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工艺及设备》.docx
《《采油工艺及设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工艺及设备》.doc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采油工艺及设备1 第一部分 油气基本知识 . 2 第二部分 完井与测试 . 4 第三部分 自喷采油和气举采油 . 8 第四部分 有杆抽油设备 . 14 第五部分 无杆抽油设备 . 31 第六部分 修井设备 . 40 第七部分 压裂和酸化设备 . 43 2 第一部分 油气基本知识 一、石油的物理性质 分析地层原油的物理性质一般要取得以下几项基本参数。 1)饱和压力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饱和压力。原始饱和压力是指油田开采初期地层保持在原始状况下测得的饱和压力。一般所说的饱和压力即指原始饱和压力。 2)原始溶解气油比在地层原始状况下单位重量(或体积)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称为原始气油比
2、单位是“立方米每吨或立方米每立方米”。油井生产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采出的天然气量称生产气液比单位是“立方米每吨”。 3)原油密度和相对密度原油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原油的质量。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原油的相对密度是指原油在温度为20时的密度与温度为4时同样体积纯水密度之比值。 4)原油粘度石油在流动时其内部分子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粘度。单位是“毫帕秒”。 5)原油凝固点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叫做原油的凝固点。 6)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体积系数。 7)原油收缩率地层原油取到地面后天然气逸出使体积缩小收缩的体积占原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收缩率。
3、 8)原油压缩系数(又称压缩率)单位体积的地层原油压力每增加或减小1帕时体积的变化称为压缩率单位是“每帕或每兆帕”。 9)溶解系数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每增加单位压力时在单位重量原油中所溶解的天然气量。单位是“立方米每吨兆帕”。 二、石油的化学性质 石油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碳占8387%氢占1014%还有氧、氮和硫但含量都不超过1个别油田含硫量可达34。 蜡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1542左右时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原油中含蜡的百分数称为含蜡量。 胶质是原油中分子量较大的烃类并含有氧、氮、硫等杂质。它溶解性较差只能溶解于石油醚、苯等。石油蒸发或氧化后胶质成分增加。密度较小的石油一般含胶质4一5而较重的
4、石油胶质含量可达20或更多。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称为胶质含量。 3 沥青质为暗褐色至黑色的脆性物质含有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的高分子多环有机化合物其分子量比胶质大许多倍不溶于石油醚或酒精可溶于苯、三氯甲烷及二硫化碳也可被硅胶吸附。原油中所含沥青质的百分数称为沥青质含量。 三、天然气的物理性质 天然气是以气态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有的从独立的气藏中采出有的是伴生在石油中被采出。天然气一般无色有汽油味和硫化氢味可以燃烧。 描述天然气物理性质主要有以下几项参数 1体积系数 气体在油层条件下所占的体积与在标准状况(20和0101MPa)下所占体积的比值。单位是“立方米每立方米”。
5、 2) 弹性压缩系数 压力每变化1兆帕气体体积的变化率。 3天然气粘度 天然气流动时气体内部分子间的摩擦力。 4) 天然气密度和相对密度 单位体积气体的质量称天然气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相对密度则是指在某一压力和温度下的天然气密度与在标准状况下同体积干燥空气的密度之比值。 四、天然气的化学性质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还有二氧化碳(C02)、一氧化碳(CO)、氢(H2)、硫(S)和氮(N2)等。甲烷在天然气中含量最多占42一98。当其含量超过95时则称为干气而乙烷以上的重烃含量超过5时称为湿气。干气多产自纯气藏而湿气则多与石油
6、伴生。 天然气分析一般要进行常见的以下几个组分含量的分析即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氮气和一氧化碳等。 五、油气藏 地下岩层中能够聚集并储藏石油或天然气的场所称为油气藏。形成油气藏必须具备生、储、盖、运、圈等条件。 1 盖层 是紧邻储集层的不渗透岩层起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作用的岩、石膏等不渗透岩层都可作为良好的盖层。 2 圈闭 能阻挡油气继续运移并能使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地质场所称为圈闭。圈闭是由储集层、盖层、遮挡物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 4 3油气田 是指受局部构造(或岩性、地层) 所控制的某一面积范围内的油、气藏的总和。 4气顶 油藏中的石油和
