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学重点 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辩证学重点 免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辩证学重点 免费中医辨证学重点 六经辨证 1. 太阳病证以浮脉、头项疼痛、恶寒发热为主要变现。病因病机是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性质为表寒证。 2. .太阳中风: 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脉浮 中风表虚证因卫失固密,营阴外泄,以汗出,脉浮缓为诊断要点,治疗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 .太阳伤寒: 发热恶寒,头项疼痛,脉浮 伤寒表实证因卫闭营郁,以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诊断要点,治疗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麻黄汤。 3. 太阳中风兼证:项背强儿儿用桂枝汤加葛根汤;兼气逆作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发汗太过,汗漏不止用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误下后,见胸满,脉促,用桂枝去芍汤;若胸满,脉促,恶寒明显,用桂枝去芍药
2、加附子汤方;桂枝新加汤证由太阳病发汗太过,气阴两伤,筋脉失养而致全身疼痛,脉沉迟无力,若非发汗后的身疼,脉沉无力,属寒湿之痹症。 4. 太阳伤寒兼证:.葛根汤证:兼有项背强儿儿,或下利,或呕吐不止,以葛根汤治疗表证下利,称之为逆流挽舟之法。 .葛根汤方 = 桂枝汤 + 葛根 + 麻黄 5. .大青龙汤: 共为表里同治,均有无汗发热,恶寒,身疼痛 病机风寒束表,内有郁热,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舌尖红,苔薄红,治疗外散风寒,内清郁热。 .小青龙汤: 共为表里同治,均有无汗发热,恶寒,身疼痛 外受寒邪,内停水饮而见咳嗽喘息,痰多质稀,面部青黑,水滑苔,脉弦或浮紧。 6. 喘的辨别:小青龙汤的喘是外寒
3、里饮所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固外邪束表,肺气上逆;麻黄汤的伤寒表实,发热,无汗之喘。 7. 太阳表郁症状表现:发热外寒,面色红,身痒;或发热恶寒,形似疟一日再发;或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8. 热多寒少症见: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桂枝二麻黄汤方;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9. .太阳蓄水:发热恶寒,小便不利,消渴,烦渴,甚者水入则吐,下肢水肿,脉浮或脉数;行气行水,解表散邪 五苓散方。 .小便不利:.缺水饮水后症状减轻;.蓄水饮水后不减。 .消渴:.蓄水证饮不解渴;.糖尿病三多一少;.热证的口渴喜冷饮,饮水后减缓。 .下利:.热利口渴;.寒利:肾阳虚口渴;脾阳虚口不渴。 10. 太阳蓄血:发狂,如狂,少腹急
4、结,或硬满,发黄,小便自利,脉浮结。 核桃承气汤,抵挡汤。 11. 阳明无形邪热证:无形邪热炽盛,而无肠中燥屎结聚。 证型 栀子鼓汤证 病机 热郁胸隔 身 主证 热 白虎加人参汤 猪苓汤 阳明燥热,津气两伤 阴虚水热互结 心 渴饮汗出,背微恶寒,脉 烦 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脉浮 育阴利水 病在下焦 洪 烦虚不眠,心中懊恼 清 热 气 焦 焦 养阴益病在中治法 宣郁 鉴别点 病在上 12. 白虎汤与桂枝汤辨别:阳明病之发热是里热向外蒸腾,必与不恶寒同时并见;太阳病因邪烦太阳,营卫失和,见翕翕发热,必见恶寒。阳明病之汗出因内热炽盛,熏蒸肌肤迫津外泄所致,伴有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太阳中风因邪犯营卫
5、,卫失固密,营阴外泄所致;汗出里少,同时伴发热轻,脉浮等。白虎汤可见口渴,桂枝汤口不渴。 13. 阳明湿热证:.湿热偏表发黄病:身目、小便俱黄,如橘子色,无汗、身痒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湿热偏里发黄证:身目、小便俱黄,如橘子色,但头汗出,身无汗,渴引水,便秘 菌陈蒿汤方。 .热重于湿发黄证:身目、小便俱黄,如橘子色,低热缠绵,心烦懊侬 栀子蘗皮汤方。 14. 阳明血热证:发热,衄血,口干鼻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 阳明衄血证。 15. .太阳蓄血:均是邪热所致,发热,脉数,皆可见精神神志改变。 太阳表邪随经入里化热,邪热结于手太阳小肠血分,以新病为多,如如狂,发狂,下血多为稀性,小便自利。 .
