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docx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 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
2、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
3、,掌 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当内容,但不能超出学生当时的认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知结构。 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尽快成长和成熟。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 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换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 有四个基本特征: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4、自解决问题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展的连续性。 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最终如维果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斯基强调的那样,教学要适应最近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性表现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为心理的发展总是总低级到高级,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
5、到完善发发展水平。 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如语 言从听说读写。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 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展模式。 知运动、前运算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岁)、具体运算、形式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运算等四个阶段。 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 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认知
6、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和方法。 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性。 所以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不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促使学生向更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1 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
7、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主要培养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主要培养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培养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培养勤奋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
8、滞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哪写方面。 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关于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
9、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补充: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
10、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观:教学的目 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它在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化原则。 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所独有的,它是后头获得的具有社点 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它并不是问题的最
11、终答案。相反,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另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实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 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性。 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 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简述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 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 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理论家斯金纳为代表 程,是新旧经验
12、之间的双向的相互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作用过程。 心理学理论家马斯洛为代表 学生观(单独考察?兼顾对实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 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论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动机? 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 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
13、识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因此,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学生个体的差异,备课和讲课的时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候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 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 功的先决条件。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 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
14、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 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适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提供变式。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科学地进行比较。因为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
15、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应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遗忘原因的理论解释。 痕迹衰退说。该理论认为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衰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产生。 干扰说。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长时记忆中信息的互相干扰是导致遗忘的最重要原因。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了其他刺激的干扰。 动机说动机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 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他的有意义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教育 心理学 论述题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8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