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docx
《《表内除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内除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表内除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表内除法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 教材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8-9页例1-2。 例1教材分析: 例1:认识“平均分”。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其实“除”就是“分”, “分”的方法有很多种,“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认识理解平均分上,进而建立平均分的直观
2、表象。而平均分活动对于突破重点提供直观支持,因此,分糖果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讲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平均分奠定基础。 具体分析: 1.分糖果情境。 教材创设了分糖果情境,在教学时,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本课的教材资源,尽可能多地贴近本班或其他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 2.分糖果结果呈现。 教材用上图将分糖果的3种结果直观呈现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
3、可以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也可以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先复习6的组成,再动手分一分。 3.平均分概念。 教材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习教材的良好习惯。 4.练习做一做。 教材“做一做”第一题,呈现了四种分糖果的结果,第一种把9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3块,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第二种分成4份,每份分别为2块、2块、2块和1块,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第三种分成3份,每份分别为2块、2块和3块,每份分得不一样多,不是平均分;第四种平均分成2份,每份4块
4、,每份分得一样多,是平均分;教材通过直观对比,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含义进行巩固。教学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集体订正时,必须要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做一做”第二题,完整呈现了表达平均分结果的文字,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平均分的结果进行表述,为后面学习除法含义的教学做好铺垫。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并着重练习叙述表达。为了学生能够表达得更加熟练,教师还可适当加练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能够熟练表达平均分。 例2教材分析: 第9页例2,内容重点是教学“平均分”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内除法 除法 教材 分析 难点 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6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