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人教四年级美术教案.docx
《下册人教四年级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册人教四年级美术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下册人教四年级美术教案四年级美术教案 1 第一课: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游戏、实验等掌握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大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教学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1、让学生欣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欣赏,请大家欣赏后小
2、组讨论:“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在大师的作品中春如线疏、密为我们描绘了不同的春天,你能比较一下这两幅作品给你的不同感受吗? “纤细的线条宛如少女长发般的垂柳传递了生命的信息。宣纸上彩墨点点,如春雨播洒池塘;又如春花灿烂点点梨白桃粉、迎春黄。” 通过欣赏你能不能找出吴冠中老师绘画的特点,体会其中的精髓。 在大师的笔下“点就是跳跃的音符,线就是舞动的长袖。”他运用点和线歌颂了江南,歌颂了春天,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大师与大师”:同样都是用点和线来作画,吴冠中和西方画家波洛克、凡高又有什么不同呢?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画家资料和搜集他们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游戏体验
3、 1、教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 2、师生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研究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交流体验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教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与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掌握。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与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行评价。 二、布置作业,教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引导学生欣赏用多种方法制作表现的聚
4、和散的效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制作。 。 课题:小圆点的魅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延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其中的奥妙。 课时:1课时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能力目标 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大自然和生活的万物中发现线条的几种变化,发现圆点在纸上的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感觉。 3 教学难点: 让学生有创意地玩小圆点,用圆点组合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问同学,有什么感觉,
5、然后在这个圆圈上再套几个圆圈,有没有不同的感觉。 结论:同一圆点在不同的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发展阶段: 1、交流各自预先观察的结果,说说圆的种类有哪些,在生活中圆是如何运用的。 2、欣赏教材上的图。 三张有各有一个小圆点的图,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图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圆点在中间的图给人稳定的感觉,圆点在上面的给人下落感,圆点在下面的给人安全感。 很多的小圆点并在一起会产生线的感觉 小圆点从小到大的排列会产生移动感。 3、欣赏教师带来的平面构成,说说是否喜欢这样的图,为什么,它是由什么样的圆来构成画面的。 4、教师拿出大小不一样的圆面和圆圈,请学生自己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画面更好看。 5、小组
6、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讨论要准备该如何组成画面。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学生四人小组完成一张作业,可以是用多种材料进行拼帖,也可以用画的。 2、允许根据画面的需要,加入少量的线条。 四、展示评价 1、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2、给作业不够理想的小组提出建议。 第3课 黑与白 教材分析: 黑白之间的相互转换,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只有尝试才能了解。 课时:1课时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
7、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思路: 一、引导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5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
8、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板书设计: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6 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利
9、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主体环境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
10、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7 第5课 冰 川与 晚 霞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美术知识:本课为色彩构成知识。 1. 让学生知道色彩构成的意义。 2. 理解色相及其推移变化 3. 色相推移作业的画法要求。 美术能力:学会观察分析色相的顺序,并按照色相
11、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 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现代审美意识和设计意识,以及耐心有序的工作习惯。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做色彩明度推移学习。 教学难点:明度深浅对比的变化层次。让学生初步掌握调色的方法和技能 及掌握涂色的方法。 学法指导: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会逐渐变深,逐渐加白会逐渐变浅的效果。 2、初步学会使用水粉颜色,并初步掌握调色的比例和方法,能均匀整洁的涂好颜色。 3、 运用明度推移的方法画出一幅具有推移效果的图案。 小结:色彩逐渐变深或变浅。 听讲,记忆。 二、讲授新课 1、 板书课题:明度推移 2、 反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 3、
12、展出示学习目标。 听讲,记忆,表述目标主要内容。明确本课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按照明度推移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知道什么是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明度。 突出本课重点。 8 1、 提问: 什么是明度? 什么是明度推移? 2、组织讨论 3、电视演示推移的过程。 观看录像,课本参考,小组讨论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概念以及推移过程。 三、直观演示 1、 提问:如何绘制明度推移? 2、 解决学生预习中遇到的困难。 3、 播放录像:明度推移的绘画过程。 思考问题:本课的作业要求,根据什么内容画?注意什么?画面怎么样? 4、绘画重点是调色的方法。 思考,表述明度推移的方法。 四、提出预习当中的疑问 五
