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那边》教案.docx
《《篱笆那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篱笆那边》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篱笆那边教案篱笆那边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习本诗中朴素自然、清新率真的语言,了解本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鉴赏方法欣赏品评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本诗中表现出来的童心童趣,理解本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 重难点分析 1、 对本首诗歌的意象理解以及意境体会 2、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哲理 3、了解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 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著名女诗人。几乎在任何一部美国诗文选集中,狄金森的诗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
2、里程碑。作为美国诗歌史中从浪漫主义向现代派过渡时期的代表,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先驱者,艾米莉狄金森的诗作完全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气,颇受读者喜爱。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集体朗诵这首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情感,感受其语言风格。 2、听录音朗读。 3、请学生朗读。 4、老师朗诵并让同学们思考: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所呈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明确:这首诗只有短短两节,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浮想联翩。第一节写一棵草莓在篱笆那边,那么香甜诱人!我多么想爬过篱笆采得草莓呀!第2节写我站在篱笆这边左思右想,到底该不该过去呢?如果过去就会脏了围裙,上帝也会骂我;可如果不过去,又不舍放弃那香甜的
3、草莓。在这种矛盾心情的支配下,诗人不禁幻想上帝也是个孩子-像孩子一样抵受不住诱惑,像孩子一样为得到草莓不惜爬过篱笆,弄脏围裙。而上帝真会是个孩子吗? (四) 探讨学习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本首诗歌的意象,并将同学们分成四大小组讨论其意象指代含义。 问题一: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也可以看做是人们所喜爱向往的事物,所追求的目标。 问题二:“篱笆”指代什么? 篱笆既是一种界限,更是一种障碍,是阻隔人们实现愿望的一种距离。 问题三:“围裙”指代什么? 代表着自己的主观观念、思想 问题四:上帝又指代什么? 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或代表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篱笆那边 篱笆 那边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