6、阳明蓄血:均是邪热所致,发热,脉数,皆可见精神神志改变。 阳明邪热过经入腑,邪热结于手阳明大肠血分,多为久有淤血,较缓,善忘,便黑硬而易解。 16. 少阳病:.从太阳之表而来;.自发于少阳;.脏邪还腑。 17. .小柴胡汤:少阳枢机不利 胸胁苦满,喜呕,心烦。 邪气初入少阳,气郁不舒 。 .大柴胡汤:少阳枢机不利,少阳阳明合病 心下急,呕不止,郁郁微烦:下利 邪气深入少阳,气滞不通。 .柴胡加芒硝汤:少阳枢机不利,少阳阳明合病 胸胁满,呕吐,潮热,下利 邪气久留少阳,气结不降。 18. 少阳水郁证: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心烦,口渴,小便不利 和解少阳,温化水饮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19. 少
7、阳病兼证: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 柴胡桂枝汤方。 20. 三焦为中读之腑;胆为中精之腑;脾胃同属苍廪之官为后天之本。 21. 传经:三阳病而中气虚者,每易转为脾胃虚寒的证侯。 直中:中阳表虚则始病即见太阴虚寒之象。直中只见三阴。 22. 两经同时出现为合病,一前未罢又一经为并病;合病,并病仅见与三阳病。 太阴为脾虚寒证温中健脾,祛寒除湿。 23. 太阴病虚证:腹满而吐,食不下,下利,口不渴,时腹自痛。 理中汤,四逆汤。 24. 太阴病实证:腹满时痛,或大实痛,大便不利。 桂枝加芍药汤方。 25. 太阴虚寒证 腹满喜温喜按,证属里虚有寒; 阳明腑实证 腹痛拒按,绕脐痛,大便秘结,
8、发热潮热,伴有里热实证; 太阴实证 气滞络淤轻者,腹满时痛,气滞络淤重者,大实痛,或伴便秘。 26. 太阴病兼证:脉浮,发热,恶寒,便溏。 桂枝人参汤方。 27. 少阴寒化证:.四逆汤: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小便色白。 阴阴盛阳虚证,无热恶寒。 .通脉四逆汤: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小便色白。阴盛格阳,发热身反不恶寒。 .白通汤:阴盛阳虚,四肢厥逆,下利清谷,小便色白。阴盛戴阳证,面色赤。 28. 虚寒证:.附子汤证:皆属阳虚,水湿为患。 因寒湿不化浸渍于肌肉骨节,以身体疼,骨节痛为主。 无形湿气。 .真武汤证:皆属阳虚,水湿为患。 水湿不化,泛溢肌肤,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
9、下利为主。 有形水饮。 29. 身疼痛:.麻黄汤风寒束表,卫闭营郁,伴有发热散寒,无汗,脉浮,治当发汗解表。 .桂枝新加汤汗后气阴两伤,寒湿凝滞于筋脉肌肉失养所致,以汗出身疼痛,脉沉迟为特点,治当调和营卫,营气和营。 .附子汤少阴阳虚,寒湿凝滞于筋脉骨节肌肉所致,以手足寒,脉沉为特点,治当用附子温阳化湿,镇痛祛寒。 30. .真武汤证:水气内停,水液代谢失常所致,有具有咳,呕,下利,小便不利。为寒化,是阳虚寒盛而兼水气不利,伴见四肢沉重疼痛,同时有舌淡水漪苔,镇痛祛寒。 .猪苓汤证:水气内停,水液代谢失常所致,有具有咳,呕,下利,小便不利。为热化,阴虚有热而水气不利,伴见心烦不得眠,舌红绛、苔
10、黄而干。 31. 少阴病兼证:太少两感证发热头痛,神疲乏力,脉沉若出现下利清谷,首选四逆汤。 32. 厥阴病兼证:上热下寒证肝胃有热,皮肠有寒证。干姜黄岑黄连人参汤证,又称寒格证 食入口即吐,下利便溏,口渴喜热饮。 33. 痰厥证:手足厥冷,脉象乍紧,伴有脘脾与胸膈满门,心烦,饥不能食。瓜蒂散方。 34. 水厥证:手足厥冷,心下悸,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茯苓甘草汤方。 35. 热厥证:由于邪热内郁,格阴于外。四肢厥逆,身热,口渴引饮,脉滑疾。白虎汤。 卫气营血辩证 1. 病因 受邪途径 病机特点 证候 初起恶寒轻,发热重,口微渴,无汗或少汗 治疗 舌苔及脉 辛凉解表,疏泄风热 舌边尖红,舌苔薄
11、白,脉浮数 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舌质正常,舌苔薄白,口中和,脉浮紫 邪郁卫表,肺气失宣,温邪宣伤阴 寒束肌表,卫阳被遏,卫阴郁滞,寒邪易伤阳 初起恶寒重,发热轻,只身疼痛,无汗 温病 温邪 邪从口鼻入 伤寒 寒邪 邪从皮毛入 2.温病:是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 3.叶天士:被称为温热大师,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 4.顺传:由浅至深,病势由轻转重的发展规律,多见于新感温病,起初邪在卫分,而后传入气分,进而深入营分,血分。 .逆传:卫分之邪入里后不经气分阶段而直接内陷于营分,这是一种病情骤然由轻转重的转
