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docx
《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不良学习习惯有哪些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爱面子,不东不会也不问; 6、学习时沉迷于空想; 7、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8、下课马上放松自己,从来不想想这堂课都学了些什么 9、做作业前不看书,做完作业不相信自己,总要找人对对答案才放心; 10、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11、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 12、
2、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13、边做作业,边听收音机; 14、学习时常说闲话; 15、学习完把书本胡乱一扔,再学习时现用现找,浪费时间; 16、平时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17、考得不好却不愿听批评; 18、喜欢哪科学哪科,偏科; 19、情绪波动大,因喜怒哀乐的情绪而影响学习; 20、基础没打好,变得灰心,自暴自弃。 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诸方面原因,不免会形成一些坏习惯,如作业马虎、上课小动作多、书本乱扔、学习拖拉等等。面对已经形成的坏习惯,教师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矫 正问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怎样才算是学习习惯不良。 一、学习习惯测量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学习习
3、惯检查表”,以便教师大致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究竟处于什么水平。问题: 计分方法: 等级评定: 问题: 下列问题符合自己的就答“是”,不符合的就答“否”,难以决定的就答“不一定”。 1在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吗? 2有面对书桌就是没有兴趣而把时间浪费掉的时候吗? 3身边经常备有辞典、字典之类吗? 4学习时有下意识动作吗? 5在学习中有经常沉迷于空想的时候吗? 6做过快速读书的练习吗? 7学习结束之后,收拾书桌吗? 8学完后,背诵所学内容吗? 9有一边听广播或看电视一边学习的时候吗? 10发回的试卷,经常重看吗? 计分方法: 第l、3、6、7、8、10题,答“是”给2分,“不一定”给1分,“否”不给
4、分;第2、4、5、9题,答“是”不给分,“不一定”给1分,“否”给2分。把每题所得分数相加,即是总分。 等级评定: 总分3分以下非常差 4-7分较差 8-12分一般 13-16分较好 17分以上非常好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原则 针对性原则 每种坏习惯的形成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在矫正时,要查明形成坏习惯的根源,对症下药。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只知说教或责罚,学生的坏习惯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愈加严重。例如,同样是学习拖拉磨路,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有的学生是时间概念模糊,有的是气质性格所致,有的是因为懒惰,而有的是对老师和家长的消
5、极反抗。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有些坏习惯是由于学生情绪活动受到困扰而形成的。例如,受了委屈,没有人去理解他、安慰他,他便吮手指、咬笔杆以自慰。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而内心紧张,就以做小动作或东张西望来加以缓解,如果教师不去解除学生精神上的困扰,仅去责备学生,试图以施加压力的方法纠正坏习惯,也许措施越严厉,后果越槽。只有找到情绪困扰的根源,帮助学生逐步卸下心理上的负担,树立起对自己和对学习的信心,才能使不良习惯最终消除。 因此,习惯矫正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格气质,采取不同的方法。整个矫正过程都应贯彻针对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习惯是
6、一种稳固的神经联系,形成的时间越久,矫正就越困难。因此,教师应贯彻及时性原则,在学生的坏习惯刚刚形成或尚未形成的时候,就给予矫正。不要等到积重难返才引起重视。教师在平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现不良习惯的苗头就及时抓住,并给予必要指导。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 当然,及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不是说,一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不良行为,就要马上把他训一顿。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把握合适的时机。有时可以当时就批评,有时可缓一缓,让学生思考思考再批评。对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更应等一等,待其心情平静下来再批评。一般来说,心情不佳时,不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心情平静时,有利于认识错误。因此,及时性是以
7、把握适当时机为基础的。在时机适当的前提下,矫正越及时,效果越突出。 疏与堵相结合原则 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时,一方面需要疏导,像大禹治水一样开沟挖渠,把水引人正轨,顺势引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习惯;一方面又需要堵塞,需要一定的强制训练,通过各种惩罚让学生明确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疏没有堵,则水往这边流,也往那边流,难以奏效;只有堵没有疏,短期内也许有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不定哪一天又会洪水泛滥。有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时,一味“管、卡、压、罚”,动不动就批评、责骂,这往往会使学生阳奉阴违,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是不可取的做法。聪明的教师应
