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材料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池生金【大题P1、7、9章】 第一章:导论 第1节 公共事业的内涵和特征 1、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2、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规模性。 3、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众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4、公共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
2、的物品或劳务。 5、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指一个人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虽然有些产品在技术上可以排斥他人的消费,但这样做是不经济的,或者是与公众的共同利益相违背的,因而是不允许的。非竞争性:是相对于私人产品所具有的竞争性来说的,这里所说的竞争性是指消费上的竞争性,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有两层基本含义:边际生产成本为0;编辑拥挤成本为0. 公共产品 纯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 6、社会总产品 俱乐部产品 私人产品 纯私人产品 7、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
3、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8、准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不充分;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生产的正外部性:生产的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表现为生产成本的下降。消费的正外部性:消费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表现为社会对该商品需求的下降。 注:公共产品也具有负外部性,如行政处罚。 9、准公共产品特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外部性 10、公共事业产品基本性质:纯公共产品性质;准公共产品。 第2节 公共事业管理界定 11、公共组织: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与服务社
4、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可以分为*组织、非*组织、准*组织。 12、公共组织的特征: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活动受到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受到高度的公众监督;活动具有政治性;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苦难;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13、公共权力: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14、公共权力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 1 15、公共权力的特征: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 16、公共事业管理:在一定的环境中,以*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
5、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17、现代中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具有公共性;具有强制性;具有非营利性;具有服务性。 1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 第3节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 19、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联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包含、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区别:A、管理对象,前者是狭义的,后者是广义的公共管理;B、*职能的角度,前者主要与社会管理职能相关,后者与政务管理、宏观调控等职能相关;C、管理手段,前者偏重于柔性管理,后者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得到广泛的使用。 20、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联系:A、管理目的是相
6、同的,最终目标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维持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B、管理范围上有联系,管理公共事业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C、管理主体上,并不完全一致,但却有密切联系。区别:A、管理对象上,前者是特定的公共事务,后者是广义的公共事务;B、管理主体上,前者是整个的社会公共组织,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或*部门;C、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前者手段丰富,后者较单一。 21、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区别:管理目的:是否盈利?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前者是公共权力,后者主要是私有权中的财产所有权;管理的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管理,后者是经济管理;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前者是税收,后者是“内部事务”;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前者主
7、要是法律,后者主要是利润;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前者遵守公共伦理和公共管理规范,遵守公务员相关管理的规定,职业化、终身化的倾向;绩效评估标准不同,前者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重公平,后者经济效益是首要指标。 第4节: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 22、意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极大的推进*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1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基本问题 1、概念: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
8、条件的总和。 2、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 3、分类:以层次为标准:宏观、中观、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国际、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积极、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以内容为标准: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4、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辩证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2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相互作用:通过特定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公共事业管理满足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求。 第2节: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 5、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
9、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6、文化环境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形式:文化环境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机构和公共事业管理人员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解释;文化环境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管理价值取向;文化环境规定着公共事业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 7、公共管理文化:指公共管理主体自身所具有的关于公共管理的思想、价值和相关的实践经验等。 8、公共管理文化的基本内容:公共管理的价值观;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 9、公众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政治价值倾向和政治心理倾向的总和。 10、公共政治文化的内容:政治意识形态;社会政治思
10、想或政治思潮;社会政治心理。 第3节: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11、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指在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组织并列且对公共组织产生作用的诸种政治因素之总和。 12、影响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因素及其影响方式: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影响;政治关系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所拥有的权力的影响。 13、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构成因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经济体制。 14、经济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生产力发展方面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能力、水平和效率;经济成分方面决定着*要有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方
11、式和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决定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形态特征和制度特征,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行为特征和运行。 15、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不同层次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对高层次的影响是直接的,对中低层是间接地、迂回的,且相对小一些。 第4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环境和国际环境 16、公共关系环境:影响和和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各种公共关系因素的总和。 17、公共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公共事业主体与社区的公共关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决策和实施上;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系统之间的公共关系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实施上。 8、国际环境:是以国别区域作为标准来对影响和
12、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的因素进行分类的,它是指影响和制约国内公共事业管理的全球性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国际政治环境、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文化环境构成。 9、国际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对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政策的影响;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手段等产生影响;本国国际地位对公共事业管理的3 影响。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中的组织 第1节:*与公共事业管理 1、*的基本属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2、*基本职能特性:整体性;适应性;差异性;统一性。 3、*与市场的关系:认识应确立在*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基本观念,一方面*能够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改善和扩大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力量在改善*功能上有其重要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 管理 概论 期末 复习 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