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docx
《《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窦娥冤的悲剧审美价值 提起悲剧,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于悲剧的定义,然而如果悲剧真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是英雄性的,是英雄性格中的某些缺点引起的”,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悲剧”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认为元杂剧中“有悲剧在其中”,并指出“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因此,作为中国四大悲剧之一的窦娥冤又有着其独特的和中国戏剧所特有的悲剧因素存在。下面将从五个方面对该剧的悲剧审美价值进行分析。 首先,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女人,窦娥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所在。
2、剧本中窦娥由于父亲窦天章受高利贷盘剥,七岁时就被卖与蔡婆婆做童养媳,这也是窦娥短暂而悲惨一生的开始。由年轻的童养媳到青年寡妇再到冤死狱中冤魂,窦娥的命运总是被男人牵动,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儿媳,一个妻子,她的命运不受自己控制而总是握在别人的手中。中国自古就有“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之说,剧中窦娥自然是尊崇了这一古训,但是也正是她的这种尊崇与驯服导致了她最终悲惨的命运。剧中窦娥虽然是受张驴儿诬告陷害而死,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不难看出,窦娥是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命运,与之女性的身份和所处的社会有很大关系。所以,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人,尤其是已经忘记反抗或者说习惯被
3、奴役的女性,窦娥本身就是封建社会无数悲剧的缩影。 其次,作为一个生活在黑暗封建社会中的下层劳动人民,窦娥代表了无数的受封建社会毒害的大众,我们在这里看见的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而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集体悲剧。作为“公案戏”的典型,窦娥冤反映了元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官府、恶霸鱼肉人民的现实。作者关汉卿的写作主旨也在于揭露邪恶势力欺压良民百姓,贪官污吏贪赃枉法的社会现实,赞颂窦娥敢于反抗黑暗势力的勇气。剧中窦天章为偿还高利贷而卖女,蔡婆婆被恶霸张驴儿父子胁迫,窦娥的被诬告陷害都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与凄惨,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元朝社会的黑暗腐败。因此,作为下层劳动人民,窦娥的悲剧是历史的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窦娥冤 悲剧 审美 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