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 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11.5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
2、.方向:指向标;经纬网;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创设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最近,近郊旅游升温,小A同学准备随家人去涪陵北山坪游玩。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涪陵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1 个案设计 个性
3、化修改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1000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地面高度的测量 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 甲山的海拔为 米,丁山的海拔为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米。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 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 判读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