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891799dd5e0687a6a384197abe7a57a6bak.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891799dd5e0687a6a384197abe7a57a6bak.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891799dd5e0687a6a384197abe7a57a6bak.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考试891799dd5e0687a6a384197abe7a57a6bak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填空类 1.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2.文化的结构包括、和三层面。 3.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和四个时期。 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 5.神话传说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 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前为利用“”拓疆期,后为利用“”交流期。 7.理学“二程”指的是程颢和。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朝的制。 9.周易包括和。 10.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有一文一武两位圣人被人们崇拜和祭祀
2、,其中“文圣”是孔子,而“武圣”是_。 11.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3.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 14.“民为贵,社稷为重,”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15.宗教历史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和。 17.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和中国内地传人西藏地区与藏族文化融合形成藏传佛敦,俗称。 18.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19.人为宗教有“三宝”,即、和。 20.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21.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
3、法”,包括、和。 2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23.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和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24.中国著名的人性论有孟子的_, 荀子的和董仲舒的。 25.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 。 二、选择类 1.,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B.黄河文化的辐射 C.长江文化的辐射 D.北方文化向南迁徙 2.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贵族制 D.推恩制 3.文化的核心层次是。 A物态文化层 B制度文化层 C.行为文化层 D.心态文化层 4.原始儒学经典中的“五经”是
4、指。 A诗、书、礼、乐、易 B诗、书)、礼、论语、孟子) C论语、孟子、春秋、大学、(中庸 D诗、书、礼、易、春秋 5.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月令”图式的特点,这个特点指的是。 A.认为事物间存在着基于空间和时间上的普遍联系 B.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隔绝的 C.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对立的 D.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6.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的眼光看问题。 A.生命发展 B.排恶崇善 C.以悲为乐 D.绝对差异 7.人们习惯将通西域作为丝绸之路历史的开端。 A.班超 B.汉武帝 C.张骞 D.玄奘 8.中国历史上开始实行郡县制的朝代是
5、。 A.秦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9.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是。 A.君主制B.科举制 ?C.宗法制D.九品中正制 10.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所谓“五常”指的是。 A.仁、义、礼、智、信 B.仁、义、礼、智、勇 C.忠、孝、仁、爱、信 D.知、礼、义、廉、耻 11.墨子“三表法”中的三个条件是。 A.道 器 用B.人 才 学 C.本 原 用D.法 刑 赏 12.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13.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举行的。 A14.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朱熹 B.王阳明 C.张载 D.陆象山 15
6、.中国文化的两大基石是。 A.科学和法律? B.科学和道德 C.道德和艺术 D.道德和宗教 16.中国传统礼仪规范的特点是。 A.等差性 B.调和性 C.规范性 D.唯一性 17.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18.提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概念的人是。 A.汤因比B.雅斯贝斯 C.亨廷顿 D.马克斯韦伯 19.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 A.殷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朝 20.佛教是在传入中国的。 A.战国时期 B.西汉初年 C.两汉之际 D.东汉末午 三、判断类 1.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 错。文化具有地域性。 2.文化可以分为个体文化和
7、群体文化两种。.错。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错。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早期影响因素之一。 4.黄河、长江、辽河、淮河、珠江五大水系的流域同是中华文化的发祥之地。对。中华文化是五河文明 5.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从秦汉以后是专制制度。错。是官僚制度。 6.周易是占卜之书。方式 错。周易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 7.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对 8.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和墨家在当时被称为“显学”。 对 9.二程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错。朱熹。 10.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对。西方文化中,宗教处于核心地位;但在中国,宗教 的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承担的。
8、 11.中国文化讲究不偏不倚,不讲个性。错。中国文化讲中和,既有个性,又能融会贯通。 12.宋明理学具有一定的宗教功能。对。承担了宗教功能。 13.中国历史上的三教是指儒、法、道三教。错,儒、释、道。 14.唐宋二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错。隋唐 15.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自然宗教。错。人为宗教。 四、简答类 1.试述中国多元文化形成的发展阶段。 2.简述自然、人和文化三者的关系。 3.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4.简述宗法制有哪些主要特征。 5.试比较黄河流域两大文化圈的社会特征。 6.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各族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 7.简述宋明理学的三个主要派别。 8.简述中国辩证思
9、维的具体表现。 9.简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10.简述中国传统宗教观的主要特征。 11.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与欧洲的人文主义异同。 12.简述中国古代系统观的几种关系。 13.简述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14.简述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5.简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功能。 五、词解类 1.传统文化 2.文化结构 3.宗法制 4. 道法自然 5.辩证思维 6.人文主义 7.三纲五常 8.宋明理学 9.直觉体悟 10.以人为本 11.易经 12.中和 13.狂狷 14.博弈 15.人性论 六、研讨类 1.试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0、。 2.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3.试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 4.试述中国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5.评述科举制。 6.评述中国古代人性论,并谈谈你的认识。 7.试述中西思维模式的特征。 8.试析中国古代系统观的几种主要关系。 9.谈谈对中国“和文化”的认识。 10.试述中印欧解决矛盾的方式。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为。 2.易传共有 篇,包括、 、。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也是一本 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
