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教案苏教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传教案苏教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传教案苏教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黄山奇松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课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十六课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合作探究,展开想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难点:1、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
2、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2、通过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由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中年级段的教学上,要有一定的深刻性,要努力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延伸。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空间,
3、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既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法 讨论法 圈画法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下面我们跟随课文去欣赏它的风姿。请大家先看第一自然段,自己读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课件出示: 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同学们看“四绝”图。黄山四绝“
4、奇松”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师: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什么意思?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 师: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 生:齐读。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
5、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3、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迎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
6、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生:读第二句句子。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 生: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
7、、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陪客松 1、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现在
8、,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送客松1、 送客松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重点欣赏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
9、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出示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 ,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 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黄山奇松黄山奇松多种多样 3、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
10、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六、 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四、教学反思 这堂课,备课很充分,吃透了教材,教学目标明确。站在学生的角度,围绕完成教学目标而设置提问,紧跟教材步步解疑,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并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教学流程清晰,是成功的
11、一堂课。 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良好,学生的回答基本符合要求。这节课,着重学习的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为了避免课堂上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你最欣赏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学后介绍。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介绍。然后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汇报。虽然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也读得热热闹,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他们。 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用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如:知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喜欢“奇松”的学生读等。度的内容也较全面,有读词,读句,读段及全文。学生思考回答的机会较多。师生、生生互动,气氛活跃。 拓展练习突出了学习要点,巩固学习知识,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板书条例清晰,字迹规范,言简意赅。 本人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学生书面练习有点少,有的学生的字写得不规范,有些地方老师的总结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课外延伸的点拨有点欠缺。如:由对黄山奇松的热爱延伸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过于简单,如:“老师问你觉得文章怎样?生答写得真美。”应启发学生回答得具体、全面一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