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5篇.doc
《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5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5篇 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一)#30个团队,300个日日夜夜,3000名普通百姓参与创作,用深情细腻又恢宏壮阔的笔调,为而立浦东呈上了一份生日礼10月30日,浦东新区文体旅游局策划的“风从东方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艺术展”在中华艺术宫拉开序幕。一位老先生,站在一面由1210张百姓生活照组成的主题墙前颤声
2、说道:“这个是我,这里就是我们生活的浦东!”一位中年“老开发”,站在“海纳百川 面向世界”的雕塑旁,看着两侧一年一张的陆家嘴俯瞰照,眼前闪现着无数个脑力激荡、运筹帷幄的瞬间,“我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浦东,我们老了,浦东成长了!”一家三口坐在“美丽乡村”小展厅的长凳上,抬头看海鸥翩跹,低头看桃花灼灼,小女孩脱口而出:这里真美在过去的10天时间里,逾5万观众来到这里,或激情澎湃,或柔软欢喜。大家发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过去的记忆,每个人都能与浦东发生共情。5000平方米的展厅内,既有反映重大国家战略印记的绘画、摄影、雕塑和装置艺术,也有体验城市发展变革的多媒体互动场景,还有凸显人民美好生活的情景式
3、演绎和直播展示。这是一个集政治性、艺术性、人民性于一体的主题艺术展,引起奋斗者、参与者的强烈共鸣。在看展过程中,有人欢笑,有人感叹,有人落泪,有人惊艳,有人回首往事,有人畅想未来。这是一次穿越时空满载百姓记忆的群众艺术展,也是一次体验改革开放激情和成果的奇妙旅程!让我们用一组海报共同感受艺术展的魅力谨此,感谢为浦东开发开放贡献力量的奋斗者!致敬改革开放进程中磅礴的人民力量!#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二)#变化从“过江”开始“刚搬来时,这里还是大片农田。几十年来,变化实在太大了!”家住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上南三村的包永虎感叹。周家渡,这个浦东新区最“年长”的街道,近十年迎来了天翻地
4、覆的变化。“搬来浦东的时候,这里只有83路和84路两条公交线,晚上七八点车就没了。”包永虎回忆道,当时的周家渡交通极为不便。去上海浦西南市区上班要先坐公交车到南码头,再换乘轮渡,最后再换乘公交车。如何消除黄浦江对浦东浦西的自然阻隔,解决“过江难”,既是上世纪_年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首要课题。浦东开发从基础设施入手,“第一仗”就是架起越江大桥。1991年6月20日,南浦大桥铺上最后一块桥面板,中国第一座叠合梁斜拉桥建成。自此,从浦东到浦西,坐车过桥只需要7分钟,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创造了条件,让浦东居民生活的变化走上了快车道。便利的交通环境为浦东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平
5、均不到3公里就有一处越江设施,桥梁、隧道、地铁、轮渡将黄浦江两岸紧紧连接在一起。今年3月,黄浦江上第13座大桥昆阳路越江及配套道路工程按下“复工键”,预计年内将基本建成。从“锈带”到“秀带”今年,浦东有一条巴士专线成了“网红”。这条名叫“初心之旅”的专线,带着乘客从浦东开发开放的原点浦东开发陈列馆出发,一路了解小陆家嘴地标背后的故事,感受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回顾浦东30年的发展历程。自20XX年底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以来,22公里的浦东东岸滨江焕发出勃勃生机,由跑步道、骑行道、漫步道组成的滨江“三道”慢行系统深受市民喜爱。在黄浦江东岸,22座望江驿成了“网红”新地标。“周边邻居都喜欢结伴
6、来滨江跑步、打太极拳,我更愿意找个安静的角落,看看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轮船。”家住陆家嘴街道的退休教授陈仪佳是这里的常客。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未来,浦东滨江还将成为世界级滨水复合功能带,还将聚集重点项目,打造文化商务走廊和特色文化地标,成为全球首展、首秀、首演及首店聚集地。开启“未来之城”“我们要打造一座现代化海港城市、一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告诉记者,新兴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制度创新在这里开花结果、高端人才在这里安家落户,城市功能日臻便利完善
7、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这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同时,也将为市民未来的生活描绘一幅新图景。已经在临港新片区工作3年的上海中车艾森迪海洋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斯塔福斯切实感觉到,临港新片区不再只是过去那个工业区。商业综合体、图书馆、剧院等接连投入建设,休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大厅里还有个小临通,实在太方便了!”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人才服务港,来自乌克兰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员工娜斯提娅兴奋地说。娜斯提娅说的“小临通”,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设在出入境接待大厅的服务窗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小临通”窗口,他们只需
8、告知自己的情况,办事人员就会针对性地推荐最为合适的政策,提供“保姆式”服务。面对未来,浦东承载着更高期许,将不断用点的突破带动面的盘活,用制度性的创新积蓄内生动力,用更高水平的开放拓展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观后感600字(三)#制度创新“苗圃”成“森林”从全国第一个新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到第一个自贸区,浦东在每一个关键历史节点上,都代表国家实施重大改革开放措施。时任浦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参与并见证了浦东开发开放早期波澜壮阔的历史,他回忆说,“浦东开发者提出了一句自勉的口号: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还把这句话贴在食堂,时刻提醒大家”。改革开放已成为
9、浦东鲜明的特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在规划设计阶段采取国际咨询方式,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开辟了新理念,树立了新标杆。如今,站在上海中心之巅,可以感受到这座金融城蓬勃向上的活力和魅力。这里已成为外资金融机构布局中国业务首选地,集聚了占全国41%的外资法人银行、占上海89%的外资财险人身险法人机构;集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10余家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今年首家登记备案的外商独资私募基金-罗素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颖感慨道:“从全球视角看,这里是世界上资管业最具发展前景和吸引力的市场之一。”从开发初期的“资金空转、土地
10、实转”到自贸区成立后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的制度创新让“浦东现象”变成“中国样本”,“浦东试点”变成“中国经验”。聚焦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浦东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328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制度创新的“苗圃”正在成为“森林”。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陈高宏说,“浦东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国际效应。从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到陆家嘴规划设计阶段国际咨询,到保税物流园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举措的实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形象”。不止于“特斯拉速度”特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庆祝 浦东 开发 开放 30 周年 观后感 600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