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docx
《中医诊断学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教.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诊断学教题目: 气血辨证:气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气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各气病证候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气虚类证候 1学时 2.气滞类证候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虚证、气陷证、气逆证的含义、临床表现。 难点:气脱证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由气血亏虚或运行障碍所表现的病证为气血病证,其中,由于气之不足或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致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异常所致的病证为气病,如气虚证、气滞证、气陷证、气逆证。 新课讲述: 一、气病辨证 简要介绍气病概念。 气虚类证 1.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
2、、辨证依据。 注意: 气虚证与阳虚证的关系。 与脏腑气虚证的关系。 气虚证可致的兼证。 2.气陷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 气陷证与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气陷证一般与中气下陷有关。 3.气不固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注意: 1 气不固证与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气不固证多与肺、脾、肾气虚有关。 4.气脱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注意: 气脱证与气虚证、气不固证、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 气脱证为五脏功能俱衰,属危重证。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虚证类证候,现介绍气滞类证候。 新课讲述 气滞类证 1.气滞证 重点介绍气滞
3、证的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 气滞证多见于肝、胃、肠,与情志、寒凝、病邪阻滞、气虚有关,故其部位及增减诱因不同。 兼证:气滞日久,可化火,致瘀、生痰、生湿或气逆、气闭等。 2.气逆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 气逆证多见于肝、胃、肺三脏,病因各异。 气逆证虽多与气滞证有关,但亦有因虚而致者。 3.气闭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注意:本证多由精神刺激或邪气突然闭阻引起,症状具有突发,势急之神昏,或绞痛或二便闭塞的特点。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各种气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重点是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
4、气逆证,这些都是一般性证候。通过学习,可为脏腑辨证打下基础。 思考题: 1.何谓气虚证、气陷证?各证临床表现如何? 2.试述气虚证、气陷证,气虚证与阳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3.何谓气逆证?常见哪些脏腑?临床表现如何? 4.何谓气滞证?其辨证特点是什么? 2 授课时间:x月x日,周四,第3,4节 题目:气血辨证; 血病辨证 气血同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常见血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常见血病证候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 3.了解常见气血同病的证候、含义、临床特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2学时。 1.血虚类证 血瘀证 1学时 2.血热证 血寒证 气血同病的证候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
5、点:血虚类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难点:血脱证及与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由血液亏虚或循环失常所致的一类病证为血虚证候,其中前者为血虚类病证,后者常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 新课讲述 二、血病辨证 简要介绍血病概念。 血虚证类 1.血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 血虚证以心肝血虚多见。两者均具血虚证的一般表现,如头晕目眩、肌肤粘膜淡白,脉细等。 兼证:血虚证可与气虚、阴虚、血瘀证并见。 2.血脱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注意:血脱证与气脱、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 血瘀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
6、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 血瘀证应与气滞证鉴别。 瘀血作为病理产物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气滞寒凝,邪阻、阳气亏虚、出血等,故 3 可见多种兼证。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习了血虚类证、血瘀证,现继续介绍血病证候。 血热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血热出血瘀与血出血的鉴别。 血寒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三、气血同病辨证 简要介绍气血同病的概念,常见气血同病证候及其含义、临床表现特点。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血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重点是血虚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同时介绍了气血同
7、病常见证候及临床特点。这些都是一般性证候。通过学习,为临床治疗血病打下基础。 4 授课时间:x月x日,周四,第5节 题目: 津液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痰证、津液亏虚证的概念、表现、辨证依据。 2.了解水停证、饮证。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痰证、津液亏虚证 难点:痰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正常津液具有濡养、滋润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若由于各种原因致津液不足,或水液停聚、凝结,可形成多种津液病证,如津亏、痰证、饮证、水停。 新课讲述 一、痰证 重点介绍痰证的含义、临床表现。 注意: 1.痰与饮,其粘稠者为痰,清稀者为饮。 2.痰随气流行,可达全身任何病位
8、,形成各种病证,其中有“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之别。 3.痰证表现与痰之部位有关,但均具苔腻、脉滑的特点。 二、饮证 简要介绍饮证的含义、临床表现。 注意: 1.痰与饮之不同。 2.饮多停于胃肠、心肺、胸胁、四肢肌肤部位,而为四饮:痰饮、支饮、悬饮、溢饮。 3.饮证表现与饮停部位有关。 三、水停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 注意:水肿多见于风邪、水湿侵犯肺脾或脾肾阳气亏虚,致水液内停、泛滥肌肤引起。亦可由血瘀化水引起。 四、津液亏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小结: 津液病证是津液亏虚,或水液停聚所致的一类病证,有痰证、饮证、水停、津亏四种,其中重点是痰证,津亏两证,应熟悉其临床特
9、点。 5 授课时间:x月x日,周一,第6节 题目:脏腑辨证 辨心病证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与方法及适用范围。 2.熟悉心病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病病机特点及常见症状。 难点:脏腑辨证的目的与方法。 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脏腑辨证与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的关系,明确脏腑辨证是八纲辨证的具体与深化,并且与气血津液辨证相互补充。 新课讲述: 一、脏腑辨证概述: 简要介绍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适用范围及意义。 注意:脏腑辨证的目的是确定疾病的脏腑病位及其病理性质,并
10、且概括为一个脏腑证名。其辨证方法是根据各脏腑不同的病理表现,即常见症状确定脏腑病位;根据各证候主症表现的常见症状的特点,并结合兼症确定其病理性质。 二、心病辨证概述 简要介绍心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心病主要为心脏本身、心神及主血脉功能的失常、表现为心、心神、心脉三方面,舌之症状亦归于心。 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与方法、意义,心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其中重点是心脏病机特点及常见症状,根据心病主症表现的常见症状及其特点,结合兼证,确定心病不同证候。 思考题: 1.如何进行脏腑辨证? 2.心病基本病机、病变范围
11、、常见症状是什么? 6 授课时间:x月x日,周一,第7,8节 题目:心病辨证 :心病常见证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心病常见证候的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学会对临床典型心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 1学时 2.心脉痹阻证 痰蒙心神证 痰火扰神证 瘀阻脑络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病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 难点: 1.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鉴别。 2.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的关系及鉴别。 3.心脉痹阻四证的鉴别。 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 教学
