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辽金文学.docx
《两宋辽金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宋辽金文学.docx(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宋辽金文学两宋辽金文学 一、填空 1_把自己的文集题作小畜集,表示有兼济天下之志。 2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_,他在应责中说“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3_编选唐文粹,影响了宋初的古文创作。 4宋末的方回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_体”。 5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_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防、徐铉等人。 6_相当自觉地学习自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代表作有畲田词、乌啄疮驴歌等。 7“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_的成就比较突出。 8宋初诗坛上声势
2、最盛的一派是西昆体,以_而得名。 9西昆酬唱集中的诗大多师法唐人_的诗。 10西昆体诗人的人数虽然不少,但成就较高的只有_、刘筠、钱惟演三人。 参考答案: 1王禹偁 2柳开 3姚铉 4晚唐 5白居易 6王禹偁 7惠崇 8西昆酬唱集 9李商隐 10杨亿 11宋初词人_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1 2_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13在两宋词坛上,_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14柳永描绘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方面的代表作,首推_,篇首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15柳永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在题材取向上朝着_化的
3、方向拓展。 16欧阳修的诗论作品是_,其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诗歌理论。 17“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是梅尧臣_中的诗句。 18宋代的_、王安石、曾巩和“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齐名,被后人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19王安石的散文形成了被清人刘熙载称为“_”的独特风貌。 20王安石后期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景抒情的绝句,这种诗被称为“_” 参考答案: 11张先 12柳永 13柳永 14望海潮 15自我 16六一诗话 17鲁山山行 18欧阳修 19瘦硬通神 20王荆公体 21清人赵翼评_的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
4、为一大家也。” 22以“_”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 23苏轼提出了词须“_”的创作主张。 24“_”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是指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 25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_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 26北宋末南宋初,追随黄庭坚的诗人逐渐形成了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是_ 27黄庭坚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休”或“_” 28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_,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称为“江西诗派”。 29小山词是指_的词作,他按照其父晏殊所承传的“花间”传统,固守着小令的阵地。 30在北宋词坛上,_被认为是最能体
5、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参考答案: 21苏轼22元祐23自是一家24以诗为词25黄庭坚26江四诗派 27山谷体28江西诗社宗派图29晏几道30秦观 31北宋词人_的咏物词成就极高,其代表作有六丑蔷薇谢后作等。 32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_”之说。 33宋代诗人_、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34元好问为了保存金代的文献,编成_十卷,旨在以诗存史。 35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_”。 36_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凋串接而成。 参考答案: 31周邦彦 32别是
6、一家 33陆游 34中州集 35话本 36诸宫调 二、名词解释 1宋初三体 2“白体”诗人 3晚唐体 4西昆体 5苏、梅 6古文运动 7唐宋八大家 8六一风神 9王荆公体 10六一诗话 11诗穷而后工说 12晏欧词风 13苏门四学士 14豪放词派 15婉约词派 16易安体 17格律派 18苏、辛 19二安 20二窗 21姜、张 22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 23令、引、近、慢 24慢词、长调、中调、小令 25苏、黄 26江西诗派 27山谷体 28中兴四大诗人 29诚斋体 30永嘉四灵 31江湖诗派 32清空说 33沧浪诗话 34四书集注 35集杜诗 36宋话本 37平话 38诸宫调 39董西厢
7、 40院本 41说话四家 42国朝文派 参考答案: 1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防、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2“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自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宋初朝廷优待
8、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
9、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足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4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
10、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5苏、梅:指北宋初期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两人的诗作开宋诗之先,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矫正晚唐五代诗风的最初自觉。苏舜钦的诗风豪放雄肆,喜以诗歌痛快淋漓地反映时政,抒发强烈的政治感慨,然而推敲、剪裁的功夫略嫌不足,宋诗畅尽而伤直露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梅尧臣诗的题材走向是写日常生活琐事,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开拓精神,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在艺术风格上,他以追求“平淡”为终极目标。梅诗的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具有宋诗风气之先的意义。 6古文运动: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到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
11、社会运动的性质。这一运动在中唐由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但它的成功却在北宋。北宋的古文运动是以复古为号召的文学革新运动,在欧阳修、王安石和“三苏”的大力倡导之下,继承了韩、柳的成就,使古文成为文学主流,蔚为风气。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就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就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体现了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 7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和积极参与者,努力写作内容充实、平易流畅的散文,扭转了唐宋的浮靡文风,影响深远。明初朱右
12、选韩、柳等八家古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例如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 8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并不刻意选择人物、场景以及按照某种寓意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事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他的散文一般具有笔触多情的特点,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索。
