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docx
《《跳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跳水》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跳水教学设计跳水教学设计 山东 李怀源孙敬东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作者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熟练,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本篇除抓训练重点以外,还应让学生感悟作者写作方法。 二、指导思想 1.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使学生自始至终能自己读书、自己感悟、自己发现、自己获得。 2.教师为主导。教师带领学生读得更深,体会得更细,悟到得更多,发现得更快,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得通过读或写表现出来。 3.语文本体观。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积累的基础上,
2、能熟练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同时在精神与情感上获得满足。 三、总体安排 第一课时,在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跳出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组织及运用语言材料的精妙之处,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 2.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即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2.明确学习目的。我们这节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3.看音像资料,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看完后提问: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4.自由读课文,弄清事物间的联系。把描写事物之间联系的句子画出来,认
3、真读一读。学生自由读,教师了解学习情况。 5.交流汇报。 这些事物之间发生了哪些联系?指名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画出了哪些语句?指名回答,要求把画出的句子读出来。 6.画图加深理解。 大家知道了这些事物间的联系,下面我们用一幅图把这些联系表示出来,看谁做得与众不同。 大家画完了,谁认为自己画得好就到黑板上来画给同学们看。指名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相互交流,把自己画的讲给四人小组的其他人听。学生在黑板上画完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价。 7.自由默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8.汇报交流。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讨论。 9.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加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跳水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7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