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docx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 冯振心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
2、读者识焉。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第2法: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3、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如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第5法:
4、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如唐杜甫解闷 第6法: 第7法: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
5、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 冯振心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
6、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明王廷相芜城歌 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如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
7、、“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第10法: “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2法: 以第三句
8、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如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如明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 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明钟顺清夜闻笛 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 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
9、隐无题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 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 冯振心 第15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如宋项安世夜雨 夜窗疏雨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清何绍基无园种菜 五更风露有精神,浩荡天恩处处匀。 菜色青葱真可爱,如何比拟到饥民。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何如风定云开
10、后,秋水长天一色时。 第16法: 明王世贞题溪山深隐图 古木寒流一两家,柴门昼掩待归鸦。 何如只向人间住,与客携壶踏落花。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 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 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 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 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 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第
11、17法: 第18法: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如唐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田僧题福教寺诗 残山剩水一
12、荒基,古寺烟笼白塔低。 第19法: 第20法: 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风还恋旧巢泥”。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 第21法: “无”、“几”等字。如唐李白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椀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宋邵雍天津感事 阳乌西区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七言绝句五十六作法 冯振心 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等字。如唐李商隐夕阳楼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清周准蝴蝶词 “无”、“几” 万花谷里逐芳尘,自爱翩
13、跹粉泽新。 多少繁华任意恋,不知只是梦中身。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首。如唐李贺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唐张继与贾岛闲游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风暖不生尘。 城中车马应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如宋俞桂溪流 云脚才行又复开,一声隐隐只空雷。 家僮忽报溪流涨,知是前村落雨来。 宋晁冲之夜行 老去功名意转疏,独骑瘦马取长途。 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第23法: 第24法: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言绝句 五十六 作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9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