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x
《《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赤壁赋优秀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审核 编制 使用高 一班 第 组 姓名 时间 1.鉴赏本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2.理解作者的情思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3.积累“是”“遗”“下”“之”“乎”等文言实词、虚词。 4.背诵这篇课文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常识,能够把本文比较准确地译成现代文。 课前预习学案 1.题目解说: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里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态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后被误读为“赤壁”。进而认为是赤壁古战场的遗址。本文题目中的赤壁,即苏轼所游黄州赤鼻矶。实际上,三国时的赤壁古战场,当在现在的湖北蒲圻。 本文题目采
2、用了传统的赋的形式,但和传统赋体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赋体是中国文学中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源于楚辞,流行于两汉,形式上注重铺叙,句式讲究对称,善用排比和对偶,语言华美,文笔绚丽。本文是一篇抒情性的散体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汲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传统赋体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情和散文的透辟理念,体现了苏轼“以文为赋”的特点。 2.作者与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幼年时,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仁宗嘉佑二年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他一生在政治上遭遇坎
3、坷,入朝任职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杭州通判,历任密州、徐州、湖州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神宗元丰二年,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被捕遂除黄州,在黄州生活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不得签书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他在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元佑元年,哲宗即位,起用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为相,苏轼再入朝,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但又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再次出职杭州。哲宗绍圣元年,变法派又得势,苏轼再遭打击,被一贬再贬,由英州
4、、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才遇赦北还,次年病故于常州。谥号文忠。 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因遣郁闷,于是年秋冬两次游览赤鼻矶,借地抒情,怀古感今,相继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名篇。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WY恣肆,明白畅达。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诗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有诗文集东坡全集等。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壬戌 举酒属客 窈窕 桂棹 溯流光 倚歌而和 袅袅 嫠妇 斗牛 愀然 相缪 舳舻 酾酒 横
5、槊 渔樵 扣舷 麋鹿 扁舟 江渚 洞箫 蜉蝣 幽壑 旌旗 无尽藏 肴核 相与枕藉 冯虚 更酌 2.下列各句中都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輮使之然也 .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虽一毫而莫取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举匏樽以相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 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意义。 七月既望 举酒属客 纵一苇之所如 白露横江 山川相繆 倚歌而和之 正襟危坐 固一世之雄也 4.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 纵一叶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苟非吾之所有 于 匏尊 ) 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其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6、 方其破荆州 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麋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5.填 空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大体上经历了 、 、 、 、 等几个发展阶段。在特点 上,刘勰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借景抒情, 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 它的写作特点。 合作探究学案 先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或者同学合作,试着串通课文大意,然后逐段探究。 1. 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_ _ _ _ 2课文第二段中,作者的好心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3课文第三段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客表达了怎
7、样的感慨? 4.课文第四段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的? 5.课文结尾段流露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句中可以看出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6-14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6.找出文段中写景的句子,它们有何特点?如何理解月亮的“徘徊”? 7.作者用哪几句话写出了自己在观赏这些美景后的什么感受?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
8、明星稀, 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苍 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 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 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8.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A. / / B. / /
9、 C. / / D. / / 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终葬于先人之北,然后惟其所愿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C.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为其然也 A . 托遗响于悲风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 君欲何往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B. 顺流而东也 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又何羡乎
10、A. 客有吹洞箫者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 而今安在哉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3.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 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于建功立业的豪情。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优秀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