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槐乡五月》教例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槐乡五月教例分析调动学生情感,有效学习语文 槐乡五月教例分析 福鼎市山前小学 马丽娟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可以说,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之,是清新的诗,是醇香的酒,是或艳丽或淡雅的画。如何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挖掘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审美的主动性,感受文字底下蕴含的美,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下面是槐乡五月的教例: 片段一: 师:,现在正值五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象吧!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把你觉得美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都
2、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边读还一边勾画,真好!下面请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同学们,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觉得这句很美,“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说明到处都是槐花,很美。 生:我喜欢雪,槐花像雪一样,洁白洁白的,所以我也觉得这句最美。 生:我想这时的槐乡一定像个冬天,房前屋后都是雪白雪白的槐花,很美! 师:是啊!五月的槐乡,就是槐花的的世界!看!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句话吧! 师: 还有谁也想跟大家分享美的句子? 生:我觉得这句话
3、最美,“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一朵朵槐花团聚起来,像圆球一样,很美。 生:老师,槐花没有手,怎么会抱在一起? 生:作者把槐花比作人,它们抱在一起,很团结,所以才能像个玉雕的圆球啊!一朵槐花就不像圆球了! 师:你的体会很深,一个“抱”字,不但把槐花写活了,而且使槐花变得更美了,这是一种挨挨挤挤,生机勃勃的美! 生: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子。可美了! 师:为什么说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呢?说像我们班女同学的辫子也行啊? 生笑。 生:老师我知道,维
4、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很长。 生: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可多了,数也数不清。 师:你们见过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吗?想看吗?你看,她们的辫子可真多呀,难怪作者由一条一条的槐花联想到了她们的辫子。 师:作者的眼中,那抱在一起的槐花,远看像;那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在你眼中,你又觉得那槐花像什么? 生:槐花像一只只可爱的白蝴蝶。 生:我眼中的槐花像一条条珍珠项链。 生:我觉得槐花一串串的挂下来,像一串串的小葡萄。 师:多美的槐花啊!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喜欢吗?想读吗?练习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我们来个男女生比赛。 生练读 男女生赛读。 片段二: 出示句子: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
5、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师: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槐花很香。 师:这句话用那几个词来写“香”,把它们画下来。 生:清香、醇香、浓香。 师:同样是香,为什么要用三个不同的词。这三个词有什么区别吗? 生:清香是有一点香,浓香是代表香味十分浓。 师:“清香、醇香、浓香”这三个词可以调换位置吗? 生:不能换,这三个香的程度不一样,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 生:我觉得这三个词说明香气越来越近,越来越浓,所以不能换。 师:你们的体会真不错!谁能把这越来越近,越来越浓的香读出来? 指名读。 师:书上还用了什么词来说“香”? 生:香喷喷、香气扑
6、鼻、 香海 师:短短的两句话罗列了这么多种香,不过,我更喜欢另一个字,它不带香,却写出了香气沁人心脾的感觉。看谁的慧眼最快能找到! 生:是“浸 ”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跟香有什么关系啊? 生:浸的意思是把东西放在水里浸泡。 生:老师,我知道,“浸”说明整个槐乡都泡在槐花的香气里了。走到哪儿都可以闻到香味。 师:深深吸一口气,作陶醉状:真的好香啊!你们也吸一口气看香不香? 生深呼吸,争先恐后:“老师我闻到香气了!”“老师,我也闻到了!” 师:这么香的句子,谁想读? 指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我都陶醉在这迷人的香气里了!还有谁也想读? 指名读,师:你读得真香啊!我似乎也泡在这香海中,连自己也变成“
7、香姑娘”了! 生笑。 师:此时的槐乡天上地下,四面八方香气四溢,浓郁醉人,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尽情地享受吧! 反思: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景美、境美、情美,处处渗透了美。课文的语言如同诗一样美妙,对称句式的描绘,长句短句的错落、描述抒情的柔和,使全文呈现出诗一般的节奏感和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教学时,我以朗读作为突破口,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在朗读中感受情感之美,在朗读中放飞想象的翅膀,老师和学生都徜徉在优美的境界里。 “情动于衷,而言于外”。教学时关键是要触动学生的情感按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真正投入到文本学习中去。在这两个片段中,我让学生品读关于槐花美、槐花香的的句子
8、,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物质的,非物质,来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自然进入了美妙的文本意境之中,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通过文本而产生共振共鸣。这时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结论: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一张琴,那么我们轻轻拨动哪怕只有一根琴弦,它也会余音袅袅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一旦被激活,便能形成一种内驱力,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愉快,这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保证。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情感。在关键处、在文章重难点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直观的、动态的画面,声影同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
9、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的快乐中学习。如片段一中,我们这儿的孩子没见过槐花, 对文中描写槐花的多、美的句子虽然也理解得不错,但是对“似瑞雪初降”、“像玉雕的圆球”以及“如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还是缺少感性的认识,如果此时朗读,一定是读不出那种意境的。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画面,使学生的对槐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得到了统一,画面的动人景象,有助于学生朗读情感的激发,此时的朗读水到渠成,可省却教师费尽心思的指导。再者看着多媒体画面,想象槐花的千姿百态,生机勃勃,显得更有情趣。毕竟无所依托的想像是容易脱节的。 二、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启动情感。教师应根
10、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创设各种力所能及的情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多媒体的展示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挂图、实物、小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也有它们独特的优势,不可忽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长处,利用它们的互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语文学习。 三、充分利用非物质教学手段,调动情感。非物质化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形体、动作、语言、表情等的运用以及教师自身特有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脸部表情、手势等无声的语言感染学
11、生,运用语调、节奏等以情传情。我们知道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随着教材内容的感情起伏、推进、延续的过程。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我通过语言描述、动作等来渲染气氛,让学生“找香”、“读香”、“享受香”。如“谁的慧眼能最快找到?”、“你读得真香啊!我似乎也泡在这香海中,连自己也变成香姑娘”以及深呼吸作陶醉状等,都是以教师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思维。通过这些非物质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充分调动。此时,学生在感受形象中已动情,在动情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才富有感染力,真挚动人。 音乐的悦耳需要演奏,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没有情感。作者的情感是寄寓于所描绘的形象中的。只有引导学生去认识形象,感悟形象,“触摸”形象,学生的情感才能与作者相通。当学生的学习情感被充分调动,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声在教室上空肆意流淌的时候,这,应该就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