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喘病.docx
《中医中药治喘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治喘病.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中药治喘病中医中药治 喘病 一、喘证的概念及源流 1.喘证的概念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2.喘证的源流 喘证的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言“上气”即是指气喘、肩息、不能平卧的证候,辨证已分虚实,并列方治疗。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景岳全书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清林佩琴类证治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 二、喘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临床上如
2、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脏性哮喘以及癔病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本篇辨证施治。 喘病的病因病机 一、喘证的常见病因 外因:外邪侵袭,重感风寒,邪袭于肺;或表寒内热,或因风热外袭。 内因:饮食不当,过食生冷、肥甘,或嗜酒伤中;情志所伤,忧思气结,或郁怒伤肝;劳欲久病,肺肾亏虚。 二、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基本病机为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
3、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病理演变:喘证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亦可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甚至出现喘汗致脱,亡阴、亡阳的危重局面。 喘病的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喘证的诊断要点 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翕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二、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 1.喘证与哮证的鉴别 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见哮,而哮必兼喘。
4、2.喘证与气短的鉴别 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不抬肩撷肚。但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喘病的辨证论治 一、喘证的辨证要点 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虚喘应辨肺虚,肾虚,心气、心阳衰弱。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 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
5、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怕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紫绀,心悸,浮肿,脉结代。 二、喘证的治疗原则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之,阴虚则滋养之。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按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 三、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治喘看兼证,舌脉定病情 1.风寒壅肺证 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中药 治喘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3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