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金言录》略解.docx
《《念佛金言录》略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佛金言录》略解.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念佛金言录略解弥陀开示语:【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 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 佛法流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 望汝自今以后,智慧门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此是最上善根,慈悲至极。 一遍上人,在各地游
2、行,广劝众生一心念佛,愿生净土。一次,在说法以后,即送念佛扎与听法者,很多听者欢喜接受,接受即表示以后念佛。当送与一位僧人时,僧人拒绝接受念佛扎,言:“我于专念佛必生净土尚未信,所以,不敢妄语,也不能接受”。经此事后,一遍上人内心思虑,难道一定要有信么?为抉此疑惑,一遍上人决定闭关念佛,祈求得到阿弥陀佛开示。其于熊野之证诚殿念佛百日。蒙弥陀示现并开示。并暗预言其将度化六十万人往生净土。 一遍上人誓愿广度众生念佛,同生净土。其行为也如其誓愿,游行各地。当他预知时至往生之时,计算受其劝念佛决定必生者,云:“决定往生,六十万人”。记入劝念佛帐中的人名,也达到二十五万多人,可见其广度劝化之力。所以,弥
3、陀赞言:“汝誓愿不可思议,哀愍一切众生故,专劝融通念佛”。 专念佛法门,阿弥陀经言:“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难到什么程度呢?难到要一切佛一起把舌头伸出来给我们看,而世尊更是再三的劝。就是劝我们信受。诸佛慈悲至极,在这里显现的淋漓尽致。 善导大师言:“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 为什么这么难信呢?原因很多,专念佛法门,就是一天到晚专念一句名号,简单。而其功德,却是一切法门所不能比拟。善导大师言:“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其功德威力,一切法所不能比,略举如:观经下品上生中,其人一生不信因果,
4、不信佛法,广造十恶,也就是现在的吃喝玩乐的世俗人。杀生吃肉,妄语两舌,贪嗔痴慢疑无不具足。其人命终欲死前,遇善知识,劝其称南无阿弥陀佛。其人随顺,口称名号一声,弥陀应声即现接引。其虽一生为恶,因其一声称名故,佛现并赞其为“善男子,汝称我名故,我来迎汝”,寿命即终。以此一声弥陀名号,得不堕地狱,而往生净土,永不退转于菩提,并将快速成佛。广度无边众生。此其难信之一。也是不可思议。 诸佛菩萨祖师等,于此大慈法门,更是倍加推崇。 龙树菩萨一生持念弥陀名号,后往生弥陀净土。其著言:“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实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又言:“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5、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即,专念佛者,从第一声称名开始,其人虽是凡夫,但已经是不退菩提的身份,即实时入必定,称名之时,即入正定聚。所以,念佛法门,“顿教中的至极顿,圆教中的至极圆”。顿者,顿超圣道三大阿僧祗横入不退转。圆者,圆摄弥陀兆载修行的圆满佛果功德于一声称念。 古德言:“法华之秘髓、华严之奥藏”。法华经开显诸佛出世本怀,经言:“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即度一切众生出生死,成佛道。示一切众生,无论愚痴还是智慧,人人皆可成佛。华严经开显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妙法。最后,却以往生净土方可极速圆满成佛为总结。无论法华之成佛,华严之圆满,都必须往生净土才可以成佛。楞伽经言:“十方诸刹土,众生菩萨中,法身
6、及报化,化身及变化,皆从无量寿,极乐世界出。” 佛说九品往生阿弥陀三摩地集陀罗尼经言:“大菩萨声闻大众,往诣佛所白言世尊:无量寿国在九品净识三摩地,即是诸佛境界如来所居,三世诸佛从是成正觉,具足三明,增长福慧”。 般舟三昧经言:“三世诸佛,念阿弥陀佛而得做佛”。即一切修行者,乃至等觉菩萨,都必须去极乐净土,方可成佛。印光大师言:“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此也是其不可思议也。 阿弥陀经言:一心称名者,其人即不退转于菩提。 观经中,世尊广开诸法,劝往生净土,而于最后总结时,直说本意,唯一心持念南无阿弥陀佛为净土之要。 此法门之利益之无比故,所以,弥陀赞一遍上
