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三教育学论述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三三教育学论述题题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三三教育学论述题题库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联系实际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和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 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其教学理论有: 1、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主张采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 2、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 3、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其教学理论有: 1、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2、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
2、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这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利弊,都不能走向极端。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应力求整合这两种教育理论,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二者的不足,使教育向理想化的方向发展。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的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下列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他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是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它对发展中国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教育
3、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及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等。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论述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影响下,教育观念的转变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提出的首要课题就是,从知识教育转向能力教育,从结论教育转向方法教育; 2、教育形式个别化。由于新型
4、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容的途径将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和方便的地点,学习这些内容。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订学习进度计划,并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 第 1 页 共 9 页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新科技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使得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趋于个性化。 4、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迅速发展,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述教育与文化的传承、改造与创新的关系? 我们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教育与文化的传承、改造与
5、创新的关系: 1、教育与文化的传承。人类文化的传承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文字出现之前,文化主要依赖同代人和上下代人之间口耳相传而获得的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传承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传承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 2、教育与文化的改造。教育对文化的改造表现为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第一,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第二,教育对文化的整理,特别是学校教育之所以具有整理文化的功能,首
6、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 3、教育对文化的创新。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总体文化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文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 论述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心理发展总是遵循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顺序,这要求
7、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照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
8、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这种补偿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要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的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一是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 第 2 页 共 9 页 论述学校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是什么?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他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的价值。 1、从宏观上看,教
9、育发展规模、层次和水平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考虑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要考虑社会发展状况。 2、从微观上看,教育要发挥它的育人作用,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和家长的影响等等,包括: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需要,学校教育者的素质及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教育环境的许可和积极协调的多方面影响等。 论述当前的中学生教育应注意什么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应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面向全体中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得到发展。 1、学校、社会、家庭应该为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减轻过重
10、的课业负担,生活要有节奏; 3、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性道德、性法则的教育; 5、重视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亡事故; 6、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7、重视人生观教育。 论述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 可以自由发挥转述“论述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把个体换成儿童即可。 第四章 教育目的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看成是对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
11、下特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 论述“五育”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育”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12、、劳动技术教育,他们的相互关系是: 1、“五育”中的每一育都包含了对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区别只在于强调的侧重面和具体内容上。也就是说,“五育”各自任务的实现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上有第 3 页 共 9 页 相通之处。 2、“五育”之间还存在着互为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如为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需要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形成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遵守学习纪律,这时德育就成为实现智育任务的手段,反之亦然。 3、从实践的角度看,“五育”各自的任务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关联性。任何一种活动的参与者都需要付出自己的身心力量,而活动也对参与者的身心产生多方面影响。活动的综合性决定了“
13、五育”的任务不是完全分头由不同类的活动承担,而是在每一类的活动中都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实现各育的任务。在某一类活动中,往往一部分处于显性状态,一部分则处于隐性、渗透的状态。如教学活动并非只同智育有关,智育任务的实现也不是只通过教学。 4、“五育”中,体育为增强人的全面发展的自身物质基础服务,是基础;德育、智育、美育在同一层次上,为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精神力量的发展服务;劳动技术教育也是人作为社会人求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教育。 5、“五育”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教育活动中任何鼓励强调某一育的地位与任务,或者把各育之间关系割裂、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受到损害的不仅是被忽视的方面
14、,而且也包括被强调的方面。因为任何一育任务的实现都离不开其它各育的配合。高超的教育活动是体现“五育”内在和谐美的活动。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论述师生关系的性质? 师生关系可以从下面所给的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成功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严格要求、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的帮助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关
15、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论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 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掌握思想政治理论和树立现代思想观念等两个方面。 2、职业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有良好的一般社会道德,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求教师给学生做榜样的内容,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 3、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系统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4、教育理论素质。现代教育要求掌握现代教
16、育理论,具有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教学活动规律,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自身的教育工作。 5、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工作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工作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6、身体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第 4 页 共 9 页 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提高。 分析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的本质属性有: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是活的能动体,他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能
17、够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体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当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生之间还有心理和感情上的联系;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处于学习期的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贡献。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独特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
18、的、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 第六章 课程 论述教科书的作用? 教科书的作用: 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科书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发挥教科书最大的作用。 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3、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4
19、、教科书有助于教师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安排。 论述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 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该做到: 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 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调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 3、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 4、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
20、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 5、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 6、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和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在一边,单纯的记笔记、抄笔记的倾向。 第 5 页 共 9 页 论述编写教科书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科书编写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
21、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第七章 教学 论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3、学生年龄特征。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
22、不同的教学方法;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 5、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这些因素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论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 1、目标明确,是指教师明确一堂课的目标要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学目标定的得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师生的一切活动始终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重点突出,是指教师在一节课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 3、内容正确,是指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只有内容正确,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方法得当,是指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运
23、用的科学性。 5、表达清晰,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表达清晰,有感染力。教师要讲普通话,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言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6、组织严密,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程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气氛热烈,一堂好课,既应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都处在积极的状态,双方配合协调,是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论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感
24、性知识,从而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第 6 页 共 9 页 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长久地保存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
25、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第八章 教学 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课外辅导应注意的问题: 1、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确定辅导的内容、重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目的明确,着重启发。每次辅导要有计划,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疑难的门径。 3、组织学生互相帮助。对差生的辅导可适当组织优秀学生对他
26、们进行帮助,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但不宜占用优秀学生过多的课外时间。 4、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辅导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难、存在的问题、个人的体会等做好记录,这样即可使讲课有的放矢,又可积累资料、掌握规律,有预见性的搞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由于它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全班进行集体授课,因而能使大量的学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同个别教学相比,班级授课制扩大了教学规模,加快了教学速度,提高了教学效
27、率。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学,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便于相互切磋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和积极地集体舆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和集体的思想品德。另外,各科教师轮流上课,他们在业务、思想、风格等方面各有特点,学生可以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班级授课的缺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现实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
28、因材施教。 论述综合课的结构。 第 7 页 共 9 页 一般来说,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1、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 2、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 4、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包括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
29、作业做好准备。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取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 5、布置课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第九章 德育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 1、了解学生当前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收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实施。 简述中学德育的原则。 中学德育要遵循: 坚持正确方向的原则; 热爱学生的原则; 正面教育的原则; 有针对性
30、的原则; 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的原则;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的原则; 言教和身教的原则; 保持教育连续性和一般性的原则。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班主任如何去建设好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 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组织好班级活动。 1、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2、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会给学生机会,才会发现学生的积极面并加以指导。班主任的教育主要是围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开展的。 第 8 页 共 9 页 3、自我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个体的
31、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在班级活动中,自我教育的重点在班集体层次上,班主任应当为班集体寻找发展的新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措施。提高班级活动的质量,才能通过集体实现学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个具体的事: 1、建立班级常规制度,把“建制”的过程作为最初班集体建设的重点,有了制度,班级以最初个体的简单集合变为对每个成员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体。其中重要的是从“建制”开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级活动,教师都应以最大程度的吸引集体成员的参与为原则。 2、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日常的班级活动,这会产生一种真正强有力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班主任要负起协调各种教育力量的责任,其中包括班级中任课教师的配合,争取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和关心,协调学生集体内部的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各种组织的关系,以及学生集体与成人等各方面的关系。 4、班主任应及时把握集体及其活动开展的状况,不断积累集体形成与发展的档案。此外,班主任还应不断积累自己工作的有关材料。这些材料将使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科学的认识,并提高到自觉的程度。 第 9 页 共 9 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9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