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编排,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系统教学小数知识的开始。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还要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数和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全单元编排九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例2小数的计数单位 例3小数的计数方法、数位顺序、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例4、例5小数的性质 例6应用小数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例7比较小数的大小 例8把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 例9取小数的近似数 单元整理与练习 小数的意
2、义是全单元的教学重点。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小数是认数范围的一次了不起的扩展,不仅增加了数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应用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小数以后,计量、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质量,如果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就可以用小数表示。认识小数首先是理解它的意义,只有建立小数的概念,才能陆续掌握小数的其他知识。本单元里不安排小数点移动位置和名数改写等内容,是为了集中精力教学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抽象的数概念。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中的零散经验和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但仍然需要大量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并通过抽象与概括逐渐构建完善的小数概念。还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思考,逐步理解小数的本质属性
3、。 小数的基本性质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理解小数性质需要以小数意义为基础。明白了小数的计数方法,掌握了小数的组成,理解小数性质就不难了。 以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为重点,教学小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三道例题,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例1联系具体数量回忆一位小数,引出两位、三位小数,初步抽象小
4、数的意义。例2和例3教学小数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计数方法以及小数的组成,进一步加强对小数的理解。 1. 例1用多种形式表示长度,初步教学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以及两、三位小数的写法和读法。 例题以长度单位的改写为载体,教学小数的意义,分四段进行。 第一段围绕“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这些问题,通过写一写、说一说,回忆已经学过的一位小数的知识。三年级下册教科书里,初步教学了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如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1元2角还可以写成1.2元,学生初步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所以,教材的这一段,只是提出问
5、题和要求,让学生独立改写。而且要求先写出十分之几的分数,再写成小数,沟通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分数的内在联系,突出一位小数的意义。 第二段围绕“1厘米是几分之几米?4厘米、12厘米各是几分之几米”这些问题展开两位小数的教学过程。把1厘米写成几分之几米,有一些难度,通常先要思考: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1厘米,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是1/100米,写出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指出1/100米写成小数是0.01米,0.01读作零点零一。引出了两位小数,凸显了百分之一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在上面的过程中,学生意义建构了对1/100的认识,意义接受了0.01这个小数。 以“1厘米是1/100米,1/100
6、可以写成0.01”为基础,接着教学“4厘米是4/100米,4/100可以写成0.04”“12厘米是12/100米,12/100可以写成0.12”就不难了。这些改写,先把厘米作单位的长度改写成米作单位的分数,再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学生体会了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百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零几或零点几几等两位小数,感受了百分之几的分数与两位小数之间的对应联系,初步体验了两位小数的含义。 在写出0.01、0.04、0.12这些小数以后,教材及时示范它们的读法。应该让学生注意“小数点右边的数只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如,0.12只能读作零点一二,不能读成零点十二。 为了及时消化两位小数的知识,例
7、题接着要求看着直尺上的刻度,把7厘米、11厘米分别写成“米”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再次经历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的过程,继续体验两位小数的意义。7厘米、11厘米的改写与前面4厘米、12厘米的改写一模一样,学生有能力独立改写。回顾反思1厘米、4厘米、7厘米、11厘米、12厘米的改写,能够初步概括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第三段围绕“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40毫米、105毫米呢”这些问题,教学三位小数。这一段的教学和第二段十分相似,联系进率1米=1000毫米,推理出1毫米是千分之一米,40毫米是千分之四十米,105毫米是千分之一百零五米,由此写出1毫米
