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docx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是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下面,我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高一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首现代诗歌。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中意象的选择、画面的渲染、情感的流露;语言的韵律、形式的对称等都让这首诗美不胜收,所以说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现在大多学生不喜欢诗歌,都认为诗歌太矫情。所以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尽量以激发兴趣为手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不要突然提高难度,让学生觉得高中课文冗长而又艰深,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
2、,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要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2、赏析诗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2难点:在学习中体会诗人独具
3、特色的意象选择、以及感知诗歌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提出的。 “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
4、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自读、范读、齐读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美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在诗歌教学中,诵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环,反复地诵读作品,在诵读中把握诗的韵味。诵读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2、情境教学法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还要用富有文学意韵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可感的视听形象,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 3、小组探究法 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以点带面,让全部学
5、生都跟着动起来,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 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联想法 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图画,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诗歌的优美之处,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比较法 让学生学会将这首诗与其他描写离别诗句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这首诗不同于其他描写离愁别绪诗的特点,从而领会诗中的诗意美。 三、教法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上课前,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找到再别康桥的朗诵音频,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
6、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1、完成目标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流程:1、导入时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找学生试读。 设计理由:这样设计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的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指导,目的在于
7、: 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 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将在这里点到为止。 6、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学生掌握一
8、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 1、通过复习导入 2、完成目标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朗诵法,比较法,想象法。 步骤: 齐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请一个学生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听名家诵读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学生当堂试读。 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 4、作业: 板书设计 诗歌三美: 音乐美音节 建筑美匀称 绘画美辞藻 根据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一).情感激趣,
9、导入新课 从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偶然谱成的曲子导入。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诗人徐志摩与康桥“偶然”“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他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让我们与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板书课题和作者) 设计意图: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优美的画面及柔美的音乐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淡淡的忧愁的境界。多媒体展示歌词,教师恰当的衔接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 (二)时空链接 走近作者 (1
10、)简介徐志摩。 (2)关于再别康桥 这一环节我先让穿越时空与徐志摩展开对话,顺着学生的发问,导出问题,先让学生自行解决,老师归纳。并用幻灯片展示。尽可能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知人论事”在文学作品类的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诵读涵咏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 (2)个别朗读。 (3)名家范读。 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让学生找出朗读差距,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扫清字词的障碍。 (4)配乐朗读。 我为这首诗的朗诵配上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
11、在缠绵、惆怅而又带有轻灵、飘逸的音乐中,教师进行示范吟诵,注意节奏、轻重、情感,读出音韵美,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带动学生有感情朗读。 (5)学生齐读。 在朗读这一环节中,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音乐制造了情境,范读激发了美感,齐读引起群体感受。在“美读”中解决教学重点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学生带着对康桥的憧憬进入- (四).激发想象 赏景悟情 A、品意象 (1)诗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景物的有哪几节?(2、3、4节) (2)如果把这三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 再别康桥 试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3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