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docx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3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向学生讲授选文,其间涉及词汇、写作以及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 方法与过程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有关文言基础知识。 2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荀子错天思人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人通过一定努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味地迷信上天、屈从于命运不可取。 2引导学生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讲授选文第
2、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把握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启示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网络等手段疏通文意。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诗化导入: 布尼尔祈祷诗: 亲爱的上帝/祈求您赐予我/ 一颗平静的心/让我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赐予我勇气/让我去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并祈求您/赐予我能分辨着两者的智慧 二、交流感悟,合作释疑 1.交流预习感悟,合作释疑,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2.文言文知识点检测,学生回答,并订正。 三、研讨文本 讨论:大天而思之,古人为何
3、认为天伟大而思慕它? 思慕天是因为天的伟大,天的伟大是在于天象的神秘。古人既改变不了也不能预测像星坠、木鸣这样的天象。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它们有自己运行的规律,不因人而改变。 追问一:天是如此神秘,与天下的治乱与天有关联吗? 追问二:荀子认为真正影响“治乱”的是因素是什么? 追问三:那么出现人祅的后果是?“无安国” 追问四:荀子认为如何改变由人祅而导致的反常现象?从而让国家远离不安呢? 讨论:何人会思天? 追问一:文章中提到了很多人,有小人、国人、百姓、众人、君子,那么哪类人 思慕天,哪类人不思慕天? 追问二:君子为何不思慕天?请同学们研读第三段。 追问三:君子不思慕天,他们是如何对待天和万物的? 四、拓展延伸: 荀子和孟子的都对自然持一种敬畏的态度,但是教材“引入话题”中指出,荀子最早清楚的提出“人定胜天”。而老师在阅读荀子这本书和相关材料时,没有找到“人定胜天”是荀子提出的依据,请同学们在课下的时候进一步探讨。 五、课堂小结: 经典之作,常读常新!再次走近荀子,我们理解了荀子的天人关系的观点,感受到了荀子思想的深刻;让我们懂得了要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悟,朝着自己的梦想继续进发!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天而思之 孰与物畜而制之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