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教学就是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班里61个孩子,而我又是一名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解决孩子们各种鸡毛蒜皮的纠纷、应对家长们的种种疑问,常常是忙得焦头烂额。对于那些看似无比艰深的教育学著作,不仅仅是无暇翻看,而且常常还有些望而生畏的感觉,觉得是大学学院的那些老教授们坐在书斋里写下的权威教育理论,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学工作或许有些额靴搔痒。这本静悄悄的革命乍一出现在我面前时,确实就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然而这几周周末,闲来无事翻翻,却让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书中佐藤学先生提出的许多看法和观点真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切
2、中了当前教育教学特别是我自己的教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确实让我深感共鸣,同时也深受震动和启发! 本书是佐藤学先生实地考察了日本和国外许多所中小学校之后的研究成果,最让我惊叹和深感共鸣的是他提出的“主体性神话”这一问题。他说教学本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组成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在这四个要素中,我们以前的教学理念往往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宰性的作用,学生都要服从教师的安排,这是我们现在所摈弃的观点。现在主导的教学观念更加侧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提倡学生“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这本是好的改变。可是现在好像所有的活动都集中在学生身上,特别强调学生
3、自己发现、自己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高高举手,发言竞争白热化,课堂气氛看似相当活泼热闹,但学生的主体性是否真的充分发挥出来了呢?在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微妙的个体差异?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热闹的课堂中,学生是否真的明白了,还是只是敷衍?这是一个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他指出这种“主体性神话”其实是一种“虚假的主体性”,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教师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的欲望。 由此我想到我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我常常告诫自己要心平气和、再心平气和,常常对自己说他们还是个孩子,不要太过苛责。可是许多时候出于一种教育功利的考虑,我要求他们必须以统
4、一的一种姿势坐好,一再地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大一点再大一点,而对于那些没有积极举手的孩子他们是不是也在认真倾听认真思考、那些模糊的不确定的回答中所包含的智慧和创造性的火花,我却常常忽略掉了。一节课下来,常常感觉我的学生都很累,而我自己也很累,我们似乎都是严阵以待、合力完成了一场表演。想起那天因为音乐老师生病音乐课临时换成了语文课,我一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个个撅着小嘴,我反问他们难道就这么不喜欢语文课吗,坐在第一排一个平时有点调皮的小男生脱口而出说:“因为音乐课不累!”我顿时哑口无言,紧接着便是深深的反思,什么时候在我看来应该是最轻松愉快的语文课也成为了学生不堪忍受的重负?! 佐藤学先生说,
5、那些对枯燥无味的或者无意义的课题表现消极、毫无兴趣的学生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对这些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视为理所当然,并首先有必要来一番认真的自我反思。而那些不论对什么课题都抱着积极“态度、关心、欲求”的学生在认知上是不健康的,是思维逻辑懒惰的学习者。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站在教室是在和学生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说得多么好啊!我想如果我能真正实现这种认识上的转变的话,或许就可以从单方面地要求学生发言的想法中跳出来,在组织和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并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实现相互交流。 在书中,佐藤学先生还提出了“润泽的教室”这一概念,在这种教室里,教师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说得真好!希望我能不断努力接近这种境界吧! 最后还是以书中的一段话作结:“他决心从一年做一次法国大菜的教师,变成每日三餐过问柴米油盐并能做出美味佳肴的教师;他决心把那种期待学生会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教学转变为不间断的可持续培育学生的教学。”愿我也能心平气和地在我的班上实现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