11、是儒家的 ,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指 、?。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墨家之爱 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 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 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 的“性恶论” 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
12、四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仁之端, 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层次结构,即、和 。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和谐,追求道 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
13、想。 A. 神秘主义 B.相对主义 C. 虚无主义 D.浪漫主义 3. 孔子以六经教授学生,其中自汉始渐成为众经之首。 A.诗经 B.礼经 C.乐经 D.易经 4. 文化是群众创造的,所体现的是群体本质,因而文化具有。 A.超个人性 B. 历史性 C. 地域性 D. 民族性。 5. 虽然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应当以仁义治理天下,但其理论基础却不相同,其中 旬子理想的人性论基础是。 A. 性善论 B.性恶论 C. 性无善恶论 D.性有善有恶论 6. 荀子主张“化性起伪”,其中他所认为的伪指 A. 虚假之言 B.圣人之言 C. 帝王之言 D.百姓之言 7. 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 A. 文化特征
14、B.文化现象 C. 精神文明 D.物质文明 8. “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至圣指 A. 老子B.孔子 C.孟子 D.庄子 9.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最大特征,是追求。 A.个人理想B.国家民主C.群体道德与和谐 D. D.个人尊严与自由. 10.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因而主张 A 隆礼重法 B 性恶论 C 性善论 D 四端说 11.下列观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 人之初,性本善 B 性相近,习相远 C 性善者伪也 D 生之谓性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的观点。 A 孔子 B 孟子 C 老子 D 荀子 13.中国传统人文主义精神是以为基础。 A 个体道德 B 君主至上 C 法律 D 群
15、体道德 14.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 的眼光看问题。 以悲为乐 排恶崇善 生命发展 绝对差异 15.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儒家治理 家国同构 宗族关怀 宗产继承 16.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时代。 殷周 近代 宋明 先秦 17.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 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分化为大、小乘 创立唯识宗 创立禅宗 18.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 道德观 逻辑观 阴阳观 五行观 19.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 汉代的。 分封制 世袭制 贵族制 推恩制 20.中国文化系统保持动态性的其中一个表现
16、是。 具有完备的吸收外来文化的机制 具有独特的时空观 具有整一不变的思维结构 具有稳定的历史观 三、判断题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断变化演进的。 2. 中国文化是不求变化的文化。 3. 中国的系统观是到了近代才出现。 4. 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指不做任何行动。 5. 周易只是一本筮占的封建迷信书。 6.老子对“道”这一概念作了革命性变革。 7.孔子明确提出人性善的观念。 8.中国文化只有走“全盘西化”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 9.庄子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不受任何约束。 10.庄子的平等观是指人人平等。 11.孔孟荀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因而其思想并没有差别。 12.老庄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17、老子重自由,庄子重自然。 13.推恩令的实施,是古代社会实施“多子分继财产”的开始。 14.中国文化不关注个性,只讲中庸之道。 15.在不同的个体中建立统一关系,必须有一方是权威, 以控制对方。 四、简 答题 1. 简述文化的特征。 2.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化因素有哪些。 3. 简要说明孔子的仁学. 4. 简述孔子的礼学。 5. 简述庄子的相对论。 6. 简述周易一书的构成。 7. 什么是文化传统? 8. 简述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9. 中国古代系统论有何特点。 10.简述儒道互补的原因。 11.举例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12.简述“智圆行方”。 13.简述老子的“自然无为
18、” 14.简述荀子的化性起伪。 15.简述儒家的人文精神。 16.简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17.简述孔子的人性观。 18.简述荀子的性恶论。 19.简述孟子的性善论。 20.简述宗法制。 五、词解类 1.仁 2.礼法 3.社会论 4.智圆行方 5.狂狷 6.人性论 7.直觉 8.文化景观 9.合理外推 10.硬文化 11.“月令”图式的思维方式 12.儒 13 道德 14.三才之道 15.天人合一 六、研讨题 1. 漫谈你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谈谈您对周易所包含智慧的理解。 3. 试析老子的自然观。 4.试析儒道两家的思想之不同。 5.简述孔孟荀人性论的区别。 6.试比较中西
19、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 7.试论中欧人文主义的异同 8.中国“和”文化用什么方法消除等级存在造成的人的内心的不平衡? 9.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什么? 10.试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优劣。 一、填空类 1.文化三现象包括、和。 2.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和 四个时期。 3.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4.古代世界中比较完善的选官制度是中国的。 5.思维是。 6.中国文化以汉为界, 前为利用“”拓疆期, 后为利用“ ”交流期。 7.秦以后, 中国国家体制的“法治”主要表现在: 以国家之法的形式确定统治秩序;考试选官。 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中国朝的 制。 9.周易
20、揭示了。 10.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高峰期,即宋明时期, 哲学已进入探讨哲学 ,即“”时期。 11.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2.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 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3. 把世界本原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起始者是北宋的 。 14.名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前一个“马”指的是, 后一个 “马”指的是。 15.宗教历史可分为和两个阶段。 16.中国传统宗教观包括、 和。 17.佛教汉化的原因及表现在、 、。 18.道教信仰的基本特征有; 。 19.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有; ; 。 20.中国文学的意境有两大构成要素,一是,一是。 21.中国古代史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概论 考试 891799 dd5e0687a6a384197abe7a57a6bak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5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