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皮上的洞洞》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肚皮上的洞洞》活动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肚皮上的洞洞活动设计肚皮上的洞洞 活动设计 马洪珍 沧县旧州镇中心幼儿园 教材分析: 肚皮上的洞洞这个活动选自中班上册健康,这是一个激发孩子探索兴趣,培养孩子健康习惯的一个活动。肚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肚脐的来历幼儿并不清楚。该活动首先让幼儿了解肚脐的来历,然后在幼儿了解肚脐来历的基础上,再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知道保护肚脐的方法。这个活动设计既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教学目标: 1、了解肚脐的来历。 2、 通过摸肚脐、说肚脐、观察图片,使幼儿知道保护肚脐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孩子观察图片知道保护肚脐的简单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探究兴趣为重点。 教学难点:
2、了解肚脐的来历为本活动难点。 教学准备:肚脐来历的视频课件、各种相关图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创设给幼儿拍照的活动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出示幼儿五官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说说五官。 3、教师出示肚皮特写图片,引导幼儿认肚脐,从而引入本活动主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通过给幼儿照相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究的动力,从而为探究肚脐的来历做好了铺垫。而且先让幼儿认五官进而过渡到认肚脐,这样安排既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又遵循幼儿的探究规律。 二、课件展示,探究新知。 1、教师活动:提问:“肚皮上的洞洞是怎么来的啊?”。 幼儿活动:幼儿
3、自由发言,说出奇思妙想。 2、教师活动:教师放课件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幼儿活动:幼儿认真看图片和视频。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一根长长的什么连着我们和妈妈呢?等我们出生后,护士阿姨把这根管子给怎么样了呢? 幼儿活动:幼儿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再次展示,边放课件边讲解肚脐的来历。 幼儿活动:幼儿边看课件边听讲解,巩固了解肚脐的来历。 3、教师小结:哦!原来我们的肚脐就是这样来的啊!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有一根长长的管子从妈妈的身体里吸收营养。我们出生以后呢,就要把这根管子从肚皮这剪断,剪断以后就留下一个洞洞,这就是肚脐。 :这一环节先让幼儿经历猜测的过程,对于幼儿的
4、猜测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幼儿的探究能力在这一环节得到了锻炼,然后再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让幼儿了解肚脐的真正来历,从而使幼儿掌握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三、拓展思维,健康教育。 1、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肚脐。 幼儿活动:幼儿摸肚脐,说肚脐。 2、教师活动:出示对比图片。 幼儿活动:幼儿观察。说说这样做会怎么样? 3、教师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贴图片认识保护肚脐的正确和错误的做法。 幼儿活动:幼儿观察图片,并按正确和错误分类贴到黑板上。 教师幼儿共同检验图片贴得是否正确。 4、教师提问:说说如何保护肚脐? 幼儿活动:幼儿讨论、交流并汇报。 5、教师幼儿共同小结保护肚脐的方法:
5、小朋友们说的真好,大小便后、起床后一定要把内衣塞好,晚上睡觉一定要把肚子盖好,不要让肚脐着凉、受冻。另外,不能挖肚脐,用别的东西捅肚脐,这样我们就不会生病了。 :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在幼儿了解肚脐来历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图片内容,知道保护肚脐的简单方法,不仅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也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加强巩固,课下延伸。 1、教师活动:教幼儿学习保护肚脐的儿歌。 幼儿活动:幼儿学习儿歌。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但认识了肚脐,还知道了肚脐是怎么来的,还知道了保护肚脐的方法,你们真棒! 3、课下延伸:把学到的知识将给周围小朋友听。 这一环节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把保护肚脐的方法掌握的更牢固,并通过边数儿歌边律动边拍手的形式把本活动推向一个高潮,小结部分让幼儿疏理一下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把活动内容从活动中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力求达到完美的效果。 预期效果: 本活动的教学设计不但体现了纲要的新理念,而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手段多样,教学策略有效,我相信一定能很好的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尽管对教学过程做了种种预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还要随机应变,用教师机智应付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