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
《《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评估》教学大纲.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健康评估教学大纲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前 言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学习健康评估的目的是能运用健康评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正确地评估病人的健康状况,确立病人的健康问题,为病人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提供保证。 健康评估是一门介于基础课程和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要涉及大量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前应先学习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护理学导论、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在学习该课程后应继续学习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课程。通过学习,要掌握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2、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其他辅助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能独立通过问诊收集病史、独立进行体格检查,并能根据问诊、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结果,做出初步的护理诊断,书写完整的护理病历。 本门课程总时数为9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见习30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掌握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掌握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了解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健康评估在护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健康评估的基本内容:健康评估方法、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心电图检查、肺功能及内镜检查、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护理病历书写 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与
3、要求 课堂讲授。 1学时。 第二章 健康评估方法 掌握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熟悉健康史的内容,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了解健康资料的来源。 第一节 概述 健康资料的来源及健康资料的类型 第二节 收集健康资料的方法 一、会谈 二、身体评估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 第三节 健康史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等 六、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 七、特殊情况的健康史 第四节 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 二、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 三、护理诊断的构成 四、
4、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 五、护理诊断的思维方法和步骤 课堂讲授。 3学时。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 熟悉症状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 发 热 一、 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 病因 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超敏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 临床表现 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过程、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四、 健康史要点 五、 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第二节 疼 痛 一、 疼痛 疼痛的概念,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 二、 头痛 概念、病因及发生机制、健康史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
5、点、 三、 胸痛 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健康史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 四、 腹痛 急、慢性腹痛和急腹症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制、健康史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 第三节 咳嗽与咯痰 一、 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 病因 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性因素 三、 健康史要点 咳嗽与咯痰的特点及伴随症状 四、 检查要点 心、肺的体格检查,痰液检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 咯 血 一、 概念 咯血的概念,咯血与呕血的区别,窒息的表现 二、 病因 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 三、健康史要点 病史及年龄、咯血量及其性状、咯血的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心、肺的体格检查,痰液检查,X线、CT等影
6、像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第五节 呼吸困难 一、 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病因 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血管疾病、中毒、血液病、神经精神因素 三、临床表现 吸气性、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中枢性、癔病性呼吸困难 四、健康史要点 发病情况,诱因,伴随症状 五、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 第六节 发 绀 一、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病因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 三、健康史要点 既往病史,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尤其是心、肺的体检,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第七节 心 悸 一、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病因 生理性、病理性 三、健康史要点 病
7、史、诱因及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 第八节 水 肿 一、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病因 全身性水肿,局限性水肿 三、健康史要点 病史,水肿特点,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心脏及肝脏等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九节 恶心与呕吐 一、概念及发生机制 二、病因 反射性、中枢性、前庭障碍性及神经官能性呕吐 三、健康史要点 诱发因素、剧烈程度、呕吐物性状、呕吐的伴随症 四、检查要点 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节 呕血与黑便 一、概念 呕血、便血 二、病因 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及其他疾病 三、临床表现 出血量、出血部位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四、健康史要点 发病
8、年龄、季节,诱因,呕血方式,病史及伴随症状 五、检查要点 确定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估计,伴随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第十一节 腹 泻 一、概念、分类及发生机制 二、病因 急性腹泻:肠道疾病、全身性感染、急性中毒、其他疾病;慢性腹泻: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 三、健康史要点 病史及病程、发病季节、诱因及缓解因素、诊疗经过及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伴随症状,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及其他检查 第十二节 黄 疸 一、概念 黄疸、显性黄疸、隐性黄疸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尿胆红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三、类型 溶血性、肝细胞性及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
9、室检查特点 四、健康史要点 伴随症状、病程、诱因、年龄及黄疸的特点 五、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B型超声、X线、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 第十三节 尿频、尿急、尿痛 一、概念 尿频、尿急、尿痛 二、病因 尿量增多的疾病,尿路感染,尿路梗阻 三、健康史要点 临床表现、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四节 皮肤粘膜出血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出血点、紫癜、瘀斑、血肿 三、健康史要点 病史,出血缓急及时间,伴随症状 四、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五节 抽 搐 一、概念 抽搐、惊厥、癫痫 二、病因 颅脑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疾