7、天然气是按密度分布的天然气最轻充满油层的最顶部故称为气顶。由于各油藏的油层压力和油、气的组成不同有的油藏有气顶而有的油藏则没有气顶。没有气顶的油藏是因为油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气体全部溶解于石油之中的原因。 5 含油边界、含水边界、含气边界 油、气、水在储油构造中顶部是天然气中间是石油下面是水。在气与油接触处和油与水接触处分别叫油气界面和油水界面如图1-2。 含油边界在这边界以外没有含油区。 含水边界在这个边界以内就没有水。 含气边界在这个边界以外就没有游离的天然气。如图1- 3。 第二部分 完井与测试 2.1完井方式 2.1.1 垂直井完井方式 1. 射孔完井方式 射孔完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为广
8、泛的一种完井方式其中包括套管射孔完井和尾管射孔完井。 2裸眼完井方式 3. 割缝衬管完井方式 4砾石充填完井方式 1裸眼砾石充填完井方式 2套管砾石充填完井方式 5 2.1.2 水平井完井方式 1 裸眼完井方式 2 割缝衬管完井方式 3 射孔完井方式 4 管外封隔器完井方式 2.1.3 完井井口装置 在油气井进行测试和生产过程中都必须有一套安全可靠的井口装置以便能有控制、有计划地进行井内作业和生产。 完井井口装置是装在地面用以悬吊和安放各种井内管柱及控制和导引井内油气流出或地面流体注入的井口设备。 完井井口装置通常包括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树三大主要部件。 1套管头 套管头在井口装置的下端其作用
9、是将表层套管与油层套管连接起来并使管外空间严密不漏表层套管外用水泥封固。 2 油管头 油管头装在套管头和釆油树之间。 包括 大四通(套管四通) 油管悬挂器 油管悬挂器用来悬挂井下自喷油管柱封隔油管和套管间的环形空间。 大四通左、右端与井口闸门(套管闸门)连接可用于观测套管压力和进行各项修井、测试作业。 3采油树 采油树是指自喷井口装置的地上部分它用法兰盘坐于油管头之上。 采油树用于控制和调节升举到井口的油气流向与大四通配合形成修井液和压井液的正、反循环及进行测井作业以及关闭井口。 采油树主要由油管四通(小四通)、四个井口闸阀和节流器组成。 工厂制造的井口装置是将油管头、采油树及套管头法兰装配成
10、一个整体。常将这种成套的自喷井口装置简称为采油树。 4采气树 釆气树和采油树结构相似但考虑到天然气的特点对采气树要求更为严格 1)所有部件均采用法兰连接 2)套管闸阀和总闸阀均成对配置其中一个为备用 3)节流器采用针形阀而不是固定孔径的油嘴 4)全部部件均经抗硫化氢处理。 6 2.2 试 油 对可能出油气的生产层在降低井内液柱压力的情况下诱导油气入井然后对生产层的油、气、水产量地层压力及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等进行测定。这一整套工艺技术称为试油。 试油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鉴别油气层为油、气田的正常生产和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2.2.1 诱导油、气流 油、气井因其地层能量不同在钻开生产层或射孔后可遇
11、到两种情况 在一定的液柱压力下油、气井能自喷 不能自喷。 对于自喷井可进行放喷测试对于不能自喷的井则必须进行诱导油、气流的工作。 油、气入井不畅的原因一般是 1)油、气层原始渗透率低 2)油、气层地层压力偏低 3)油、气流动性差或井内液柱压力过高 4)油、气层受污染堵塞等。 对于因井筒内液柱压力大不能自喷的井应采取降低井筒内液柱压力的办法诱导油、气入井。 常用方法:气举法 抽汲 提捞法 2.2.2 增大油、气流通道 人工强化措施_水力压裂和酸化处理。 原因: 1) 油、气井生产层严重地受到钻井液和水泥浆的污染导致孔隙或裂缝通道被严重堵塞 2) 油、气井生产层的原始渗透率很低 目的: 扩大油、气
12、层的孔隙和原始裂缝形成新的人工裂缝增大油、气层渗透率增大油、气通道。 2.2.3 完井测试 完井测试的主要任务 7 通过地下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确定油、气层的工业价值为油、气井正常生产和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测试要取全取准下述几方面的资料 1) 油、气、水产量 2) 原始地层压力井口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 3) 油、气层中部温度及地热增温率 4) 油、气、水样。 油、气、水产量测量方法: 1)常用大罐量油法及分离器量油法。 大罐量油法 一般采用立式罐并装有直径不小于76.2mm直插至油罐底部的量油管。 分离器量油法又称为玻璃管量油法 该方法的理论根据是连通管压力平衡的原理。 2)用节流式
13、流量计测量天然气的产量 油、气、水取样方法: 油、气、水样有井口样和井下样之分。 井口样 在井口取样闸门处取得供一般分析用。 井下样 下入专门的井底取样器在井底条件下取得样品并加以封存供进行保持地层压力和温度的高压物性分析用。 原始地层压力、井口油管压力和套管压力获取: 原始地层压力: 井底流动压力: 油、气井生产过程中井筒中油气层中部或生产层处的压力。 井底流动压力=井内液柱压力+井口压力+流体从井底至井口的流动阻力。 井底静压 油、气井在关井停产后待井筒中的压力恢复到稳定时所测得的油。 层中部压力 井底压力测量设备井底压力计实际测量。 井口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测量设备压力表。 2.2.4 中