13、 9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以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他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其晚年诗作雅丽精绝,既有清新闲适之作,又有沉郁悲壮之作。主要体裁是绝句。它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诗派的先驱。 10六一诗话:宋代欧阳修所作,他主张诗人应对于所要再现的情境具有真切感受,这样才能曲尽其妙。六一诗话一书开文人诗话之风,此前论诗之作多重品评、格例、作法或本事,此书问世,始立“诗话”之名,且兼收并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创立了一种漫谈性的论诗体例。在这以后,诗话成为评论诗人诗作、发表诗歌理论批评意
14、见的一种广泛流行的形式。 11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里说“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说法。所谓“诗穷而后工”,就是说困厄的人生境遇,能使诗人创作出工致精妙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诗歌作品。在欧阳修之前,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也有类似的说法,大体上都是说创作主体的生活环境与创作潜能之间的关系。欧阳修继承了他们的说法,并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明确地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 12晏欧词风:词体进入晚唐五代以后渐趋成熟,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
15、就是五代这种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层殊加深了词中情感的浓度,即词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欧阳修则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13苏门四学士:北宋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在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最欣赏和重视此四人。宋史黄庭坚传载:“(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这四位作家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但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人的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秦观的词专以纤丽婉约见长,只有晁补之的摸鱼儿等个别作品中还能看到一些苏轼的豪放词风。 14豪放词派:
16、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豪放派取材广泛,常抒写壮志豪情,描绘奇伟景物,风格豪迈奔放,沉郁悲壮。苏轼是该词派的开创者。苏词冲破了晚唐以来词的“艳科”范围,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品和词的艺术功能,境界雄奇阔大,气势吞吐八方,给词坛吹进了一股豪放雄风。到南宋则词人众多,其中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大师。辛词回荡着铁马金戈的爱国主义强音,慷慨悲凉。骏发踔厉,充满豪情。豪放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15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人的两大流派之一。该派的特点是多以男欢女爱为题材,善于抒写委婉细腻的情思,风格含蓄蕴藉,委婉曲折。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可谓最早的婉约词派。宋代晏殊、秦观、周邦
17、彦、李清照、吴文英等都是婉约词派的著名词人。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集大成者,工于持律,善于创调,章法多变,题材狭窄,艳情和羁旅之愁几乎占据他清真词的全部内容。婉约词派一直延续到晚清,影响很大。 16易安体:宋室南渡后的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主要艺术特色有: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以寻常语度人音律是“易安体”最突出的特点,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而且能“化俗为雅”。二、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
18、、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日:“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渊下题日:“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17格律派:“格律”二字,指创作诗词所依据的格式与规律。古诗之格律,包括声韵、对偶、字数、句法等,凡重视这些格律的一派,即称格律派。然通常所谓格律派,多指宋词中之格律词派而言。词本协律合乐之文学,北宋时作词已渐不协律,至于苏轼,由于才情奔放,往往以诗为词,更不守词中规律,于是词与音乐渐趋分离。为恢复词之音乐性,因而兴起了格律古典词派。宋徽宗曾颁布大晟乐,诏周邦彦提举大晟府。邦彦作词,下字用韵,皆有精密法度,格调音律,最为严整,实为此派先驱。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皆为
19、格律派翘楚。 18苏、辛:指宋代词人苏轼和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经常并称。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七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词至苏轼,为之一变。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以文人词,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说:“苏、辛并称。东坡天趣独到处,殆成绝诣,而苦不经意,完璧甚少。稼轩则沉着痛快,有辙可循。南宋诸公,无不传其衣钵。” 19二安: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二人同为济南人,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
20、安,故并称“二安”。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爱情和自然景色,后期则充满国破家亡的沉痛与悲伤。她的词善用白描,语言清新优美,形象鲜明生动,创立了独具一格的“易安体”。她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辛弃疾,其词风格多样,多抒写爱国主义热情,他独创出“稼轩体”,确立了豪放一派,影响十分深远。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20二窗: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和周密,因吴文英号梦窗,周密号草窗而得名。吴文英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他力求自成一家,但他胸襟气魄远逊稼轩,才情天赋不及白石,
21、要在情思内容上有所超越突破已不可能,于是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周密的词作,融汇白石、梦窗两家之长,形成了典雅清丽的词风。他一方面取法姜夔,追求意趣的醇雅,另一方面与吴文英交往密切,词风也受其影响,并因此与之并称“二窗”。 21姜、张:指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两人都讲究格律声韵,词风相近,故并称“姜张”。姜夔的词多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善用联想暗喻,意境清远,音律和谐。张炎的词早期多反映贵族公子的悠游生活,宋亡后则多追怀往昔之作,用字工巧,追求典雅。 22长短句、诗余、琴趣、乐府:均为词的别称。因词体句式长短不齐、参差错落而被称为“长短句”。这种从一字句到九字句应有尽有,且交错使用,变化多端的
22、句式,产生了词的错落变化的美。因古人把词作为诗的余绪,或认为词是由绝句、律诗发展而来,故也称“诗余”。词在起初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所以从音乐角度又称之为“琴趣”、“乐府”。 23令、引、近、慢:唐宋词的四种体制。“令”为令曲,即小令,每片四扪。“引”,本来是一个琴曲名词,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日引。“近”,是近拍的省文。“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申的意思。引、近每片六拍,慢每片八拍。由于拍子多少不同,令词一般短小,引、近接近中调,慢词较长。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在字数多少,而在于音乐的节奏不同。 24慢词、长调、中调、小令:慢词是依慢调填写的词,字句较多。长调指长词,是
23、从体制上划分,明代类编草堂诗余以九十一字为长调。慢词和长调虽然字句都比较多,但一着眼于曲调节奏,一着眼于体制,意义上有区别。中调是词凋体式之一,因其长短适中,故名。明代类编草堂诗余以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凋。小令指词的短小者,类编草堂诗余以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也指散曲体式之一,一般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25苏、黄: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诗清新豪健,充满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刚柔相济的风格,是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其诗讲究修辞造句,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瘦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宋辽 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1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