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docx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南关学校 王桂兰 教材分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 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
2、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学重点: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学方法: 视频和图片导入法,媒体辅助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贫困山区的孩子学习生活的视频。学生谈感受,介绍“希望工程。” 2出示照片,观察照片,引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揭示课题。 3下面
3、咱们就一同走近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解读它的特点和魅力。 二、熟悉背景: 1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照片的来历。 2汇报交流,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3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通过对“跋涉” “蜿蜒的山路”及三十里路程的实际感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跋涉”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 ?说明什么 ?孩子们上学的路是什么样的?理解“蜿蜒”,并换个词语。 30里路有多远?要走多长时间? 三、感受“大眼睛”的魅力 这张照片只是许许多多濒临失学儿童的缩影,却有着无穷的魅力。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填空,朗读思考: 1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些具体的数字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渴望 读书 眼睛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3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