10、病 三、临床表现 全身性抽搐、局限性抽搐 四、健康史要点 病史、诱因、伴随症状 五、检查要点 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检查,实验室检查 第十六节 意识障碍 一、概念 意识、觉醒状态、意识内容、意识障碍 二、病因及发生机制 颅脑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疾病 三、分类及临床表现 觉醒障碍,意识模糊,意识内容障碍 四、健康史要点 既往史、发病诱因,伴随症状 五、检查要点 尤其是生命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脑电图检查 课堂讲授、多媒体视频课件、自学 讲授6学时,自学6学时,共12学时 第四章 身体评估 第一节 一般状态评估 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采集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发育与体型、营养、意
11、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体温检查 测量方法、正常值、应用范围、注意事项;热型的概念,体温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脉搏的检查 速率、节律、紧张度、强弱及弹性、脉搏异常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三、呼吸检查 四、血压检查 测量的方法、注意事项;高血压的定义及分类,血压异常的临床意义;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范围 五、发育与体型 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营养状况 检查方法、营养不良及肥胖的常见原因 七、意识状态的检查 八、面容与表情 急性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性水肿面容、满月面容、肢端肥大症面容、二尖瓣面容、伤寒面容、苦笑面容、面具
12、面容 九、体位 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 十、步态 偏瘫步态、蹒跚步态、醉酒步态、慌张步态、跨阈步态、剪式步态、共济失调步态、间歇性跛行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课堂讲授、多媒体视频课件、见习 2学时 第二节 皮肤、浅表淋巴结评估 掌握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熟悉皮肤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一、皮肤弹性、颜色、湿度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皮疹、紫癜、蜘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气肿、皮下结节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三、毛发分布异常、脱发、毛发异常增多的临床意义 四、浅表淋巴结的组群分布。浅表淋巴结的检查法,局部或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课堂讲授、多媒体视频课件、见习 2学时
13、 第三节 头部、面部和颈部评估 掌握巩膜黄染、瞳孔大小、对光反射、鼻窦压痛、咽和扁桃体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掌握甲状腺、气管位置、颈部静脉、颈部动脉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熟悉头部器官的其他检查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了解颈部外形及活动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一、头颅大小、形状及运动 二、眉毛、眼睑、泪囊、结膜、巩膜、角膜的一般检查;眼球外形、眼球运动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瞳孔的形状与大小、对光反射、调节与聚合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三、外耳、鼓膜、乳突 四、鼻外形、鼻前庭和鼻窦的检查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口唇、口腔粘膜、牙齿及牙龈、舌、咽及扁桃体、腮腺
14、的检查方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颈部外形、活动、颈项强直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七、颈部血管:颈动脉搏动、颈静脉怒张及搏动、颈部血管杂音的检查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 八、甲状腺及气管位置的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临床意义;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课堂讲授、多媒体视频课件、见习 讲授2学时,见习2学时,共4学时 见习 一般检查及头颈部评估 掌握正常体征辨认的方法。 熟悉头、颈部检查的顺序、方法和内容。 了解一般状态检查内容;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一般检查: 一、生命征 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的测量方法 二、发育和营养 发育情况综合判断、营养情况综合判断 三、面容和表情 面容和表情
15、的观察方法 四、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观察方法 五、体位步态 体位和步态的观察方法 六、皮肤和粘膜 皮肤和粘膜的观察 七、浅表淋巴结检查 检查顺序、检查内容、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头颈部检查: 一、头颅 大小、外形和运动 二、头部器官 1.眼 1.1.眉毛的检查 1.2.眼睑 形态和运动 1.3.结膜 翻转眼睑,观察睑结膜,穹窿结膜与球结膜 1.4.巩膜 观察颜色 1.5.角膜 观察透明度 1.6.眼球 外形、运动、指压法测眼压 1.7.瞳孔 形状、大小、双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视力 2.耳 外耳道、乳突、听力 3.鼻 外形、通气、分泌物、鼻翼扇动、鼻窦压痛检查 4.口腔 唇、口腔粘膜
16、、牙齿、牙龈、舌、咽、扁桃体 三、颈部: 1.外形及运动 2.颈强直 3.颈部软组织 4.颈部血管 颈动脉检查、颈静脉检查 5.甲状腺 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6.气管位置 检查方法 示教、分组练习 2学时 第四节 胸部评估 一、胸、肺部检查 掌握异常胸廓和脊柱畸形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触觉语颤的检查法、发生机制,触觉语颤检查的临床意义;掌握胸部的叩诊方法、正常胸部叩诊音及病理性叩诊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掌握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部位,病理性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掌握干啰音、湿啰音、捻发音和胸膜摩擦
17、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掌握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 熟悉胸部骨骼标志、人为划线及分区;熟悉呼吸类型、频率、节律、深度及呼吸运动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熟悉肺下界、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了解胸膜摩擦感和胸膜摩擦音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了解听觉语音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心脏血管检查 掌握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和病理因素;掌握心尖搏动的强度和范围改变、心前区其他部位搏动的临床意义;掌握震颤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和常见震颤的临床意义;掌握心脏叩诊方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掌握心脏听诊的方法、部位和顺序;掌握呼吸性窦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
18、的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掌握心脏杂音的发生机制、特征和临床意义;掌握各瓣膜听诊区收缩期、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掌握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 熟悉心前区隆起与饱满的临床意义;熟悉心动过速、过缓,心音增强、减弱或分裂的临床意义;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和异常的临床意义。 了解正常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和强弱;了解心包摩擦感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了解奔马律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 一、胸壁的骨性标志、人为划线、分区;正常胸廓的特点;常见异常胸廓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二、胸壁静脉曲张、胸壁压痛的临床意义 三、肺和胸膜视诊 呼吸类型、
19、频率、深度及节律,胸廓两侧呼吸运动 四、肺和胸膜触诊 呼吸运动、触觉语颤和胸膜摩擦感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五、肺和胸膜叩诊 胸部叩诊法,正常胸部叩诊音,肺上界、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胸部病理性叩诊音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六、肺和胸膜听诊 正常呼吸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听诊部位;病理性呼吸音、啰音、捻发音、胸膜摩擦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及临床意义;听觉语音的检查法、发生机制及减弱、增强的临床意义;肺与胸膜常见病变的体征 七、心脏视诊 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的位置、范围、强弱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心前区其他部位的搏动 八、心脏触诊 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评估 健康 评估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