8、=1/1000米,40毫米=40/1000米,105毫米=105/1000米。指出1/1000写成小数是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40/1000写成小数是0.040,读作零点零四零;105/1000写成小数是0.105,读作零点一零五。这三个分数的改写,表明千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进一步示范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右边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尤其是0.001小数点右边的两个“0”应该一个一个地读出来,不能合读一个“零”。例题还要求把3毫米、86毫米、160毫米分别写成米作单位的分数,并改写成小数,让学生充分体会三位小数的意义。教学这一段内容,要利用学习两位小数得到的经验,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9、动性和能动性。 第四段概括小数的意义。回顾三年级下册十分之几分数的改写,以及上面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分数的改写,先指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揭示了这些特殊的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再反思具体的改写活动,从一位小数是根据十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从两位小数是根据百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从三位小数是根据千分之几的分数写成的,理解“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逐渐揭示了小数的意义。这一段学习是思维的抽象与概括活动,教学语言必须准确、清晰,便于学生接受并内化数学语言,深入理解小数概念的内涵。形成的小数概念很有条理、很有结构,既
10、有些概括,也有点具体,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概念表述。 “试一试”分别把1分、5分、7角3分先写成“元”作单位的分数,再写成小数,丰富对两位小数意义的体验。分与元之间的进率是100,所以,“分”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元”作单位的数量,可以采用分母是100的分数,也可以采用两位小数。进行这些改写,能加强“百分之几写成两位小数”的体验,进一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练一练”紧扣小数的意义而设计,数形结合,用正方形表示整数“1”。正方形被平均分成10、100、1000份,可以理解成把整数“1”平均分成10、100、1000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若干份,既是正方形的十分之七、百分之四十三、千分
11、之九,也是整数“1”的十分之七、百分之四十三、千分之九。再次体现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使小数概念更加概括、更加抽象,并且初步沟通了小数与整数的联系。 2. 例2教学小数的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 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计数法,四年级已经教学了整数是十进制计数法,本单元例2,教学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本质特征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例2分两步教学这个知识。 首先是教学计数单位和数位。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里涂颜色表示0.6和0.06,感受0.6是十分之六,里面有6个0.1;0.06是百分之六,里面有6个0.01,从而明白0.1与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学生已经
12、知道0.1和0.01分别是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一和百分之一,在此基础上意义接受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同时,继续联想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然后是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看看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思考“1里面有几个0.1”“0.1里面有几个0.01”这两个问题,借助图形直观,理解1和0.1、0.1和0.01等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并类推出0.01和0.001间的进率也是10,从而形成“每相邻两个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认识,把十进制计数法从整数扩展到小数。 这道例题安排
13、的0.6和0.06是两个不同且具可比性的小数,有利于巩固小数的意义,形成新的计数单位和相应的数位。 3. 例3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联系小数的组成理解小数的意义。 在这道例题里,小数的整数部分不再是0,结合写出三百四十四点七二五这个数,分析它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了解小数的组成;体会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掌握读小数的要领。 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已经介绍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小数点左边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的小数部分。所以,在给出小数344.725以后,教材提出问题“整数部分是多少?小数部分的7在哪一位上,表示多少?2和5呢?”引导学生分析小数的组成。这些
14、问题应分两段回答,先分别指出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再分别说出7、2、5所在的数位,各表示多少。例题不要求分析整数部分的组成,因为这就是整数的组成,学生应该掌握得比较好。分析小数部分的组成是新知识,能整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体验小数的意义。分析小数部分的组成,要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是百分位、千分位要说清楚各个数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怎样的单位。这样的分析与整数的组成很相似,只是数位不同、计数单位不同而已。通过分析能加强对小数部分数位顺序的体验,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 小数的读法也是例3的教学内容,尽管前面两道题已经读了几个小数,但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读小数的方法。例3的小
15、数,整数部分不是0,能够体现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通常,先读整数部分,再把小数点读成“点”,然后读小数部分;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只要顺次读出各个数位上的数。 写小数,也要先写整数部分后写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写。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小数点,把它写成“小圆点”,位置在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中间,稍偏下一些。 如果从高位到低位,依次说出344.725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计数单位,数位顺序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教材把数位顺序表留给学生填写,是考虑到亲自填表比看现成的表格效果会好得多。其中整数部分已经写出的个位和计数单位“一”,能引起对整数数位顺序的回忆,有助于启发他们接
