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 上册.docx
《三年级美术 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美术 上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美术 上册第1课: 课题: 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 认识三原色。 2. 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 3. 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 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3. 能否调出预想的颜色。 4. 能否记住三原色以及用他们调出的间色。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2. 学生准备学具:水彩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纪的学生对水彩画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
2、颜色,然后,让学生挑选两个最喜欢的颜色,调一调。再说一说变成了什么颜色。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自由调配颜色,但要有两个要求,只将两种颜色相调,并且要记住它们调出的第三个颜色。然后交流。 2发展阶段 让学生认识三原色。并且真正理解“原色”的含义 将纸弄湿,将调出的色彩涂抹在作业纸上:让学生用两个指定的原色调出教师出 示的那个间色。学生调出颜色胡 色相一定会有差异,让学生比一比。说说原因。教师分别出示两个间色。让学生自己寻找两种颜色调出它。学生继续尝试调出喜欢的颜色并填在画面的空白处。 3. 收拾与整理: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主学生将水彩画工具清洗整理好,然后再进行作业展评。 三、课后拓展 在课堂练
3、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做以下练习:绘出七色彩虹,绘出春天的感觉,表达心情,天气,味道 第2课 课题: 万花筒 教学目标 1. 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 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 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 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 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4. 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应用领域学习。 5. 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制定设计方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
4、。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 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
5、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 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第3课 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1. 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绘画“大人国”或“小人国”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 2. 用来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的表现方法是否有创意。 3. 构图是否完整。 4. 能否有意识
6、地使用一些自己喜欢的色彩组合。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玩具汽车,房子,人物等迷你型的物品,一些与这些物品大小较匹配的景物图片,有条件的可以准备一些有关的动画片,电影等影像资料。 2. 学生准备学具:学生将自己过家家用过的各种玩具“娃娃,动物,积木,汽车,厨具)带来。带齐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让学生回忆看过的有关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故事,简要说明一下故事内容。然后讨论故事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的? 请学生将带来的各种物品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说说感觉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样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又显提非常小,让学生举例说明。 教师也可
7、以用一些图片,告诉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2. 发展阶段 学生思考: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有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开始作业。 3. 收拾与整理 4. 学生的创作往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在第一课时结束的时候,教师可将作业收起来。 三、课后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 课题: 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 能够运用“近大远
8、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 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 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教学实施建议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 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二、课堂教学 1. 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
9、。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2. 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3. 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三、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第5课 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
10、教学重点: 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 教学难点: 画面的布局。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 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 教学过程: 一、游戏切入: 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 二、学习新课 1.师生共同讨论 , 展示游戏棋的种类。 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 2.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 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 3.学生尝试,实践总结 让学生在画纸上
11、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 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 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 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 a) 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 b) 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 c) 安排棋子的行进路线图或序号。 d) 根据画面想象如何进行登山游戏。 三、学生作业 学生独立设计一份游戏棋,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评 展示学生的作业,启发他们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设计的游戏方法。 第6课 黑与白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黑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在引导学生欣赏大量作品后,让学生感受到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所取得的意想不到的效果
12、,并通过尝试去加深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激发他们的灵感。 2.、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3.、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图形,使学生掌握黑与白图形的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学过的图形来表现不同的正负形。 教学准备: 教具:有关的图片、资料、范图、 学具: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的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与白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自的看法。 二、发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创作黑白正负图形的要领:
13、1、不规则图形组成的正负形:图形简洁,线条流畅,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现。 2、对称法组成的正负形:黑与白都是个完整的图形。 3、重复法组成的正负形: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 4、二方连续法组成的正负形: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组成正负形。 三、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准备用什么方式方法设计一幅什么方法组成的黑与白图画? 四、作业要求: 1、用黑与白表现正负形。 2、图形简洁,有创意,形式感强。 3、线条流畅,涂色均匀。 五、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欣赏、评价,“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3、引导作者反思,说说“你觉得自己这幅画有何改进的地方?”
