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惊梦》小评论.docx
《《游园惊梦》小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园惊梦》小评论.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游园惊梦小评论人生如戏亦如梦 读白先勇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园惊梦展现了一卷流光溢彩的宾客图,刻画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奇女子蓝田玉,全篇利用多种艺术手法,对人物心理和性格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小说散发着荒凉的美感,透出世事无常,繁华终逝之感伤。评论界一直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欧阳子就曾宣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而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就连白先勇自己也认为这部作品是“整个写下来,最苦、最美的一篇”,“下了最大的功夫”。 在台北人的卷首,白先勇引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2、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便足见这本集子所蕴含的沧桑感、兴亡感、凋谢感和怀念感。这种历史感通过小说的丰富内蕴在游园惊梦中得到最为充分的表露。白先勇曾说游园惊梦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说是“感于昆曲的式微而作”,作家告诉我们的是小说的故事层面:昔日蓝田玉,南京城里风光一时的钱大将军夫人,今日独居台湾南部民族寂寞中苦度时光;她今日来赴窦夫人宴会,却遭到冷落和遗忘。在这儿,“今”与“昔”的对比更多的是呈现出钱夫人身世的凄凉。其次,昆曲这一古典戏曲中的精华,由于曲高和寡,已趋于式微;在作品里,通过艺名蓝田玉的钱夫人这位昆曲名家的哑喉,不能再唱予以象征。整篇小说充溢着古典文学的韵味,那贯
3、穿全篇的昆曲旋律,那富含古典色彩的人名、地名等等都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篇古典气息十足的小说。同时这也是一部成功运用西方现代意识流手法和自如转换叙述视角的杰作。 一、古典韵味温婉萦绕 小说篇名游园惊梦出自于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出戏“游园惊梦”,古典取名带给它的自然是十足的古典味。小说中的人名也充分吸收了传统文学的滋养。比如:“月月红”、“桂枝香”、“蒋碧月”,这些人名都与月亮有关,而“得月台”这个地方也带了这个“月”字。“月亮”是中国传统文化河床中有着深远影响的一个文化意象,它进入许多文学作品,人们只要一看到它,就会不自觉地想到苍凉、零落。因此,小说中频繁出现的带有“月”的人名、地名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
4、悲凉的氛围,从而凸显着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行文中,时不时穿插进昆曲的情节,无疑,这给小说增添了更多的古典文学的韵味。在中国文学中,除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外,很少有作家能把音乐融入文学而又那么浑融一体的。而白先勇却做到了。游园惊梦从钱夫人参加宴会开始,写到宴会结束钱夫人离开而收笔。宴会中关于戏曲的情节,有钱夫人与程参谋谈论洛神。还有蒋碧月演唱“贵妃醉酒”,伴着悠扬的胡琴,蒋碧月唱道“人生在世如春梦,且自开怀饮几盅。”后来徐太太唱“游园”中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着歌声,钱夫人的意识开始流动,无数记忆短片涌向她。她想起自己在南京唱“惊梦
5、”,想起那美好而又遗憾的过去音乐的唱词,曲牌名,以及戏剧名,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优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节,从而衬托钱夫人的人物形象。这种用古典名曲来含蓄的表达方式,最是小说是诗情画意所在。这些古典戏曲的引用,也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眷念。 二、缤纷曼妙意识流 叙事中的意识流手法是游园惊梦一个显著的艺术特色,诗意地表达了梦境一般消逝的昔日时光,通过意识在两个时空之间的闲庭漫步,造成一种今非昔比,佳期已逝的凋谢感和风霜感。当叙事视角由全知转为自知,也就是以蓝田玉的视角来叙述时,巧妙地运用意识流铸就了对过去细腻的勾勒和描述,带有私人的怀想和悲怆,显得更为动人。白先勇在回忆创作这篇小说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游园惊梦 游园 惊梦 评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