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寓言二则导学案及答案 五 古代寓言二则 一、目标导学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二、自主预学 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买履者 自度其足 持度 宁信度 遂不得履 文学常识积累 郑人买履选自 ,作者韩非,_时期哲
2、学家, 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有欲买履者 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何不试之以足? 及反 市罢 遂不得履 宁信度 无自信也 4三读课文郑人买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三、互动探究 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 入。 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示例:郑人/有欲/买履者 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 通 义: 反归取之 通 义: .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之: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何不试之以足 而:先自度其足
3、,而置之其坐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疏通全文。 .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郑人有欲买履者。 何不试之以足? ) 无自信也 。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一形象的? 第一层: 第一层: 深入研读课文。 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 同步反馈训练 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而置之其坐 b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至之市 课内阅读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4、“吾忘持 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郑人买履选自_ _,作者_ ,_ 人。 2给下列字注音。 履 宁 3解释字词。 履 操 市 罢 以 4翻译下列句子。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 宁信度,无自信也。 宁 _ 5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_ 五、拓展阅读 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 而又害之。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
5、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悯其苗 揠之 苗则槁矣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 长 揠 谓 非徒 3 a.同 c.同 4 予 趋 槁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返归取之 其子趋而往视之 至之市,而忘操之 (2)相同,(4)不同 b. (1) (2)不同,(4)相(2)相同,(4)相同 d.(2)不同,(4)不翻译下列句子。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这个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7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你能再写出一 些这样的故事标题吗
6、! 六、课后作业 1 2 1句。 2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 背诵郑人买履,掌握全部词解、句子翻译。 一、目标导学 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刻舟求剑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理解刻舟求剑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主预学 1一读刻舟求剑,完成下列各题。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涉江者 坠于水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文学常识积累 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二读刻舟求剑,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楚人有涉江者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遽契其舟 是吾剑之所从坠 入水求之 舟止 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3三读刻舟求剑,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标出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7、三、互动探究 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的知识。 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读准停顿,不读破句;有自己的情感投入。 示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是吾剑之所从坠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何不试之以足 其:遽契其舟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者:楚人有涉江者 ) ) )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而: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翻译下列特殊句式。 是吾剑之所从坠。 ) ) ) 判断句)译: 不亦惑乎? 译
8、:_ . 口头翻译全文,将自己认为难翻译的句子的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二层: 1心理? 2 3找剑呢? 人。 第一层: 深入探讨课文。 文中一个副词“遽”,两个动词“契”、“求”表现了楚人什么样的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试想: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总结。 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四、课堂练习 同步反馈训练 1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2 a c之 舟止,从其所 1_。 下列句子中不能突出人物不会变通,不能因势而动的一项是:何不试之以足 b至之市,而忘操之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
9、舟 d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课内阅读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 _ _,编者是 2为下列字注音。 坠 遽 契 3解释下列词语。 涉 是 求 止 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惑)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翻译句子。 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_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阅读 月怀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 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攘:窃取、偷盗。道:一个人的举止言行。斯:那么、就、应该。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其: 或: 是: 损: 已: 非义: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请损之 a都相同 b相同,相同 c相同,相同 d都不相同 3翻译下列句子。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_ 是非君子之道。 译:_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课后作业 1完成导学案“拓展阅读”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