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单元教学 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 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2、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单元教学难点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
3、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2、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教学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2、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3、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
4、学的各个阶段,要把指导学生读书与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单元课时的划分 1、寓言两则 2课时 2、惊弓之鸟 2课时 3、画杨桃 2课时 4、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5、语文园地三 3课时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5、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则寓言故事。 6、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5、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一、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5、再读课题
6、,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羊圈破了个窟窿。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窟
7、窿”就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讲。 指名讲述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街坊”就是,注意“坊”读轻声。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引导评议,齐读。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指名读第4节,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齐读第4节。 刚才我们学
8、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讲述第5节。 四、体会寓意。
9、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六、写字指导 1出示要求书写的汉
10、字 2.组织学生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提示“窟、窿、叼”的记字方法。 3.示范书写:窟、窿 第二课时 一、初读故事,解决字词问题。 1、认识“辕、辙”。 A、请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B、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辕、辙”的生字卡片。请学生观察字形,你知道了什么? C、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1、理解“盘缠、把式”等词。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 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 2、学
11、写“盘缠、硬”。 A、教师讲解并示范这三个字。 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右边别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 B、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指名回答。 1、课件出示重点句:“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问大家:是相反吗?生:是 教师继续问:读第一句,知道了
12、什么。 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2、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X|k |B | 1 . c|O |m 课件出示: A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 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B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C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3、请两名同学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
13、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4、学生分组辩论。 5、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6、面对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播放历史故事南辕北辙,升华认识与感受。 早在XX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1、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XX年
14、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2、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 3、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将课本与生活紧密联系,通过生活理解课文,通过课文指导生活。 作业设计 小灵通及课后字词 南辕北辙 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 往北驶楚国 离楚国越远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
15、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
16、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
17、,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窟窿”就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齐读这句话。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指名背。 街坊劝告,他不听。 “街坊”就是,注意“坊”读轻声。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引导评议,齐读。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
18、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指名读第4节,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齐读第4节。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
19、他的后悔之情。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
20、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结果
21、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三 单元 教学计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20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