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docx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东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的研究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作为北方方言一种的东北方言,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东北方言有些与众不同,是由历史的熔铸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东北方言具有直爽的特点,缺少南方人的圆润,北京人的温柔。东北方言不讲平仄,在运用上有相当大的空间,这就有了游猎民族驰骋林海与种田农民固守田园的差异。 东北方言的误读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正字的误读。语言的发展是由中原地区向全国扩散开来的,由于发展的不同步和传输手段落后造成的差异,有
2、很多正字在传播中被误读,并约定俗成形成方言。东北人常说的“母们”是“我们”的误读。典型的东北话“那嘎哒”是“那个地方”的误读。农村称呼老夫妇为“老姑姆俩”是“老公母俩”的误读。“干哈”是“干啥”的误读。“稀罕”是“喜欢”的误读。 东北方言有的来自一字多意。 在这一点上和普通话十分一致。“贼”在普通话里是小偷,在东北方言里还有“非常”和“特别”的意思。“贼好”不是说小偷好,而是“非常好”的意思。“贼漂亮”不是说小偷漂亮,而是“特别漂亮”的意思。“犊子”在东北方言里是贬义词“混蛋”的意思。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意思。“扯犊子”不是扯混蛋,而是闲扯、不干正经事的意思。 地域特点 词汇方
3、面,东北人有其自己的地域特点,东北话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词,比如东北人称开关为闭火。称聊天为唠嗑,称嚣张为诈唬,称散步为溜达,如此等等。东北话在词汇方面的另一特点是作为量词个在很多场合都可用,以致我在小学考试时,填量词的空都填个错的几率就很少,这一点不同于非官话方言。另外,东北方言中有表意丰富的副词,例如,同是表示“非常”、“很”的程度意义,有“贼”,例如“贼好”就是“非常好”的意思,近几年来,同样表示程度的又有了“钢钢”、“傲傲:干什么、做什么。 小嘎儿:小男孩。 小抠儿:为人小气。 张三儿:指狼。 麻溜儿的:快点。 日头爷儿:指太阳。 利亮儿:办事干净利索。 匹儿片儿:不利落。 划魂儿:猜疑不
4、定。 界壁儿:隔着一堵墙的邻居。 快溜儿地:快点儿 跟浅儿,眼么前儿:形容距离和时间很近 敞亮儿:大方 不得邻儿:差不多 整个浪儿=整个儿 风眼儿监狱 力见儿:形容办事说话能看出门道儿,反应快。 儿化音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在语法、修辞上也有专门作用,而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发音习惯,更不是好不好听的问题。比如:“头”读正音时通常专指脑袋,而“头儿”则代表领导。另外,“头”也可以表示头发及发型,还可以表示次序居先或在前的。而“头儿”又表示物体的顶端或末梢、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还能当立场或倾向性讲。如果把“头”和“头儿”倒过来用,不光是听着别扭,很多情况下根本无法表义。 这样的例子随手就可
5、以找到很多。说一个人“火”了,是说他发达了、事业或运势兴旺起来了,而说一个人“火儿”了,则是说他生气了。“早点”是指早饭,而“早点儿”是提前一些的意思,“早点儿起来吃早点”这句话说出来比写出来更明白。再比如“白面”是面粉,“白面儿”则是毒品,也是绝不能混用的。画个“小人儿”很容易,任何人都能做到,但画个“小人”就很困难了。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针眼”是一种眼病,学名睑腺炎,俗称麦粒肿;“针眼儿”则可作两解:一指缝衣针上穿线的孔,也叫“针鼻儿”,二指用针扎过以后留下的小洞。 二、调值不够 、 调值不到位 与普通话相比,东北方言说出来显得平淡、含混,不够响亮、清晰,听起来缺乏 起伏变化,不富抑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北 方言 普通话 语音 词汇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10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