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官腐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x
《《关于村官腐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村官腐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村官腐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关于村官“腐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也是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领导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大幅增加,“村官”腐败现象的屡屡发生, 村干部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发生在太康这个贫困县相对贫困的人群中间,直接侵害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伤害了群众的感情,降低了党和*在群众中的威信,由此引发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危害农村社会稳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毒瘤。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如何加强村官腐败问题的监督和查处,已成为纪检监察组织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加
2、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预防和惩治村官腐败,不容小觑,且势在必行。为此,笔者走访了一些乡镇和村庄,作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村官腐败的特点 充分认清“村官”腐败的特点,有助于把握其腐败的规律,找准防控的着力点和切入点。 纵观我县近几年发生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发现当前村干部腐败主要有以下十个特点: 公共权力资本化 村官虽小,却掌握着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的权力,这些权力一旦缺乏有效监督和自律,少数“村官”就会将掌握的公共权力占为己有,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有的在处理村级事务方面,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奉行个人独断专行、搞“一言堂”等家长制作风;有的在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方面搞上有政策
3、、下有对策,形成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的在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村组干部推荐提名上搞特殊化,借机培养家族势力或“心腹”势力;有的采取串通、胁迫、贿赂手段或利用家族、宗族势力干扰、操控“两委”换届选举。有些村官人治思想根深蒂固,村里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农民不请客、不送礼,该得到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如在宅基地划分、农用物资供应、计划生育指标分配、超生罚款、山水林田承包等工作中依仗权势,损公肥私、搞特殊化。有的甚至把公章当成了摇钱树,群众要求出具个证明盖个章也要交钱送礼。 集体钱物私有化 从近年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来看,村干部腐败的主体大部分为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贪污、挪用公款居多,贪污挪用
4、公款来源主要是征地补偿费,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有的村官胆大妄为,套取国家下拨的扶贫、救助、救灾、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装入私囊。有的村官虚拟“为争取资金给有关部门送礼”、“招待用餐”等开支项目,套出现金占为己有。有的低价私自出租、转让、发包集体所有耕地、林地、荒地,从中收取好处费。有的违法出售宅基地,收费供自己享用。有的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经营活动或建私房,有的挪用公款给亲戚朋友做生意。有的用村集体的公款为自己购买生活用品,采取变通手段入账,掩盖真实支出。有的收费不开收据,直接进入个人腰包。 工作作风粗暴化 有的村干部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处理村级事务不按照议事程序办理;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强迫命
5、令,不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的工作武断,作风粗暴,张口就骂人;有的对群众的合理诉求置若罔闻、推诿扯皮;有的借宗族势力,顶撞上级,欺压百姓; 有的滥用职权,恃强欺弱,肆意侵犯村民正当权利;有的拉帮结派,勾结邪恶势力使用暴力威胁甚至殴打群众。 个人生活奢靡化 一些村干部理想信念淡薄,精神空虚,道德沉沦,追求享乐。“涉黄” 者有之,“涉赌”者有之,吃喝玩乐者更是屡见不鲜。有的家里建洋楼,出行坐轿车,进出城里高档酒楼、色情场所,在一些村出现了滥用公款的“吃喝村官”,携妻带子“参观考察”的“旅游村官”,甚至于欺男霸女的“土皇帝村官”。村干部的奢靡之风,败坏了淳朴的民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财
6、务公开形式化 少数村里的财务帐目常年都没有真正公开过。即使公开也是流于形式的假公开,只公开一些鸡毛蒜皮、不关痛痒的项目,对于群众反映最强烈、关系最密切的事情则刻意隐瞒。有的不敢公开。因为吃喝的、贪污的、侵占的、挪用的等等都要入帐,只好把帐目拖着不公开,违纪贪腐的问题就被捂着,就不会有事。有的会计在乡镇来审计时,却迟迟不肯交帐,关起门来在家造假帐,随便打个白纸条便入帐顶替。有些村会计管账又管钱,干部批钱又花钱,为村官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不该支付的钱支付了,不该截留的截留了,不该挪用的挪用了。 工作往来吃喝化 村干部公款大吃大喝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村每年用于吃喝的费用达到上万元的已属平常,一些村
7、官将吃喝费用视为正常的财务支出,并认为公家的钱财装在兜里是犯法,但吃在肚里不犯错误。于是,只要是村里有个事,不论大事、小事,都要安排个饭桌;有的村干部家里来个亲戚、朋友也都到饭店去端几个菜或者到饭店摆上一桌,最后全记在了村里的帐上。还有的虚报吃喝招待开支,贪污公款中饱私囊,吃喝风为村官损公肥私创造了便利 。 犯罪手段多样化 有的贪污、克扣、挤占或挪用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性救助资金;有的截留国家下拨的扶贫、救济、救灾等专项资金;有的以各种名义虚报、冒领、套取或私分财政支农惠农专项资金;有的挪用公款,用于自己做生意等经营性活动;有的利用集体资产出租、出售和工程发包过程中暗箱操作,收受回扣;有的设账外