14、 六、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正负形,体会其形式美。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 黑与白 不规则法 对称法 重复法 二方连续法 第7课 快乐的回忆 教材分析 吹塑纸板画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创作意识自由和艺术形式的自然是版画极具诱惑力,对学生手脑创造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版画的创造比其他绘画过程要复杂一些,他的每一道工序对学生来讲都是非常新鲜有趣的。本课通过让学生欣赏版画范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吹塑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步骤、方法和一些特殊的表现技法。通过不同表现形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不同表现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与美感,从而对学生绘画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的进行综合锻炼。 教学目的: 1
15、.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并用绘画或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纸版画的绘画技法,利用吹塑纸进行创作。 3通过绘画和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精神和再造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纸版画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纸版画的印制,水份、颜料厚薄程度的掌握。 教具准备: 课件、吹塑纸、铅笔、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 教学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让学生带着记录他们快乐回忆的相片,用展示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并回忆讲述。请大家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可别错过哦!要求: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教学意图:回忆往事回忆快乐,引起学
16、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发展阶段: 1.欣赏书中学生作品 看看书中同学们都描绘了什么快乐的回忆:这些作品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画面中同学们在做什么? 2.最中间一幅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 3.板书:纸版画。 4.欣赏版画作品。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纸版画的表现方式。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纸版画是通过什么方法加工完成的,它与绘画作品比较,有什么不同的视觉效果。 教学意图:新工具、新材料、新方法引起学生极大的认知和创作欲望。 老师总结:什么是纸版画呢? 它是版画的一种。按其制作方法与版面构成,可分为:一、剪贴纸版画。用稍厚的纸张剪或刻出形象的平面轮廓,贴于另一基纸,形成凸
17、版,上墨或上色后即可拓印。凸出部分墨色深,可印出形象块面,轮廓边缘呈白色,基纸上着墨少,形成中间色。二、刻纸凹印版画。用坚实的厚纸,刷一层薄的硬涂料,以刀、针刻画形象的线条,形成凹版,用棉花将油墨涂满凹线,擦去平面上不要的油墨,墨于铜版机压印,制作原理与铜版画相近。刻纸凸印版画。即以较厚的纸版代替木版进行刻作,刻与印基本与木刻版画相似,只因在纸版上不能刻得太深,拓印出来的画面另有其特殊的艺术效果。 纸版画是运用各种纸质材料做版材,经过多种手段加工制作印刷的版画。纸版画的制作方法多样,有剪贴、刀刻、笔划、缕孔,甚至用手撕、揉折;并可以制作凸版、凹版、孔版和综合版等,表现空间非常大;印刷颜色可用单
18、色、套色;颜料可用油性、水性和粉性;技法有前面学过的拓印法,还有漏印法、捺印法等。材料不同,具体的步骤不同。 三、技法学习: 1.出示制作简易纸版画的材料吹塑纸,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熟悉材料。 2.欣赏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启发学生思考,运用什么工具和制作方法可以制作成纸版画。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采用刻、划、撕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制作出内容丰富、造型美观的纸版画作品。 先让学生简单说说,老师归纳总结。 3.简单介绍纸版画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纸版画的特点:A、间接性 B、复数性 纸版画底版的制作方法:刻线法、拼贴法、贴线法、撕纸法、揉纸法、折纸法、实物拼贴法、综合法等。 纸版画的拓印方法:单色
19、油印和彩色粉印。 教学意图: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自由创意,巧妙制作。 四、布置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情,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画面生动活泼丰富,具有生活情趣。 3.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拓印多色纸版画。 教学意图:在纸版画的制作中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 五、学生作业,老师巡视辅导。 六、展示学生作业,学生自己介绍创作思路来源,同学互相评价。 在制作好纸版的基础上,思考并尝试怎样拓印出多色纸版画。 布置下节课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情感升华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版画作品引导学生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求新求异,就会
20、创作出好的作品。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描述。 二、动手操作阶段: 作业要求:欣赏教材中作品,用纸版画或绘画的形式进行复制或者创作。 作业步骤: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 设计。 2. 制版。 3. 添加背景 4. 剪、刻、品、贴。 教学意图: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练习。 三、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评价方式:针对画面构图饱满,创作大胆,具有生活情趣进行评价。 教学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收集一组学生的欢乐集体照,可以拓展学生的
21、创作思路;有条件的话,制作成课件;课堂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回收;多鼓励学生尝试多色纸版画。 五、教师总结: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第8课 课题:星空的联想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课前查询资料了解宇宙特点,相互交流启发想象,通过欣赏一些科幻片,开拓学生思路。 2. 指导学生用刮蜡的绘制技法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感的星空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提供学生欣赏的科幻片作品,示范用的材料。 学生准备学具: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 引导阶段 让学生分成甲与乙两组,相互交
22、流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比一比甲乙两方谁了解的知识多?谁的想象力丰富?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星空的理解与想象,交流表现它的设想。 让学生欣赏科幻片作品,进一步了解星空的特点,揭示它的秘密。 2. 发展阶段 通过教师演示,指导学生设计一张刮蜡纸,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 通过大胆的想象与构思,用点,线,面表现形式创作一幅较有新意的画面。 在作业过程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的构思,描述自己在星空在的形象与动态,肯定学生的自由的作品设计,和创意的表现。 展出学生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想象与构思进行交流 3. 收拾和整理 要求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积极指导学生探索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美术 上册 三年级 美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