12、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简述心病概述,如心病病机、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明确心病以心病常见症状为主症,辨证时应注意主症的特点及兼症。 新课讲述: 二、常见证候 心血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心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的鉴别。 心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心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心阳虚证与心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心阳虚脱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7 注意:心阳虚脱证与
13、心气虚证、心阳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心火亢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 1.心火亢盛证与心阴虚证的鉴别。 2.本证依据主症的不同,有“心火上炎”、“心火下移”“心火迫血妄行”“热扰心神或热闭心神”证之不同。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介绍了心病常见虚证,及实证,心火亢盛证,现继续介绍下列实证。 心脉痹阻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 1.心脉痹阻证,因致病因素不同,有瘀血、痰浊、寒凝、气滞心脉四证,须加以鉴别。 2.本证是病理性质,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的证候。 痰蒙心神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
14、辨证依据。 注意:本症病因有外感湿浊和内伤情志两方面,两者表现不同。 痰火扰神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 1.本证病因有外感热邪与内伤情志两方面,两者表现不同。 2.痰火扰神证与痰蒙心神证的鉴别。 瘀阻脑络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了解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本证病位在脑。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心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辨证依据,重点是心之气、血、阴阳亏虚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及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应注意相似证候的鉴别。 思考题: 1.试述心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试述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三证
15、,心脉痹阻四证 痰蒙心神证与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8 授课时间:x月x日,周一,第9节;x月x日,周四,第3节 题目:辨肺病证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握肺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肺病病变范围、病机特点,及常见症状;肺病常见证候的分析及辨证依据。 3.学会对临床肺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3学时。 1.概述,肺气虚证,肺阴虚证 1学时 2.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 1学时 3.肺热炽盛证 痰热壅肺证 寒痰阻肺证 饮停胸解证 风水相搏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肺病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难点:肺病相似证候的鉴别。 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 教学
16、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心病的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常见证候及相似的鉴别等,现在学习肺病。肺病在临床亦多常见。 一、概述 简要介绍肺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肺病病理主要为呼吸、宣降、通调及卫外功能失常为特点,症状多表现在肺系,而以咳、喘、痰多见。 二、肺病常见证候 肺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肺阴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 燥邪犯肺证 第二学时 首先简要介绍三证共同病机特点,临床特点:均属六淫侵犯肺卫,致肺卫失和,表现为肺系失宣为主,兼
17、卫表不和症状,均与表证不同。三证不同点在因邪气性质不同而表现各异。 1.风寒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9 注意:风寒犯肺证与风寒表证的鉴别。 2.风热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3.燥邪犯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第三学时 肺热炽盛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肺热炽盛证与风热犯肺证的鉴别。 痰热壅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痰热壅肺证与肺热炽盛的鉴别。 寒痰阻肺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其证候分析、
18、辨证依据。 注意:寒痰阻肺证、痰湿阻肺证与痰热壅肺证三证的鉴别。 饮停胸邪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注意: 本证病位在胸胁,属“悬饮”。 风水相搏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注意:本证为风邪侵犯肺卫,肺气失宣,通调失职,而以急性水肿,兼表证的证候。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肺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常见证候临床表现等,其中重点是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要注意相似证的鉴别。 思考题: 1.试述肺病的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 2.试述肺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3.试述肺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风寒犯肺与风寒表证,风热犯肺与肺热炽盛,痰热壅肺与肺热炽盛,痰热壅肺与寒
19、痰阻肺证的鉴别。 10 授课时间:x月x日,周四,第4,5节 题目:脾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脾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及临床表现。 2.熟悉脾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各常见证候的证候分析及辨证依据。 3.学会对临床典型脾病病例进行辨证与分析。 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2学时。 1.脾病概述, 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馅证、脾不统血证 1学时 2.寒湿困脾证 湿热蕴脾证 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脾病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难点:脾病相似证候的鉴别。 教具:脏腑辨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脾病辨证是根据脾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对于由脾脏功能失常
20、所产生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辨证的方法,因此先简要介绍脾的生理、病理及病变范围。 讲述: 一、概述 简要介绍脾脏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证候分类。 注意:脾病病机主要为运化、升清、统血功能的失常,故病变范围亦主要为此三方面。 二、脾病常见证候 脾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脾虚气馅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脾阳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脾不统血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脾病四虚证的鉴别。 寒湿困脾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
21、证依据。 注意: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 11 湿热蕴脾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的鉴别。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脾脏生理、病理特点、病变范围、常见症状及各常见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重点是各常见证候的临床表现,应注意脾病四种虚证,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的鉴别。通过学习脾病辨证,为临床治疗某些消化性疾病提供依据。 思考题: 1.试述脾病病机特点、病变范围及常见症状。 2.试述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虚气馅证、脾不统血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四者如何鉴别? 3.寒湿困脾证与脾阳虚证,湿热蕴脾证与寒湿困脾证如何鉴别? 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4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