16、着写出十位、百位、千位及其相应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已经写出的两个数位及计数单位,落实了前面教学的数位知识,继续写出两个数位和计数单位,小学阶段掌握这四个小数的数位就够了。把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以后,要围绕下面两点组织练习:一是数位的排列顺序和各个数位的所在位置。如,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个位起往什么方向依次排列,小数部分的数位呢?又如,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什么数位,左边第一位呢?再如,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计数单位各是多少?二是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如,1个千是几个百?10个十是几个百?又如,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再如,个位与十分位的计数单位各
17、是什么,进率是几?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试一试”和“练一练”里大多数都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整数部分或者是0,或者不是0。选择这些小数,是为了巩固小数概念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8个十分之一、8个百分之一、8个千分之一应该直接写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既应用了小数概念,又加强了对小数意义的体验。三个“8”分别写在不同数位上面,表示不同的计数单位,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从高位到低位逐位分析1.45的组成,不仅练习了数位顺序和相应的计数单位,而且体验了这个小数的意义。看图写出2.18、1.04稍难一些,应帮助学生看懂两点:一是每个正方形都表示“1”,2个涂颜色
18、的正方形表示“2”。二是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一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一或十分之几,可以在十分位上写1或几;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其中一份或几份表示百分之一或百分之几,可以在百分位上写1或几。 练习五配合三道例题的教学,以小数的意义为重点,把小数的读、写知识有机结合进去。习题的设计与编排有三个特点:一是从形象到抽象地写出小数,从说出小数的计数单位到分析小数的组成,有一条渐进的线索。如第1题看数、涂色、写出小数,第5题在没有图形直观的情况下把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与相等的小数联系起来,就是一次直观到抽象的发展。第2题用填空的形式表达小数的意义,第3题直接说出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各表
19、示几分之几,又是一次提升。上述的练习在教学例题时一般都进行过,教材把它们再次有序地组织起来,重温认识小数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二是联系实际读、写小数,如第6题把厘米、分米、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写成米作单位的数量,把分和角作单位的数量写成元作单位的数量,充实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些改写。第8、10两题,在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同时,体现出小数的现实应用。三是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激发学习热情,激励数学思考,加强对所学小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7题在数轴上表示出五个小数的位置。要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各个小数的组成表达到数轴上面。如,0.5是5个十分之一,它在0与1之间;1.3是一
20、又十分之三,在1与2之间;3.75是3个一、7个十分之一和5个百分之一,在3与4之间。第11题用数字卡片摆出符合要求的小数,要充分考虑小数的构成和读、写要领。能够摆出符合要求的小数,就很好地掌握了小数的读写技能。 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体验性质的合理性和实际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还能为进行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例4和例5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性质,例6应用小数性质改写小数。 就内容来说,小数的性质并不复杂,应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也不难。但是,体验小数性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为什么不变,却不是
21、很容易的。所以,教材安排两道例题,帮助学生形成小数的性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性质改写相关小数。 1. 联系具体事实,体验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材里的小数性质,不是直接给学生的,而是引导学生在数学现象里发现和体验的。这样的体验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反复多次,两道例题安排在得出小数性质之前,一些练习题安排在得出小数性质之后。 例4里,铅笔的单价0.3元,橡皮的单价0.30元,要解决的问题是“铅笔和橡皮的单价相等吗?”即“0.3和0.30相等吗?”如果联系购物经验,0.3元和0.30元都是3角,能够得出0.3元=0.30元。如果联系小数的意义,0.3是3个0.1,0.
22、30是30个0.01,在表示整数1的正方形里,能够看到3个0.1等于30个0.01,即0.3=0.30。学生具有上述的经验和知识,在0.3元和0.30元是否相等的问题情境里,会得出相等的结论,初次接触小数末尾多个0与少个0的现象,发现小数的大小没有改变。 例5看图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根据小数的意义,0.1米是1/10米,即1分米;0.10米是10/100米,即10厘米,0.100米是100/1000米,即100毫米。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米0.10米0.100米。又一次接触小数末尾添上0和去掉0的现象,发现小数的大小相等。 回顾例4和例5里的两组等式,
23、都是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都是小数的大小相等。由此得出“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规律,总结出小数的基本性质。学生习惯于从左往右观察0.3=0.30和0.1=0.10=0.100,容易看到小数末尾添上0。教学应引导他们继续从右往左观察等式,体会什么是小数末尾去掉0。 “练一练”在数轴上体验小数的性质。因为数轴上表示0.10和0.1的是同一个点,表示0.20和0.2的也是同一个点这就直观表示出0.10=0.1,0.20=0.2再次表明了小数的性质。练习六第7题,在数轴上表示0.4和0.04的点不重合,表明这两个数不相等。因为添上或去掉的0不在小数的末尾。 如果按数位和计数单位分