8、账或“小金库”任意侵占、截留、私分或挥霍等;有的违反财务规定,公款私存或转借他人获取利息;有的借为村跑项目之名,花集体的钱,办自己的事;有的利用职权向前来办事的群众索贿或受贿;有的财务管理混乱,吃喝玩乐,随意开支;有的重复列支、虚列支出项目侵吞集体财产;有的村收入不记账,隐匿集体收入中饱私囊;有的把征收来的群众集资款乱花乱用;有的在低保资金的发放上吃回扣或者施行亲情救助和贿赂性救助; 有的成了地头蛇、黑老大,敲诈外来客商、强行承揽国家的工程;有的在个人及其家属婚丧嫁娶上大操大办,请客送礼,借机敛财等等。 涉案人员团伙化 近几年我县查处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的对象由原来的一两人发展到整个村两
9、委班子的多数成员。特别是在违反财经纪律私设“小金库”,滥发福利补助,私分集体财产等方面,牵扯的涉案人员较多,容易查出“窝案”。 仅县纪委今年查处的案件中,就有二起同时都涉及到村书记、村主任和村会计,另一起也是同时涉及村干部四人。办一案,带一串,挖一窝的群腐现象已经出现。 涉案金额上升化 虽然和发达地区相比,村干部职务违法犯罪金额较小,但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其违法犯罪涉及的数额也在不断上升,从过去的几百元、几千元的小打小闹,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万元以上的经济大案比例明显提高。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人员也逐年增加。近年来,
10、我县查处的村干部经济案件,涉案金额大多上万元,其中马场乡某支书利用职务便利挪用资金30余万元。 社会影响扩大化 村干部腐败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是群众意见最大、社会影响最恶劣的腐败。近年来因为村官腐败引起群众上访的案件逐年增多,有的甚至造成村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酿成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秩序。村干部虽然位卑权小,但代表着党和*在农村的形象。村干部腐败损害了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破坏了党和*的威信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任凭村干部腐败蔓延下去必将危及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 二、村官腐败原因分析 “村官”违法违纪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因素,也
11、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社会不正之风和大气候的影响,也有制度不健全、查处不严格等管理中的纰漏。据笔者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素质不高 当前农村大多数有文化的人及年轻人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文化水平较低,年纪也偏大。有些地方乡镇党组织因为村干部难当、人选难找等,便对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的要求有所降低;更有甚者竟然为了镇住一方,让一些本身政治素质不高、称霸一方的地痞、暴发户等混进了村干部队伍,他们一旦当上村干部,不是为民造福,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想方设法将集体的资产变为自己个人的财产。有的人本来也是好人能人,但是由于缺乏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法制观念淡薄,又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自
12、律意识不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也渐渐为利所动,把村集体的财物当成自己的,想花就花,想拿就拿,直至肆无忌惮,中饱私囊。 廉政教育缺失 一些基层党政组织片面强调农村工作繁忙,对“村官”的教育培训抓得不够,或者业务学习多,政治学习、廉政教育内容少;有的不注重村支部自身建设,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教育更是无从谈起,致使村干部廉政意识和自律不强。少数基层党委、*以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经济指标等工作还得借助“村官”来完成为由,对其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有的乡镇很少开展村官廉政勤政教育,更无制约村官的有效措施。甚至默许了“村官”的一些“花点、吃点、拿点”等违纪违规行为。有的村级组织常年不开会、不组织学习,致使村
13、干部在教育管理上出现了“真空”,很少廉政教育和法制教育,有的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宗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经不起金钱的诱惑;有的法律知识贫乏,缺乏依法办事的意识,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有的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腐蚀,变得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心里没有群众,只有自己、妻儿、亲友。 权力过度集中 在基层是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合一”,书记、主任“一肩挑”,村官集党务、行政、经济大权于一身,大小事务由其说了算,权力高度集中。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虚设,群众的民主权利行使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村官”管理农村事务独断专行,为谋取私利方便,不让群众了解村务、政务和财务,一律暗箱操作;有的“村官”
14、在本村形成某种势力,出现村民不敢管,村代表无法管,乡镇党委*管不了的现象。权力的过度集中,就容易滋生腐败,导致一些村干部违法犯罪有恃无恐。 财务管理失范 许多村干部不遵守财务制度,私设“帐外帐”,没有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审批和经办制度。有的村主任或村支书既是审批人,又是经费开支人,随意开支公款。个别财务人员不懂会计业务,不坚持原则,唯命是从。有的虽然推行村帐乡管,但只流于形式,没有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帐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所有支出全凭一把手说了算,白条自批自支现象较为常见。财务管理的混乱,使得财务这一关失去了控制,为“村官”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 村务公开不够 一些地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村官腐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 村官 腐败问题 调查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