8、把二者结合起来,以疏为主,以堵为辅,抓住学生的热点和兴趣点顺势引流,堵住已有的和潜在的缺口,充分利用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进行教育,做到“遇物而诲”,“遇事而诲”。 三、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方法 疏导法 惩罚法 激将法 消极练习法 切断联系法 疏导法 疏导法是一种不采取强迫手段,而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顺势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没有明显的教育痕迹,学生的心理较为放松,没有抵制情绪,同时又抓住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故教育效果较好。例如, 采用疏导法时,首先,要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其次,要贴近学生。最后,要利用机会。 例如, 有个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学习,拖
9、拉马虎。教师通过了解,得知他迷恋于看电视,也喜欢和别人谈论电视。于是,教师可以从电视入手进行引导,先谈电视节目、电视的好处,再谈电视的产地、电视的原理,最后过渡到学习上去。可以用一些问题刺激一下学生:“既然你那么喜欢电视,你知道电视最早是由谁发明的吗?”“电视为什么会接收到声音和图像?”“今后的电视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疏导,使他由看电视到想知道电视的原理,再到热爱学习,最后到形成良好习惯。这种疏导法就比一味禁止或说教要好。 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 学生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关心的问题,教师平时应仔细观察,深入其中,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喜怒哀乐。这是顺利疏导的必
10、要前提。 贴近学生 只有贴近,学生的心灵才能敞开;只有敞开心灵,才有疏导的可能。教师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的姿态是一种惩罚的姿态,而不是疏导的姿态。因此,刚开始疏导的时候,教师应理解、接受甚至同意学生的某些观点和行为,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而不应一开始就反驳和批评。如对爱看电视、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一开始应肯定电视的好处,甚至可以说明“我也很爱看电视”,再过渡到其他方面。这样,通过“投其所好”,能贴近学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和抗拒心理。 利用机会 疏导最大的特点是顺势引流,势未足时则引而不流。这里的“势”其实就是指的机会。疏导有的时候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有的时候又是随机的教育,需要教
11、师灵活机动。只有善于把握教育机会的教师,才能使疏导法发挥出最佳效果。 惩罚法 习惯是一种行为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动力定型。因此,要矫正讲习惯,光有疏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堵,需要一定的强制训练和惩罚措施。必要的惩罚对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有一定作用的。要克服不良习惯既需要内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它全靠自觉是不行的。惩罚作为一种外部强制力量,对矫正不良习惯具有一定作用,是疏导法的辅助手段,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慎重。 惩罚的方式有多种,如口头批评、通报批评、罚站、记过、罚款等。不管是何种方式,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并能激发他们努力改正。为更好地发挥惩罚的效果,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
12、一,惩罚适度。第二,惩罚适量。第三,惩罚适时。 第四,罚之有理。第五,讲究技巧。 第一,惩罚适度。 根据学生不良习惯的程度适度惩罚,不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惩罚是随心所欲的,是不公正的。如果惩罚太重,则会引起对抗情绪;如果惩罚太轻,则不足以使学生有深刻印象,教育意义不大。 第二,惩罚适量。 惩罚不是正面教育,运用时要非常谨慎,次数不能太多。惩罚如果太多,则学生会产生“免疫力”,受了罚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教育效果不大。同时,过多的负强化会使学生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和自卑感,有的学生则会破罐子破摔,干脆和老师对着干,抱着一种“反正我就这样了,看你能把
13、我怎么样”的态度。有的教师不注意这一点,对学生的不良习惯翻来复去批评个没完,使学生的耳朵都起了茧子,或者动不动就罚站、不准回家,把惩罚当成是灵丹妙药。这种观念和做法是落后的、简单的,是不利于矫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的。 第三,惩罚适时。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惩罚。合适的时机标准不一,因人而异,总的原则是:使惩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能积极推动学生矫正不良习惯。例如,对有些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批评,教师可以选择他们心情平和、愉快的时候,并且语气委婉,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而对于有些胆汁质的,满不在乎的学生,则可以进行突然的强烈批评,使学生始而震惊,继而猛醒。另外,教师要避免在自己心境不佳时惩罚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良 学习 习惯 哪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