7、人专弘此法,为大慈大悲。大悲经言:“自念佛者,为大悲,劝人念佛者为行大悲”。弥陀又赞言:“最上善根,慈悲至极”。即赞其行为与诸佛无二,大慈大悲为诸佛菩萨才堪用之语。所以,劝人念佛的行为,与诸佛菩萨所行无二。此处,阿弥陀佛给予一遍上人至高无上的赞叹,也是给念佛行者最高的赞叹。善导大师:“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诚报佛恩。” 然而或论信不信,或简机非机,此义违佛本愿。当来经道灭尽之众生,如何论信?如何论机?尔时唯有多少任凭口称名号,随声灭除罪障。 善导大师:“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即一切凡夫往生,无论自力还是他力的修行,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
8、的大愿往生。也就是说,没有自力能往生的,无不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力量。 关于往生净土的方法,无论杂修诸行回向,还是专持名号往生,古今诸宗之师于自依经论释义或应机说法,各有所宗。其思想也有所不同。善导大师释判为要门和弘愿门。其修行,不出信愿行三字,诸师一切思想均不离此三字。现举几种: 第一、信愿杂修诸行,回向往生。 此古今学佛中最多,信乐净土,发愿往生,以广修诸法,如诵经、持咒、参禅、持戒、观想.。然后以此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信愿为方向,诸行功德为往生和品位高下。因其功德果报通于人天各处,如诵经开智慧,参禅通开悟等,不通净土。所以,必须依仗凡夫信愿回转其功德,归于净土才可以往生,若无信愿回向,必不往生
9、。 第二、信愿专持念佛,以念佛为功德,回向求生。 此即信乐净土,愿意往生,以念佛为功德。回向求生。信愿为方向,诸行功德为往生和品位高下。其思想为:依仗凡夫信愿,无信愿不得往生。 第三、信愿专持念佛,以信愿为必要,仗佛力往生。 此即信乐净土,愿意往生,依仗念佛,得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其思想为:若无往生愿,纵然念佛,阿弥陀佛也不来。即,依仗凡夫信愿为前导方向,无信愿不得往生;若有信愿,只要念佛,依仗佛力即必生。 第四、专持名号,必生净土。 以专持名号即具足信愿行。不依凡夫的信愿为往生的决定,唯依名号决定往生,名号之外,不论信愿或根机等。总之一概不论,唯称名得往生。 以上四种为主流思想,其他思想,此处
10、不论。 一遍上人当时对于信愿也有所执着,故弥陀于此处言:念佛往生之要求,如果你要是以信才可以往生,或者是需要什么根机念佛才往生,如:要念佛念得清净,要持戒念佛,要善人念佛等等,此违背我本愿真意。 经言:“末法万年后,世尊以大慈佛力,住持一部无量寿经留下百年,度脱众生”。佛法僧即灭不见,其时之众生,身心造恶至极。也无经论,无智者法师讲解如何持戒,如何修行各法。所以,无从谈什么信,谈什么根机,都是身心躁乱的罪恶至极之机。纵然如此,见此经者,闻听阿弥陀佛名号者,只要肯称名,即得往生。尔时,也唯有此一法能度众生。 修行佛法,当以佛语为准,切不可违背佛意。关于论信,我们看佛的一段话。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
11、楼佛檀过度人道经言:“佛言。其人奉行施与如是者。若其人然后复中悔。心中狐疑。不信分檀布施作诸善后世得其福。不信有弥陀佛国。不信有往生其国。虽尔者。其人续念不绝。暂信暂不信。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续其善愿为本故得往生”。 大意为,有人听闻有极乐世界,生起往生之心而修行,然后,因无所专据,看不到往生的证据而心中狐疑不定,内心不安。甚至达到不信因果,不信有极乐世界,不信有阿弥陀佛以及往生之事。内心纠结于信疑之间而痛苦。但,只要坚持修下去,即得往生。所以,念佛修行者,无需纠结信和不信,此无谓之事,因信和不信都往生,只要一直修行下去,即得往生。 关于专持名号决定往生,无需其他助行,佛在经文中有多处开示。略举
12、如下: 阿弥陀经中,诸佛齐劝一心专称弥陀名号,定得往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以此给一代佛法做了最圆满的归宿,善导大师释义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般舟三昧经中,佛言:四众于此间国土,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观经中: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尔时彼佛,即遣
13、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此往生人一生不信佛且为十恶不善,临终应堕地狱,此紧要关头,遇善知识劝称佛名号,一声称名,而往生净土。阿弥陀佛出现言,就是因为你念我名字了,我即来接你。此即念佛必生,无需其他诸行辅助。 略举经中佛语数言,明称名必生。为什么佛说专称名故得往生呢?往生不是必须要有愿行么?因为名号本身即具足愿行,善导大师言:“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善导大师此处唯论名号具足往生,丝毫不牵扯凡夫身心之行,应知。所以,念佛不论信愿和根机,唯论称名必生。 善导大师言
