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doc
《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 ,车辆阻塞,交通拥挤,交通事故时常发生的现象的确令人担心。在交通情况非常复杂的今天,交通安全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家都希望自己“高高兴兴地出门,安安全全地回家”。下面是带来的三篇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1#一、 班会目的:通过开展以“ 珍爱生命, 安全第一”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班会,增强班内学生的安全意识,能懂会用一些基本常用到的校内外的安全知识,达到积极预防危险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基本自我保护的能力。二、 活动内容:1、利用贴近学生校内生活安全方面的儿歌安全歌进行学习。2、关于骑自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的学习。三、 活动准备:1、收集
2、适合学生特点的一些安全标志图片并打印部分图片。2、改编贴近学生实际的安全歌,收集有关骑自行车的安全注意事项的知识作为内容。四、 活动过程:1、师生问好并组织活动纪律,让班内学生明确本节班会的主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爱护自己宝贵的生命,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接下来师引领学生回忆巩固五一前夕了解过的一些关于安全标志的图片,师问生答。2、利用喜闻乐见的儿歌引领学生学习,(儿歌内容:学生要记牢,安全事很重要.教室内不打闹,电线类你别靠.走廊里勿玩耍,不乱扔不吵闹.上下楼别拥挤,大让小要懂礼.集合时莫推挤,快静齐记心上.陌生人不要理,遇坏人报案去.有火灾一一九,有盗情一一零.安全歌人人记,都平安大家
3、乐!)3、老师讲解小学生骑自行车的相关注意事项:a. 我国交通法规明文规定,12岁以下儿童不能骑车。但城市骑车的12岁以下儿童不少,因此中小学生骑自行车,就成为我国交通事故的一个高发点。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在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骑车安全意识。b. 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赛车、山地车等多了,发生事故的比例也增多了。所以,不要骑快车、追尾、超车等。c. 过马路时要下车,应走人行横道。要学会估测来车与自己之间的安全距离,当车辆正在行驶时,你与来车距离15米时不能抢道,25米以上才较安全。通过郊外马路时,要与来四距离大于40米以上才能通过。公路上骑车,千万不要抓住正在行驶的机动车,以免
4、车速过快、不稳而摔倒,或因机动车突然刹车而被撞伤。d. 骑车不慎将要跌倒时,与其拼命保持平衡,还不如索性摔倒。因为勉强保持平衡, 就忽视了自我保护,往往导致严重的挫伤、脱臼或骨折等后果。所以,遇到意外时,迅速地把车子抛掉,人向另一边跌倒。此时,全身肌肉要绷紧,尽可能用身体的大部分面积与地面接触。不要用单手、单肩或单脚着地。教师总结: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安全防护知识,由于在座的同学积极表现,学习认真,使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有意义,很成功,希望能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安全系着你、我、他;愿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鲜花;愿平安永远着伴随我们大家!谢谢同
5、学们!#自行车安全主题班会2#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安全准则2、通过骑车安全教育,让学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3、通过骑车安全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教学重点:骑自行车安全教育。教学难点:骑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课:我们经常会在报纸上、电视或其他媒体上看到或了解到:哪里哪里发生了车祸伤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这些悲剧的发生我们能不能阻止呢?【问题】我们外宿同学在平时骑自行车上学的时候有没遇到过危险或是看到过危险的骑车交通事故?(外宿学生先后发言)【引出】根据外宿学生的具体发言情况来引出【总结】
6、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外出的时候多注意一些,多遵守一些交通规则,那么就可以避免很多交通事故的发生,多了解一些应该注意的交通问题就可以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生命是可贵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过渡】那么在骑车安全上我们应该注意了解哪些问题呢?针对我们学生这个群体,这节课我们重点介绍骑自行车的安全。二、讲授:(一):骑车安全准则1、靠右行的原则。2、车辆各行其道原则3、在雨中和雾天,骑车时候要穿戴红色和黄色等艳色服装(二):骑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骑没有车闸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上路,要经常检查自行车轮胎、车闸、链条、车铃的重要部位,有问题要及时修理。2、不能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行车 安全 主题 班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