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docx
《《古代诗歌五首》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教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数: 4课时。10月2527,星期二四。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观沧海 一、集体朗读、正音 沧海cng 碣石ji 澹澹dn 竦峙sng zh 萧瑟xio s 哉zi 二、文学常识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乐府诗的特点:没有规定多少句,每句多少字,而
2、唐诗中的绝句是4句,律诗是8句,还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规定了每句5个字或者7个字;原著一般没有题目,观沧海是后人加上去的。 三、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四、共同探究 1
3、、带问题自主学习。 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至
4、“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具体分析 观诗的线索,统领全篇: 句:交代观海地点居高临海,眼前开阔 句:海水荡漾 动静相互映衬 实景 句:山岛耸立 显示大海的辽阔、威严 句:草木生机勃勃 句:洪波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 虚景 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慨 全诗高潮,最能体现诗人博大的情怀 句: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总结:通过描写大海壮阔的景象来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作者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基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 古代 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5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