13、、回答作业要求:按照明度推移完成作业,注意调色的方法,画面干净整洁。解决本课难点:逐渐加白色变浅,逐渐加黑色变深。启发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 展示教师作品 2、 比较学生作品 欣赏、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上练习 出示作业要求 按照色相的有规律的变化来完成一幅色相推移练习作业。 开始绘画 利用明度推移的方法进行绘画练习 艺术实践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展示作品 1、组织学生讨论 2、归纳小结 3、欣赏电视中的作品 评析作品反馈本课所学知识,肯定成绩,培养成功。 六、板书设计 教学语言 一、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思考一个问题:图中的色彩有什么变化? 学生:色彩逐
14、渐变浅或变深 9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冰川与晚霞,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粘贴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3、请看本节课将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为大家读一遍: 三、听一组有节奏感的音乐,注意音乐节拍的强弱关系. 什么是明度推移?书中已经做了解释,请翻开课本,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哪一组讨论得最快。 教师:色彩逐渐变深,深的地方即暗,浅的地方则很明亮,这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叫做明度。 学生:一种颜色加白,逐渐变浅,一种颜色加黑,逐渐变深 教师:请看一组色彩变化的图,色彩逐渐变深变浅的有序排列叫 四、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再看第二
15、个:如何表现在纸上呢? 这是老师的作品,好看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画的吗? 和同学们一样老师也做了预习,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五、比较这两张作品哪张好?为什么? 学生: 那么同学在绘画时应当注意那些呢? 六、请看作业要求 七、学生绘画开始 作业小结 第6课: 画嗅觉 10 课型:造型 表现 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 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激
16、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学生: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
17、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11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
18、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六、总结活动。 第七课 卡通画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画图”软件;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卡通画; 3、学习如何运用“画图”软件画卡通画;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画图”软件,学会卡通画的绘画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认识一个新朋友,他会领着大家一起去一些好看好玩的地方。 授课:自我介绍:“大家好!我叫小精灵,想和大家交个朋友,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今天我会带着大家去一个奇妙
19、的卡通世界,我先到带你们到“卡通影院”看看吧!” 1、播放一动画片段。 师:大家看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知道动画片是怎么形成的吗? 生:好看、有趣是由多个卡通画面连续播放形成的。 师: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卡通画面有什么特点吗? 生;各种形象生动有趣、可爱,声音动听,画面色彩鲜艳 师:大家喜欢这样的画面吗?想不想学?那我们再跟着小精灵走一走吧! 2、出现小精灵,背景是一座漂亮的宫殿建筑,门口有“知识宫”字样。“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喜欢画画,现在我们来到了知识宫,一起来学学怎样画卡通画,好吗?” 12 教师简单介绍画图板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和调色板。并简单演示在画图软件中画画。在
20、演示过程中阐述卡通画的特点:卡通画就是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手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图。 3、“走出知识宫,大家一定都会画卡通画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画展吧!”切换成许多画幅的界面,点击某一幅进行讲解、评析。 这些都是小朋友们的参赛和得奖作品,我们学习了计算机里的“画图”软件,熟悉运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就可以向这些同学一样画出精彩的画面了。 4、老师发现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露一手了,我们让小精灵带我们去一个好地方,那里什么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大家想去吗? 小精灵:我发现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跟着我去“绘画小天地”吧! 三、布置作业:学
21、生在画图板中画卡通画,题材不限。 四、展示学生作品 五、小精灵与同学们告别: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相处这么长时间,我发现你们都很聪明可爱,我好喜欢你们的绘画作品,希望大家能记得我。同学们再见! 执教时间:x月x日x月x日 第8课 双胞胎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创作一组对称的人物或动物。 3、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表现对称的人物或动植物。 教学难点 用自己适合的方法创作对称的物体。 13 教学准备 师:范作、彩色纸、剪刀、水粉颜料、排笔等工具材料。 生:彩色纸、剪刀、胶水及绘画工具。 教学意图 对称是艺
22、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法则,它的图案有一定的含义,常代表平衡、和谐,具有优美、庄重的美感。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称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创作一幅有主题的画面,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范画,引入课题 1、师出示几幅范画:观察画面,说说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引入课题:物体相同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就是对称。对称有单个形体的对称,如蝴蝶、剪刀等,也有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对称,它们就象双胞胎一样。这节所要上的主要是指两个物体间的对称。出示课题双胞胎 让学生明确课题双胞胎与本课学习内容的关系。 二、引导对称的表现方法 1、观察课本范例,说说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
23、现“双胞胎”的? 2、师小结课本表现对称的方法: 对折剪 对折印 对折画 3、进一步引导表现对称的方法: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方法? 4、师小结其它方法的应用:铅笔拓印、复写纸 让学生自己发现对称的表现方法,并动脑思考,拓展其他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发展阶段 1、小组讨论:回忆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对称的情景? 2、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表现什么主题? 本环节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挖掘更多的创作主题,进一步认识对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同时也体现了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14 3、创作步骤: 选定主题与方法 设计主体造型 可适当添加背景 4、生制作,师辅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册 四年级 美术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