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docx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概论.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文化概念: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联系,着眼于人类自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狭义文化”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之为“小文化”。文化结构:关于文化结构,有多种的划分方法,这里仅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1)物态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所加工于自然而创制的各种器物所构成,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2)制度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立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所构成。3)行为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
2、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所构成。4)心态文化层。该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所构成。 文化的作用:1.传递功能:文化作为社会约定的符号系统,形成社会的遗传密码,遗传基因,不断的复制,使社会得以进化,并形成一个民族特有的风貌2.教化功能: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受文化的熏陶,形成特定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过程。3.社会功能: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和结构整合三个方面。文化的社会功能: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
3、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文化的特征:1、同一性 2、时代性3、民族性 4、地域性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对文化的影响:1)使得中国文化延绵不绝、体系完备;2)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个性突出和兼容并包相结合的特点;3)中国文化具有务实的精神和崇尚中庸的特征宗法:宗法,即宗族之法,是宗族内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的祖先,区分尊卑长幼,规定继承秩序,确定宗族成员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
4、的,起源于中国上古时期的宗教政治观。统治者遵循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欲通过整合民意,以维护、巩固和强化特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进而谋求特定的阶级利益和实现特定的政治目标。 “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其一,重民贵民。其二,爱民仁民。其三,裕民保民。其四,开明君主制。 “民本”释义与评价:一是说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二是说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稳固。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似乎同时表达了这两方面的意义。 民本与民主的区别:首先,在君与民的起源观上,民本思想认为,君与民的关系是天定的,而西方民主主义则认为统治者产生于人民。其次,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认为君王首先对上天负责,而不是对
5、人民负责。与此不同,西方的民主主义则认为统治者首先应对人民负责。再次,中国的民本思想认为,为政以民为本,是为了统治者能得天下并保天下。而西方的民主思想主要的着眼于人口是国家自然构成的基本要素。最后,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预先设定主权在君,后者则设定主权在民。总之,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相对立的。 诸子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为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历史舞台。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动荡,使士阶层迅速崛起。激烈的兼并战争,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文化观念。宫廷文化官员周游列国,走向民间,推动了私人学术
6、集团的兴起。“敬天保民”的思想内容及其意义:“敬天保民”的思想内容:首先,敬天。天子是皇天选派来人间代天行职的,因此他必须恭敬地对待上天,并对上天负责。其次,保民。即以关爱之情怀治理百姓。这方面有功绩,即是有德,就会得到上天的庇佑。第三,天命是可以改变的,而改变的依据便是“德”。 敬天保民思想的意义:第一,周初的统治者对统治权威的来源和依据问题已有充分的认识。第二,从敬天保民的核心理念出发,周人合乎逻辑地引发出一系列政治统治的思想和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无逸”和“民彝”。第三,敬天保民的落脚点是保民和德政。无为而治: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
7、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一是低姿态。老子告诫执政者,千万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在下层面前,应当保持一种低姿态。二是不扰民。他建议掌权者不要瞎折腾,应当像煎小鱼那样小心谨慎。三是无常心。执政者不要有常心、私心。化性起伪: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对于人性中“善”的形成,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可以改掉“恶”,养成“善”。 性善论:“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是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主张人性本善,“恶”是后天养成的。性恶论的评价: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强调后
8、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墨子主要思想: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包含平等与博爱的意思。天志明鬼。宣扬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点。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俗。法家法制主义的特点:一、法律万能主义。法家要求“事皆断于法”,否定道德的作用,犯了法律万能主义的错误。二、法律专制主义。法自君出,实行“独断”。法家认为“权制断于君则威”,主张立法权掌握在君王手里,臣下不得行使,建立起一种“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君主极端专制的封建政治制度和法律制
9、度 。今古文经之争:为学的目的不同,今文学派意在为现实的政治提供理论依据,故强调孔子是受命的“素王”,认为六经是孔子所作,目的在于托古改制,以春秋公羊传为正宗。古文学派则重在维护历史传统,尊祖周公,认为孔子只是“述而不作”的先师,六经是古代的史书,以周礼为正宗。 学术路数不同,今文学派重在阐发义理,并试图把政治与自然宇宙论及至神学结合在一起,有许多神秘奇怪的说法;古文学派则重在文字训诂和历史考证,欲回归先秦的理性主义,解说比较平实,理性。经学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经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经学对中国古代社会分层的影响 经学对整个社会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影响 经学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经学对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