14、:“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法照大师言:“成佛不劳诸善业,华台端坐念弥陀。弥陀令遣称名字,唯须专心尽一形。”又言:“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 如往生传记里,痴傻的王呆头,被师父陈道人教念佛,其无心念佛,无信无愿。故念佛也不成调,还经常偷懒睡觉。师父发现后,就用棍子打他。逼他好好念佛。如此无理论的傻傻的念下去,最后却潇洒的往生。如阿弥陀佛鱼中,渔民不懂什么是佛法,也不知什么是极乐世界和阿弥陀佛,只是为打鱼而每天念佛不断,最终也往生。其他还有鹦鹉,八哥,老鼠.动物往生。所以,名号具足往生。 佛法流
15、布之今时,已是信者少不信者多,广大众生,大多未闻佛法,无善知识随身,孤独卑贱恶癞病人等族有之,何况经道灭尽之时乎? 经言:“末法时代,众生邪见炽盛,广行恶业,不造善法。而邪师说法又如恒河沙,遍地都是。”佛法到现在,真信佛法并修行的人,已经极少。什么是真信佛法呢?不是你烧香磕头求发财保佑,也不是你以佛法为学问哲学,弄文字般若。佛法是为出生死,而能真为生死,真实修行。如此之人,极其稀少。多数众生,都是每天忙于俗事,心机谋算,名利财色一辈子。外加邪师蛊惑,破坏正法正见,使众生更加可怜,多落于轮回之路。以上是说能接触到佛法的,而大多数众生甚至根本不学不信,这个我们可以观察身边,有几个人会去专门的了解佛
16、法,自己观察下就知道了。 孤独的意思,即现在的众生,内心多无安全感,唯信自己,不信他人。卑贱者,就是欲望大,力量小。内心经常不甘,压抑痛苦。恶癞,以欲望无法满足故,内心自私自利。表面迎笑,内心歹毒,行事无道德标准,甚至不择手段。皆如丧心病狂。故此类行为称为病人。此类人,内心无信轻慢,故善知识也远离。这个时代尚且如此,何况万年后法灭尽之时。 弥陀于此,开示一遍上人对念佛往生法门的理解障碍。断除其疑惑。显弥陀一力承担众生往生之业,即独举称名必生,其他一概不论。 善导大师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望汝自今以后,智慧门
17、任他,慈悲门自领。不论净秽,不论善恶,不论信疑;总之,不可论心之是非,凡夫之心,善恶共迷,不可作为出离之要道,唯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也。 以上为理,这里是论实修。即舍弃自力思想,一心称名,任凭弥陀救度。 智慧门任他,智慧门即心的意思。慈悲门自领。慈悲门即本愿称名,即舍离自心分别之力,舍弃一切理论,唯留南无阿弥陀佛,一心称名。因名号决定必生净土,不决定于凡夫身心如何。凡夫心变化无常,一切不定,而弥陀本愿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应舍弃无常的自心分别,一心依靠弥陀。 即舍善恶能否往生的顾虑,舍念佛清净与杂乱的恐惧,舍信疑决定往生的纠结,舍通达佛法念佛与愚者念佛的区别,舍内心想对念佛必生的确立心。心中
18、一切观念皆舍,唯独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舍即不顾此心之意,唯知称名必生而尽力念佛。如愚者之心念佛,落实下来很简单,就是一天到晚的南无阿弥陀佛。 当内心再起各种纠结的时候,不压制,不安抚,任其自生自灭,我们依旧是南无阿弥陀佛。所谓: 深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怀疑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无信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静时是南无阿弥陀佛,心乱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烦恼时还是南无阿弥陀佛,开心时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愿生净土时是南无阿弥陀佛,无愿生心时仍旧南无阿弥陀佛。此心之变化和往生无关,唯口称之名号才是决定往生。 佛言:“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地藏菩萨言:“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娑婆众生,所知障极重,
19、我执刚强。起心动念,邪见误解,人我山高。随缘变化,无常不定,神识躁乱,妄想纷飞。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如画清水”。凡夫之心,于往生之要无丝毫帮助。故,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以大智慧眼,知凡夫心不能有丝毫做往生之凭,唯一力承担一切。而成就了念佛必生的大愿。弥陀言:“一切恐惧,为做大安”。大安者,即弥陀全力承担你的往生大业,凡夫只管称名即可,无需其他条件。如果给凡夫身心加一丝条件的话,凡夫即必定不安。善导大师言:“是以大圣悲怜,直劝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他力称名者,不可思议之一行也;超世本愿者,凡夫出离之直道也。诸佛深智非所测,三乘浅智岂能窥!莫留诸教之得道于耳底,唯称本愿之名号于口
