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ppt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超激光疼痛治疗仪临床应用,主要内容,概述治疗原理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治疗体会,光疗法(light therapy)是利用人工光源或自然光源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光疗法,不同光穿过人体的深度,热效应光电效应光化学效应 光的照射深度,光的基本理化学效应,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光是一种横波,光的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具有偏振性的光则称为偏振光。一般的自然光在各个方向振动是均匀分布的,是非偏振光。通过反射、多次折射、双折射和选择性吸收的方法可以获得平面偏振光。可采用具有选择吸收的偏振片产生平面偏振光。,偏振光,工作原理,将波长为600nm-1600nm
2、光透过偏振片后产生红外偏振光;波长为600nm-1600nm这一段光穿透人体组织的能力较强,被称为“人体透射窗口”,是穿透人体组织最强的光。红外偏振光可穿透人体5-7cm。,红外偏振光,波长在600nm-1600nm人体透射窗口范围内,波长小于0.6m的光是血红蛋白吸收率高的波长带,且波长越短,光对血红蛋白吸收率越高;波长大于1.6m的光是水吸收率高的波长带,且波长越长,光对水分的吸收率越高,有效透照深度越浅。而波长为0.61.6m的光热效应好,吸水性差,有效透照深度较深,光波输出功率高达2200mw,对人体组织的有效作用深度可达5cm以上。,穿透能力强,具有光化学效应热效应好、复合波长综合疗
3、效高 方向性好,光学特性,光用于疼痛治疗的历史,1960年红宝石激光发射成功;1972年PLOG首先将低反应度激光治疗(LLLT)用于解除疼痛;1979年日本医生发现激光治疗肋间神经痛有效,以后研制出半导体激光器用于疼痛治疗,并被广泛应用;1988年日本研制出直线偏光近红外治仪,并首先将“偏光近红外”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是仪器的学术名称。“SUPER LIZER”简称SL,是该仪器在日本的商品名称。“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是该仪器在中国的商品名称。,半导体激光的升级换代产品,它可以完成半导体激光的所有治疗功能,并拥有半导体激光所不具备的治疗功能,即:神经照射的功能、照射
4、组织深部的功能、并非一个值而是一组复合波长、更加强大的功率。,点式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是由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于1988年研制的新型光疗仪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结构组成,探头,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的型号,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的型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应用红外偏振光疗法光谱范围在600nm1600nm的特殊光能作用于人体相应的疼痛部位,避激光波长单一、治疗功效低之缺陷、取近红外线穿透力强、复合波长带之精华,避近红外线散射、易吸收、无偏振光之缺陷有效作用深度可达5cm-7cm,红外偏振光疗法是指利用红外偏振光通过对神经节、神经干、神经根和病灶的局部照射,达到对人体炎症性、神经性和创伤
5、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红外偏振光疗法,主要内容,概述治疗原理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治疗体会,光热效应 促进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营养,加速各种炎性产物和致痛物质排出,达到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和消炎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刺激组织再生,促进创面干燥、结痂和愈合。,治疗原理,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用于周围神经具有抑制疼痛信息的产生,降低神经兴奋传导速度;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促进淋巴系统循环,稳定机体的内循环,增加机体免疫力;星状神经节照射具有星状神经节阻滞效果。,治疗原理,生物刺激作用 作用于细胞膜类脂双分子层,从而影响膜表面特性如电荷分布的变化及膜的通透性,继而可能影响与细胞膜有关的生理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激光 疼痛 治疗 临床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