12、变。 5.卫、气、营、血的治疗大法分别是汗之,清气,透热转气,凉血散血。治疗分别是:银翘散、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6.透热转气:是指邪热入营,治宜清营热,滋营阴,并伍以清凉透泄之品,使入营之邪热仍然透转出气分而解的治疗大法。 7.风热在卫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均为辛散凉泄之剂,用以疏散卫表风热之邪。 8.芦根在此是否为生津之功? 不是,后方渴者加天花粉,芦根在此乃恢复肺之宣降之功能。 9. 暑热湿在卫证 湿热在卫证 燥热在卫证 诊断要点 病机 治疗措施 外散表寒,内清暑湿新加香薷饮 芳香透泄,宣肺祛湿藿朴夏苓汤 辛凉甘润,清透肺卫桑杏汤 发热恶寒,身形拘急,
13、脘闷心烦,暑湿内蕴而兼寒邪舌苔薄腻 外来 恶寒头重,胸闷脘痞,苔白腻,外感湿热之邪,困阻四肢酸重 发热微恶寒,干咳痰少,咽干鼻燥,苔薄白欠润 肌表之证 燥热之邪侵袭肺卫 10.风热毒邪犯卫: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头面红肿,见于大头瘟初起。宣肺利咽,疏风解表葱鼓桔梗汤。 11.温热毒邪犯卫: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隐,见于烂喉痧初起透表泄热,解毒利咽清咽栀鼓汤。 12.气分证: 热郁胸膈证 阳明热盛证 热郁胆腑证 湿热困中证 热盛动风证 身热,口苦而渴,干呕,胸胁不舒,脉弦苦寒清热宣郁透邪黄芩汤加豆鼓玄参方 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心中烦闷,苔黄腻辛开苦降,燥湿泄热王氏连朴
14、饮 热邪炽热,潘灼肝经,引动肝风;身热壮盛,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红苔黄凉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壮热多汗,渴饮,脉洪大辛寒清气,达热出表白虎汤 身热不甚,心烦懊恼,欲呕不得呕,舌苔微黄轻清宣气栀子鼓汤 毒盛气分证 发展阶段 病机 肺胃气分热毒,上攻头面疼痛壮热口渴,头面焮肿疼痛的大头瘟变现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 热盛动风 起初阶段 虚风内动 春温后期 热邪内陷,深入厥阴,热极生风 热邪久羁,灼伤真阴,水亏木旺,筋脉失养,血虚生风 症状 身热壮盛,头昏脑胀,手足燥扰,甚则狂乱,手足蠕动,心中憺憺大动,形消神倦,神昏,痉厥,脉弦数,舌红苔黄 齿黑唇裂,舌干绛,脉虚 滋阴熄风 三甲复脉汤
15、 治法 方剂 凉肝息风 羚角钩藤汤 13.营分证:特殊热型身热夜甚;矛盾症状口干,反不甚渴饮;必有症状时有谵语等神志症状;标志症状舌质红绛,脉细数。 如何判断营热外透? 1. 神志轻清;2.舌质由绛转红;3.舌苔出现;4.脉由细数变为浮大;5.出现其他较明显的气分证,如口渴思饮;6.由神清,舌质由绛转红为重要标志。 热入营分:热灼营阴,营热蒸腾身热夜甚,时有谵语,口干反不甚饮渴,舌质红绛无苔清营泄热清营汤。 热入心包证:温邪内陷心包,灼伤营阴,炼液为痰,痰热阻闭机窍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纯绛鲜泽清心凉营,豁痰开窍清宫汤。 毒燔气营:邪毒化水,燔灼气营之危重症咽喉红肿糜烂明显,肌肤丹
16、痧密布,杨梅舌清气凉营,解毒救阴凉营清气汤。 14.血分证辩证: 热盛动血证:邪热深入血分,迫血妄行身体灼热,昏狂谵妄,斑疹密布,出血,舌质深绛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 气营两燔证:气热炽盛,内逼营血之气营两燔之候壮热,口渴,苔黄燥或焦黑,舌质紫绛,神昏谵语,固身关节痛如被杖,口秽喷人辛寒清气合营解毒加减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热与血结证:血热凝结成淤,蓄于少腹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神志如狂,漱水不欲咽,舌有瘀斑或紫绛,脉细涩桃仁承气汤。 三焦辩证 1.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肠胆膜原;下焦:肝肾。灵柩: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叶天士有仲景伤寒先分六经,河间温热领究
17、三焦中的河间指刘完素。 三焦辩证最终由吴鞠通完成并完善。 顺传的特点:温邪以脏传腑,正气逐邪外出,病趋好转,预后较好;定义:肺开窍于鼻,吸入之邪先犯肺,肺经不解,则传于胃。 逆传:温邪自上焦手太阴肺,传至上焦手厥阴心包的病变过程;特点是以脏传脏。 2. 上焦病辩证 邪侵肺卫: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辛凉疏卫,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邪热壅肺:五吴鞠通称之为热饮,身热,咳喘气促,口渴,苔黄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问:麻杏石甘汤中为何汗出而用麻黄? 答:麻黄与规制同用发汗力猛,配石膏则为辛凉,宣透肺热而不在解表。 燥热伤肺:身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气逆而喘,鼻咽干燥,脉数清肺泄热,养阴润燥清