20、中。称名之外不用我心,此云:“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不可思议者,即无法理解,不能理解,甚至是超越六根能力范围。称名念佛者,为什么不可思议呢?因为念佛是他力作用!凡夫对自己可以去了解,但对于别人的世界或心理等是很难了解的,何况佛的境界,而且是诸佛之王的境界。凡夫与佛的境界差别,这个是无法用某种比较来比拟的。如果说佛是大海,那凡夫连一毛尘水都不是。无法比较,也不能比较。诸佛之境界,超越凡夫六根思量范围,是无法思议的。 善导大师言:“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弗测所窥;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大师言,诸佛行境,深广难测。诸
21、大菩萨尚且难测佛意,何况我们区区凡夫。唯顺佛所教,一心念佛,愿生净土。绝不敢违背佛意。 世事很多尚且如此,如用电脑,基本上只会用,你能了解电脑构造多少呢?但对我们来说,会用就行。如坐飞机,你对飞机原理构造又能知道么?只要坐就行。 弥陀本愿,称名一行。毕此一生,相续专称,必定往生,得了生死,疾成不退转。善导大师言:“专称名字,正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而其它行门,三大阿僧祗,万劫苦行难行。龙树菩萨言:“自力修行难如用一只手托起三千大千世界”。善导大师言:“璎珞经中说渐教,万劫修功证不退。”又言:“万劫修功实难续,一时烦恼百千间。”龙树菩萨言:“佛法总分有两种,难行道和易行道。难行道者,三乘佛法,
22、六度万行等。易行道者,持佛名号,疾成佛道。” 凡夫力弱,障重业深,生死无常,随时轮落六道苦海。故其修行当以了生死为本。出生死如救头燃,此事不了,绝不涉及他事,故不可以广学诸法或其他事为目标。弥陀一法,简单无比,只需专称名号,相续即得往生。 般舟三昧经言: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 善导大师言:“一切时中相续作,至死为期专复专。”以此了生死大事故,内心当放弃其他一切理论,死心念佛,一个心眼念佛,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时刻自励,念念不舍,一天到晚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心智弱小,想东忘西,神识飞扬,顾虑难周,于世事尚且难分别其真
23、实之善恶。心性又多是少信杂疑,思绪杂乱不安。善导大师言:“凡夫发心,犹如画水。”于不可思议之本愿他力法门,如其内心有理论分别等存在,即易有担忧顾虑。故不可信此心之分别思想,当顺弥陀大愿。唯须时刻相续称名,无需理会自心思虑,此皆胡思乱想。弥陀本意,称名必往生,此外若有理论,皆非佛本意。如此当舍离一切理论,唯相续称名,以舍离、不顾我心思量分别故,自然无疑无虑,顺佛大愿,称名往生。 凡夫之心,善恶皆迷,不可做往生之要。唯称名号决定必生。即念佛就是念佛,念佛无理论,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已。当你内心不安,或者这如何那该如何,什么这样能往生那样不能往生,自己在那里纠结算计,此尽属无聊无谓无益之事,佛告诉我
24、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必生。所以,当舍离内心各种分别,不顾此心之思量,唯声声南无阿弥陀佛,即得往生。 怎么往生?“称名必往生,依佛本愿故。”善导大师言:“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念佛往生者:念佛即往生也。南无者,能归之心;阿弥陀佛者,所归之行。心行相应之一念谓之往生。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之后,不论我心之善恶是非,不用后念之心,此谓之信心决定之行者也。现在称名之外,不可期临终;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毕命为期也。 弥陀因地,以四十八大愿,称名必生为因而起行。兆载修行成就本地大愿,而成佛位,现居西方,尊号为阿弥陀佛。因果不二,愿行不二,故弥陀所成之佛果,唯依四十八大愿而广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佛金言录 念佛 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9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