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颂》教学设计.docx
《《豆腐颂》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豆腐颂》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豆腐颂教学设计豆腐颂教学设计 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 李海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3、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时从哪几个方面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颂”。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第9板块饮食文化中的第一篇文章豆腐颂,初步了解了林海音笔下的中国豆腐。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赞颂豆腐的?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
2、篇课文,深入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感受豆腐的文化内涵。 二、自主学习,探究“颂”。 1.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那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文中哪段话写了林海音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课件出示1: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 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 ,从视觉、触觉、味觉三方面具体写了豆腐的美的特点。 师板书:美。 指导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件出示2: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豆腐在中国很普遍。 师引导: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嘛?情
3、境创设:师叫卖“豆腐、大豆腐!” 小结过渡语:街头小巷的豆腐的叫卖声,每家每户餐桌上时常出现与豆腐有关的菜肴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文中哪句话集中表达了林海音对豆腐的赞美? 课件出示3: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师板书:平民 不平凡 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来探究。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件出示4:为什么豆腐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呢?默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体会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下面请同学们以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小组,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
4、围绕自学提示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 4.全班汇报交流 搭配 课件出示5:“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 1.体会:这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写了豆腐能和各种菜相搭配。从三个“更”字体会到豆腐易于搭配而且能使配菜的色彩更加鲜明。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指导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齐读。 课件出示6:时间允许,做一味麻辣烫三者兼备的好麻婆豆腐,或煎得两面焦黄的家常豆腐,或毛豆烧豆腐,绿的碧绿,白的洁白,光颜色就令人醉倒了。 1.学生抓住“焦黄、碧绿、洁白”、“醉倒了”体会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 3.豆腐
5、做的菜肴颜色让人如此陶醉,仿佛闻到了它的香味,大家是不是很想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7:图片 1.瞧,这就是课文中列举的与豆腐有关的菜肴,你能用书上积累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介绍吗? 看到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你想做什么?什么感觉? 课件出示8:假如就一碗蒸得松松软软的白米饭,只此一味,不令人百尝不厌吗? 1.理解: 结合看图的感受理解“百尝不厌”。 2.拓展填空:百尝不厌 百不厌 百不厌 再出示:百尝不厌 百听不厌 百看不厌 百穿不厌 百玩不厌 百吃不厌 3.齐读 4.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话吗? 课件出示9“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本体。” 1.体会:作者的形象比喻,把豆腐比作七十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豆腐颂 豆腐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