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各一首.docx
《《诗经》《楚辞》各一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楚辞》各一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经楚辞各一首诗经、楚辞各一首1、了解诗歌朗读停顿和节奏、重音和语气的知识,有感情地诵读作品。2、理解氓所表现的女主人公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及其怨恨的感情;了解作品赋比兴的写作手法。3、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叙和赞结合的写法。4、背诵国殇,熟读氓。1、 了解诗经、楚辞。2、了解卫风氓作品中赋比兴的写作手法以及国殇中叙和赞结合的写法。3、熟读氓,背诵国殇。1、 理解氓所表现的女主人公对婚姻生活的失望及其怨恨的感情。2、 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课时。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并整理通假字。第
2、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把握诵读节奏。 3、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了解作品赋比兴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氓中的比兴手法的分析,就可让学生讨论明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在它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名篇荟萃,风格各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源远流长,长盛不衰。它们或叙事论辩,或写景抒情,或咏物明志,名篇佳作,不胜枚举。让我们走进这历史文化的长廊,领略古代诗歌、散文的精粹,触摸它律动的脉搏,品味它脍炙人口的韵味,感受它博大精深的哲
3、理。二、了解诗经有人说:春观草木情,秋看鱼虫乐,暮唱赋比兴,朝吟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赋、比、兴是前人总结出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后人常说的诗经六义就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
4、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爱情婚姻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其中有不少是清新健康的作品,具有非常美好的情思。比如大家在初中学过的诗经中的头一篇关雎,就是一首有名的情歌。当然,也有反映恋爱婚姻不和谐的作品,里面充满了无奈和哀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反映恋爱婚姻不和谐的作品,里面充满了无奈和哀怨的作品-卫风氓三、提出学习要求:因诗经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 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
5、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听取老师讲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感伤诗,是弃妇离夫返娘家时所作,人物形象鲜明,学习中要能分析诗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诗中六个自然段内容的有机联系和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四、 预习检查:1、 注音氓 蚩 愆 将 垝 垣 筮 咎
6、 于 说陨 组 汤 渐 罔靡 夙 咥 隰 泮参考答案:mng ch qin qing gu yun sh ji x tu yn c shng jin wng m s x x pn2、 解释划横线的字:匪我愆期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以我贿迁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参考答案: 拖延 一边.一边灾祸 财物 差错不专一、有二心 五、指导学生诵读课文: 1、师范读并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明确: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 如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2、指名学生朗读,师评点; 3、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六、整体把握课文: 学生以四
7、人为一小组讨论后,明确:氓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按恋爱-婚变-决绝这样的思路叙述的。 第一、二自然段写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的甜蜜回忆,缠绵深情而渺远恻然;第三、四自然段是全诗的主旨,写了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的生活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宛如长歌当哭般的呼号,第五自然段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不禁伤心落泪;最后一个自然段十句是一片如泣如咽之音多百无聊赖,无复可言。七、重、难点解决过程 1、 学习恋爱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 理解: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评析: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
8、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提问:在第一自然段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 定情相送 约期相别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 乘彼 垣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
9、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尔卜尔筮等四句表明恋爱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段怎样的姻缘? 明确:神灵显示,这是一段天赐良缘。以我贿迁,娘家以丰厚的嫁妆祝佑着女儿的幸福。姑娘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嫁给了男青年。至此,一个完整的叙事段落结束。2、 学习婚变这一部分。 小组朗读这一部分。 提问: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明确:比兴的艺术手法。 比兴的艺术手法我们在初中就学过,请同学们回忆一直,举一两例并说说比兴手法的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第三自然段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先
10、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第四自然段紧承上节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开头就是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下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却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三、四自然段用起兴的诗句,以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的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3、 研习决绝部分。 指名学生朗读。 提问:女主人
11、公通过上文的回忆、自省,在这一章她做出了选择,什么样的选择?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反映出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清醒、刚烈。 提问:同学们可议一议,想一想,这一章用的是什么样的写法明确:对比 提问:把什么同什么作了对比? 明确:将昔日的信誓旦旦与今日的结局作对比。 关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在文中的其他章节还有多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试举几例。 明确: 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齐读第六自然段。 4、提问:从文中,我们可看出女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勤劳、温柔、坚强。
12、5、提问:女主人公在回忆往事和做出清醒的决择时,并没有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那么,是如何表达的呢? 明确:直接陈述。 教师补充:也就是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关于赋的手法的运用,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如木兰诗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6、提问: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你认为氓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女主人公的悲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都很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都维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
13、剧是不可避免的。 男主人公氓可以说是男权社会时的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时,他对女主人公的感情是真挚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颜的渐衰,他的爱情也随风而去,全然不念往日恩爱,无情的遗弃了妻子,是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八、小结: 全诗大致按事实发展的过程叙述这一悲剧的始末。第三自然段为全诗的转折,诗中含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及对比的手法,将抒情、叙事、议论熔一炉而增加了叙事的感染力和抒情的深度。全诗韵律和谐,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值得我们同情,她的人格值得我们尊敬,而男青年的作法则应遭到我们的唾弃。 九、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2
14、、 预习国殇。附板书: 卫风氓恋爱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婚变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决绝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氓婚前与婚后的态度形成对比。 对比 女主人公与氓对婚姻的态度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性格形成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思想感情形成对比。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楚辞的基本知识 。2、反复诵读,把握诵读节奏,背诵国殇。 3、体会国殇通过塑造和歌颂为国牺牲的英雄,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叙和赞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楚辞 各一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7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