14、途测试 每钻穿一油、气层即停钻对油、气层进行测试。测试完后视情况而定或者恢复钻进或者在获得高产油、气流的情况下就此完井投产。这种自上而下逐层钻穿、逐层测试的方法称为中途测试。 中途测试优点 8 能迅速发现油、气流并可初步确定油、气层压力和生产能力。 避免了钻井液对油、气层的长期污染有助于取得可靠的油、气、水资料。 有助于提高探井的成功率加快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速度。 中途测试工艺有两个主要环节 诱导油、气流 取得测试资料。 中途测试除了准确取得被测试层基本的油、气、水资料外还必须考虑钻井工艺的一些要求。 第三部分 自喷采油和气举采油 3.1 自喷采油 油田上的生产井按其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自喷采
15、油和机械采油两大类型。 如果油层具有足够的能量不仅能将原油从油层内驱入井底而且还能够将其由井底连续不断地举升到地面上来。这样的生产井我们称它为自喷井。用这种自喷的方式进行采油称其为自喷采油。 四种流动过程 原油从油层流到计量站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原油沿油层流人井底从井底沿井筒流到井口通过油嘴沿地面管道流至计量站。 四种流动过程各自 遵循不同的规律: ? 沿油层流动为渗流 ? 沿井筒的流动为垂直多相或单相管流 9 ? 通过油嘴的流动为嘴流 ? 沿地面管道的流动一般为多相水平管流。 自喷能量的消耗 自喷生产时原油的流动主要是受地层渗流阻力、井筒液柱重力和原油与井筒管壁的摩擦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
16、1) 原油在地层中流动时主要能量消耗是流体克服在多孔介质岩石中的渗流阻力。 (2) 原油在井筒中流动时主要是克服井筒内液柱重力和原油与井筒管壁的摩擦阻力。 液柱重力受原油密度、含水量、溶解气和浮力等影响。 原油与井筒管壁的摩擦阻力主要与流体粘度大小有关。 (3)原油通过油嘴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4)在多相水平管流过程中主要的能量消耗是流体通过各种管线时产生的局部水力损失和沿管线流动的沿程水力损失等。 3.2 气举采油 气举是在油井停喷后恢复生产的一种机械采油方法亦可作为自喷生产的能量补充方法帮助实现自喷。 气举采油工艺过程是通过向井筒内注入高压气体的方法来降低井内注气点至地面的液柱密度以减小
17、地层与井底的压差使油气继续流并举升到地面。 气举工艺所需设备主要是地面的压缩机站和井中的气举阀。 3.2.1 气举采油的优点和局限性 气举采油的优点 1气举井井下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低尤其是深井一般都低于其它机械采油方式的投资。 2能延长油田开采期限增加油井产量。 3气举采油的深度和排量变化的灵活性大举升深度可以从井口到接近井底日产量可从1m3以下到3000m3以上。 4大多数气举装置不受开采液体中腐蚀性物质和高温的影响。 5井下无摩擦件故适宜于含砂含蜡和高含水(95)的井。 6易于在斜井、定向井、丛式井和井筒弯曲的井中使用尤其适合于气油比高的井。 7维持生产的费用大大地低于其它类型机械采油方式在
18、深井中更为明显。 8产量可以在地面控制气举的主要设备(压缩机组)装在地面容易检查修理和维护。 9占地少适合于居民区和海上油田。 10 气举局限性 (1) 必须有充足的气源。虽然可以使用氮气或废气但与使用当地产的天然气相比成本高且制备和处理困难。 (2) 气体压缩机站增加了投资基本建设费用高。 (3) 采用中心集中供气的气举系统不宜在大井距的井网中使用。但目前已有不少油层连通性较好的油田釆用把气顶作为气源气举后再通过注入井把气注回到气顶解决了这个问题。 (4) 使用腐蚀性气体气举时需增加气体的处理费用和防腐措施费用。 (5) 连续气举是在高压下工作安全性较差在注气压力下含水气体易在地面管线和套管
19、中形成水合物影响气举的正常工作。 (6) 套管损坏了的高产井不宜采用气举。 (7) 乳化液和粘稠液难以气举因此不适合用于原油含蜡高和粘度高的结蜡井和稠油井。 (8) 单独用于小油田和单井的效果较差。 3.2.2 气举方式 根据补充能量是否连续进行可将气举井分为连续气举和间歇气举两种方式。 连续流动气举 气体连续地通过油、套环形空间注入经过安装在最深部的气举阀进入油管使来自油层内的流体混气。注入气加上地层气使进入油管柱内的总气量增加降低了注气点以上的混合物密度使流体被连续升举到地面。 连续气举机理类似于自喷井。 间歇气举 周期性气举即注入一定时间的气体后停止注气液体段塞被升举并快速排出同时地层油
20、聚集在井底油管中随后又开始注气如此反复循环进行。 间歇气举的注气时间和注气量一般由时钟驱动机构或电子驱动进行控制。 间歇气举井的生产是不连续的。 连续气举适用于产液指数和井底压力高的中高产量井。 间歇气举适用于井底压力低、产液指数较高的油井。 连续气举井在油层供液能力下降、井底液量聚集太慢时常会转为间歇气举。 气举井的井下管柱有开式、半闭式和闭式气举管柱三种。 开式气举管柱 油井内只下装有气举阀的油管柱底部敞开仅限于不能下封隔器的连续气举井使用。 半闭式气举管柱 气举管柱中下部有封隔器可防止液体进入油套环形空间主要用于连续气举井。 11 闭式管柱 下部下有封隔器和单流阀可防止气体压力经过油管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采油工艺及设备 采油 工艺 设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