18、燥救肺汤。 肺热发疹:肌肤红疹,发热,咳嗽宣肺泄热,凉营透疹银翘散去豆鼓,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 a.湿热阻肺:均为湿热遏阻肺卫,湿重于热湿已有化热之象,身热不扬,胸闷咳嗽,病偏于肺三仁汤泄湿中之热作用为优。 b.湿热在卫:均为湿热遏阻肺卫,湿重于热湿邪较重,恶寒头痛,四肢酸重,偏于卫表,化热尚不明显藿朴夏苓汤。 病机 症状 治疗 热陷心包 温热性质的邪气炼津为痰,蒙蔽心包,属营分证 身热灼手,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质纯绛鲜泽,脉细数 清新凉营,豁痰开窍,方用清宫汤送服三宝 湿蒙心包 湿热郁蒸,蕴酿成痰,痰浊蒙蔽心包,属气分证 身热不扬,神识昏蒙,时清时昧,舌苔黄腻,脉濡滑而数 清
19、热化湿,豁痰开窍,方用菖蒲郁金汤送服苏合香丸或至宝丹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身热,喘促不宁,痰涎壅滞,潮热腹满便秘,脉右寸实大宣肺化痰,泄热攻下宣白承气汤。 热入心包,阳明腑实:身热,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腑满便秘,舌绛,脉数沉实清心开窍,攻下腑实牛黄承气汤。 3.中焦病辩证 阴液亏损,阳明热结:身热,便秘,口干唇裂,苔燥,脉细滋阴攻下曾液承气汤。 气液二虚,阳明热结:身热,便秘,口燥咽干,倦怠少气。攻下腑实,补益气液新加黄龙汤。 阳明腑实,小肠热盛: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溺痛,脉沉数。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 邪阻膜原:实热秽浊,郁阻膜原寒热往来,寒甚热微,舌苔白厚腻浊如积粉。疏利
20、透达膜原湿浊。雷氏宣透膜原法。 阳明热炽同阳明病之阳明邪热证,卫气营血辩证中阳明热盛,同用白虎汤。白虎汤四禁 脉浮弦而细,脉沉,不渴,汗不出。 阳明热结:上焦邪热不解,传入中焦胃肠日晡潮热,便秘,时有谵语,苔焦躁,脉沉实有力攻下软坚泄热调胃承气汤。 肺热移肠:身热,咳嗽,下利稀便,色黄热臭是肺经邪热下迫大肠,津液渗下之证清热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湿热中阻,湿重热轻;湿热中阻,湿热并重;湿热中阻,热重湿轻;三者的异同点? 相同点:三者同属湿热病邪困阻中焦脾胃,有发热,痞闷,苔腻症状,同为湿热中阻。 不同点:.湿重热轻身热不扬,脱痞腹胀,渴不欲饮,大便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脉濡缓。芳香宣化,燥湿
21、运脾。雷石芳香化浊法合三仁汤。 .湿热并重湿热俱盛,灰蒸中阳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脘痞呕恶,或见白倍,便溏,苔黄滑腻,脉濡滑数王氏连朴饮。 .热重湿轻阳明气分热炽,兼太阴脾湿之候壮热面赤,口渴汗多,脘痞身重,苔黄微腻,脉洪大滑数白虎加苍术汤。 湿热积滞,郁结肠道身热,胸腹灼热,大便溏垢,便下不爽,苔黄垢腻导滞通下,清热化湿枳实导滞汤。 伤害寒者之邪造成的邪热蒸起津液,造成内腑不通,下之宣猛,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湿温病湿邪内搏,郁结肠道,造成的大便溏垢,便下不爽,下之宣轻,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 湿热弥漫三焦:身热,面赤,耳聋,胸闷脘痞,下利稀水。清热利湿,宣通三焦三石汤。 3. 下焦病辨证 下焦耗伤肝肾阴精,临床上多呈现邪少虚多之候,主要病变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阴虚火炽邪热久羁,火旺伤阴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苔薄黑而干,脉细数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 邪留阴分温病后期,余邪深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红少苔滋阴透邪青蒿鳖甲汤。 肾精耗损邪热深入下焦,耗伤肾精,虚热内生低热不退,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干枯而萎,脉虚滋阴养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