24、析小数的组成,也能理解小数的性质。如,0.1、0.10、0.100的“1”都在十分位上,都是1个十分之一,这三个数应该相等。又如,4.30是4个一和3个十分之一,4.300也是4个一和3个十分之一,4.30和4.300应该相等。再如0.4是4个十分之一,0.04是4个百分之一,它们不相等。这样的推理看似简单,其实相当抽象,不如联系具体的数量和表示小数意义的图形那么容易理解。当然,选择适当机会进行一些这样的推理,对深刻理解小数性质还是有好处的。 2. 例6为进一步理解小数性质和初步应用小数性质而编排,着力对小数“末尾”的体验。 情境中的食品价钱都是以“元”作单位的小数,各个小数里都有“0”,有些
25、“0”在小数的末尾,有些“0”不在小数的末尾。判断“哪些0可以去掉”,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掌握小数“末尾”的含义。在这道例题中还能体验,去掉小数末尾的“0”,非0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变,因而不改变小数的组成,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如果去掉小数中间的“0”,非0数字所在数位发生变化,这就改变了小数的组成,小数的大小随着也就变了。如2.80末尾的0可以去掉,2.80元是2元8角,2.8元也是2元8角;2.80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2.8也是2个一和8个十分之一。3.05中间的0不能去掉,3.05元是3元5分,3.5元是3元5角;前面那个小数是3个一和5个百分之一,后面那个小数是3个一和5个十分之一。通过这些
26、分析,确信小数的性质是合理的,清楚地知道小数末尾可以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中间不能随意添上或去掉0。 例6的最后指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这一点在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中会经常使用。“试一试”把给出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整数分别改写成三位小数,让学生熟悉小数性质的另一侧面,学会在小数末尾添上0,这在以后解决问题时会有所应用。教学“试一试”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在改写以后,还要抓住三点组织讨论:一是改写小数应用了什么知识,二是为什么各个数的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同,三是怎样把整数改写成小数。 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有个性的思考 前面各册教科
27、书教学的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有些也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大小,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些必要的调整。如在整数中,位数多的数一定比位数少的数大,而在小数中未必一定如此。因此,从比较整数的大小到比较小数的大小,不是单纯的认知同化和方法迁移,而是既有承前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以前教学比较整数的大小,没有总结统一的法则,学生可以应用整数的计数知识,或者凭数感作出判断。现在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考要根据小数意义而展开,并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充实小数的概念,进一步发展数感。因此,教材不强调用统一的比较方法。这部分教材设计成两个层次。 1. 详细地展开比较的过程,允许方法多样。 这个层
28、次是例7及其“试一试”和“练一练”,其中有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比较,有两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比较,有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比较。还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比较;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的比较。例7从比较两件文具用品的单价问题抽象出比较两个小数0.6和0.48谁大谁小的数学问题。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0,十分位上的数不同,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教材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比:可以联系实际数量,比较0.6元和0.48元的大小;也可以应用小数性质,把0.6和0.48变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0.60和0.48,比较它们含有单位的个数。喜欢形象思维的可以在相同的正方形里分别表示出0.6和0.48,看哪一个图形大些;善于
29、抽象思考的可以从0.6大于5个十分之一,0.48小于5个十分之一,看出哪个数大些。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方法,也是允许的。各人使用的具体方法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根据小数意义思考的。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小数的概念得到了加强。“试一试”比较整数部分不是0的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整数部分与十分位上的数分别相同的两个小数的大小。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并逐渐提高抽象水平和数学化程度。总之,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他们自己建构的。 2. 整理思考过程,掌握比较大小的要领。 经过例7和“试一试”的教学,教材问学生“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引导他们整理比较小数大小的各种思考方法,
30、把比较整数大小的一些思想方法有效地迁移到比较小数大小上面来。这些方法主要是:按数位顺序,利用小数的组成,从高位往低位依次逐位比较。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教材还通过练习题的设计安排,引导学生积累比较大小的经验。练习六第6、7两题,既利用图形直观,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及其原理。在看图写出的0.41和0.45、0.9和0.87中,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比较大。第8、9两题没有图形直观,要求直接比较小数的大小,抽象思考的成分多了。第10题在7.31.4的方框里填数,通过填出0
31、、1、2、3、4、5、6等数体验:两个小数中,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在0.5420.53的方框里填数,可能首先想到填5、6、7、8、9,于是体验了:如果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数小的那个小数比较小。还会继续想到方框里可以填4,把刚才的体验又推进了一步:如果整数部分、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都分别相同,应该比千分位上的数。第11、12两题把六个小数按大小次序排列,从中能反复体会比较大小的要领,积累经验,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一般性方法。 联系已有的知识,教学改写较大整数和求小数的近似数 学生已经能把整亿、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初步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
