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读后感.docx
《《教育哲学》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哲学》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哲学读后感重思 “以人为本”的教育 读石中英教育哲学有感 金山镇石埠小学 韦玉华 这本教材从封面上就给人一种理论性很强的感觉,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是翻阅下来,却又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认知。 在这里,教育哲学不再讨论那些抽象的“基本问题”,而是讨论那些与每一位教育者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讨论的方式也不再是演绎的和规范的,而是反思的和批判的,研究的目的不是强迫人们接受自己的结论,而是和人们一起认真的思考。 从本书的目录上来看,全书的论述都是围绕“人”这一主题所展开的。他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管他们是青少年还是成人,是男是女,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总之都是人,它都具
2、有人作为人存在的特征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和独特性,这样的特征决定了人的一生之中所必须面对的关于死亡、奴役、有限、孤独及自我认同的问题。而教育作为教化人的武器,它也必然是和上述问题相伴随的,它所教授的并不单单是给予人生存的意识和技能,而且还有授予人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以及一颗清醒的头脑。 石先生指出,“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也应该考虑作为“目的的人”; 不能只考虑如何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应该考虑如何增加人的存在的意义。今日的教育,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书中指出,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问题,首先,就应该改变教育的对象观,其中包括教育的对象是什么和
3、如何认识教育的对象;其次,必须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必须要撕破“教师”这个“面具”,回到他本来的和丰富的人性状态,树立“作为人类的教师”的新意识; 再次,必须在更新教育对象观和教师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重构师生关系;再其次,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用一种严肃的态度来看待人生问题,防止他们将这些问题看成是似有非有或可以置换的问题,启发他们去体验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最终培育他们存在的智慧;最后,应该将存在问题的讨论与青少年学生存在经验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地讲解一 些存在的现象或知识。 哲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教育哲学方面的内容还是有很多的地方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也就造成了对于教育哲学理解的较浅,还应当对于这本书有着重复的阅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进行理解教育中的那种理性的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哲学 教育 哲学 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