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docx
《《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 医林改错五大逐淤汤比较表方名不同点相同点方中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血府逐瘀汤方中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五方基本以川芎、当归、桃仁、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 方中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主红花四味药为基础加减组成,均有活血祛瘀止痛作用。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中胀痛。少腹逐瘀汤配有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主治血瘀少腹、月经不调、痛经等。方中配有宣痹止
2、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五大逐瘀汤比较表 王清任认为膈膜的低处,且如池,满腔存血,名曰“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称为“血府逐瘀汤”。 案一:江西巡抚阿霖公,年74,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剂全愈。 案二:一女22岁,夜卧令仆妇坐胸方睡,已经两年,余亦用此方,三付而愈。 本方为治疗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胸痛胸闷的方剂。即王清任所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内阻胸中,气机郁滞,故胸胁刺痛;郁滞日久,肝失调达之性,故急躁易怒;气血郁而化热
3、,故内热烦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则为头痛;瘀热上冲动膈,可见呃逆不止;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证象。治当活血化瘀为主,兼以行气开胸止痛。 玉女煎 补肾,引热下行。 血府逐瘀汤 通利血脉,引瘀血下行。 牛膝 镇肝熄风汤 补益肝肾,引血下行,以平上亢之肝阳。 独活寄生汤 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 桑菊饮 宣肺止咳。 普济消毒饮 与甘草配,清利咽喉。 桔梗清瘟败毒饮 载药上行。 参苓白术散 引药入肺以益肺。 血府逐瘀汤 与枳壳配,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 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证可愈。 血府逐瘀汤
4、是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而成。因瘀阻于胸,妨碍肝之疏泄,且疏畅肝气有利于祛瘀,故配四逆散。方中牛膝能祛瘀血,通经脉,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桔梗与枳壳相配,一升一降,行气宽胸,有使气行血畅之功。 后世以本方加减,可通治多种血瘀气滞证。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丹参以活血祛瘀,消症化积。 血府逐瘀汤 方源 医林改错释名 病案示例 组成 桃仁 四钱12g 红花 三钱9g 生地黄 三钱9g 川芎 一钱半5g 赤芍 二钱6g 牛膝 三钱9g 桔梗 一钱半5g 当归 三钱9g 柴胡 一钱3g 枳壳 二钱6g 甘草 一钱3g 用法 水煎服。 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林改错 五大逐瘀汤 比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