32、法求较大整数的近似数。体会这些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方便了读数与写数,有助于理解较大数的意义,加强了数的实际应用。本单元的例8把非整万、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例9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些新知识和旧知识有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改写较大整数的经验和求近似数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当然,新旧知识也有不同的地方,在改变非整万、非整亿数的单位和求小数近似数时,需要应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教材的编写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注意到新旧知识的一些不同。 1. 改写较大的整数,先教学基本的思路与方法,再教学特殊情况的处理。 例8以月地、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教学素材,出现的较大整数
33、都是有意义的数。 其意义在于学生感兴趣,能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感到这些较大的整数,读、写都不太方便,乐意改变这些数的单位,以简化读、写方法。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着力教学改写的思路,并初步得出改写的方法。384400是一个较大的数,通过读数能够知道它是38个万和4400个一组成的数。所以,用“万”作单位表示这个数,“38”应该是整数部分里的数,“4400”应该是小数部分里的数。这是比较抽象的推理,对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还可以从384400比38万大、比39万小,来理解这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能是个小数,整数部分只能是“38”。教材给
34、384400里的“4400”和38.44里的“44”加上同样的色块,显示了上面所说的思考过程,从而得出改写的关键一步: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至于改写后的数要写出单位“万”,以及根据小数性质化简,都是学生能够解决的,教材不再过多强调了。第二个层次是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在上一层次“扶”的基础上,采取了“放”的策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改写。教材只是通过问题“在哪一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引起学生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整理出改写的思路,体会改写方法的要领。教学要让学生开展像例题那样的思考,还要组织改写成以“万”作单位和“亿”作单位的比较,找到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
35、改写数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试一试”,把57910000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写出的小数的整数部分是0,这是改写数经常会遇到的特殊情况。教材让学生在改写中遇到矛盾并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引导他们从两个角度去体会:一是这个数比1亿小,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整数部分只能是0。二是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缺少整数部分,应该用“0”补足,使小数完整。 2.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的着力点放在理解精确度上。 学生已经会求整数的近似数,并初步能使用“四舍五入”法。例9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弄懂“精确到十分位”的意思。“玉米”卡通告诉学生“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一位小数”,让他
36、们联系有关的小数概念,体会这个精确程度,并根据保留一位小数的要求确定近似数。第二点理解“精确到百分位”的意思,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思考“精确到百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应该看小数部分的哪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写出1.496的近似数。教材在尾数的最高位上加色块,突出保留两位小数,应该由千分位上的数,决定“四舍”或“五入”。第三点教学内容是,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继续体会精确程度。1.5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1.50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虽然1.5和1.50从小数性质的角度上看,是大小相等的。但是,在精确度上看,它们的精确程度不同。所以,1.50作为1.4
37、96精确到百分位的近似数,它末尾的0不能去掉。小学数学求小数的近似数,一般精确到十分位或百分位。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遇到精确到千分位的要求,学生也会恰当处理的。 练习七着重于大数的改写和求小数的近似数,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在现实的数据中进行练习。第14题呈现的大数有台湾岛的面积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面积数、我国壮族的人口数,亚洲、大洋洲、太平洋、北冰洋的面积数这些具体素材不仅让呈现的大数更有意义,而且能体现改写大数与求近似数的实际应用价值。教学时,可以分别读写改写前、后的数,分别读写精确数及其近似数,从中体会改写大数和求近似数简化了数的读写,方便了表达和交流。学生体会到改写和求近似数的应用价值,掌握了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法,就能在适当场合恰当使用改写和求近似数的知识,他们的数感也会随之有所发展。二是把改写大数和求近似数结合起来应用。第7、8两题都既要改写大数,又要求近似数,是两个知识的结合,两种方法的综合,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这样做。人们一般先把非整万、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再按要求保留适当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如324000先改写成32.4万,再得出近似数32万。应该让学生体验这种次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自觉按这种次序解决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7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