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和《边城》的比较.docx
《《伊豆的舞女》和《边城》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豆的舞女》和《边城》的比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伊豆的舞女和边城的比较引言 沈从文是一位以“乡村”为主要创作题材的小说家。在他的创作历程中,多数时间,多数作品都触及他所钟爱的湘西世界,并且始终把生命、自然等主题作为自己创作的风向标,倾尽全力去挖掘那些逐渐被所谓的现代文明淹没的民族传统文化,找寻人性的美好与纯粹,竭力表现自己钟爱的世界。无独有偶,在相同的时代,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一位与沈从文风格类似,情怀相近的作家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善于以自己细腻哀婉的笔调描写类似艺妓、和服、清酒、温泉等日本性的传统符号,述说那些观照自己内心世界的爱与美。 而边城和伊豆的舞女分别承载了两位大师的审美理想和民族文化的精
2、髓。是最能体现其心灵寄托的作品。 所以本文想通过两部作品的自然人文环境、环境影响之下的人物及语言表达的分析比较,试图挖掘一些被现代文明堙没的人的纯粹与美好。 一、自然王国 朱光潜说:“文艺是一种慰情的工具,所以都有几分理想化,艺术家不满于现实世界才想象出一种理想的世界来弥补现实世界的缺陷。”1 确实,两位作家也正是因为这些缺陷,才会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求一种慰藉,才会创造出旷世奇作来慰情。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分别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虽然是来自两个国家的作品,但通过阅读,可以看出,沈从文、川端康成两位作家,都比较重视对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描摹。 边城开篇,作者就将我们带到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
3、。“这里依山傍水,宁静清远,远离都市喧嚣与聒噪。安静祥和,宛如世外桃源。” “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小溪宽约二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清澈透明。河水中游鱼来去皆可计数”3在溪水的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生翠颜色,逼人眼目黄泥的瓦,乌黑的墙。雨后初晴,溪边芦苇水杨柳,菜园中蔬菜滋茂,带着一份有野性的生气,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哧哧作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幅秀丽如画的山城水乡图景,能使我们仿佛置身湘西这自然而又和谐优美2的环境中,同时也能感同身受作者对
4、这座“希腊小庙”的热爱与赞美。在这湘西美丽的山水环境中构筑自己的理想世界。 除此而外,文中还不遗余力地描写了当地的民俗风情。 例如,对“端午节”习俗的描写。“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与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4“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皆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左右,全茶峒人皆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5 茶峒人求亲的方式也别有一番特色,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的方式,所谓的走车路,也有
5、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竹林旁唱歌给女子听,独唱或两人对唱。在对唱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直到结亲,所谓的走马路。 如此等等,沈从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丽如画的飘逸空灵、没有被现代文明浸透、染指的美好边城。可以读出作者对这西南边陲小镇的热爱与赞美。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小城的平和、隽永、恬静。也会让读者像沈从文一样深深地迷恋这个地方。 同样作为作品大环境,出现在伊豆的舞女中的伊豆则被世人称作诗人之国,一位历史家说,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而川端康成特别崇尚自然事物的美,也特别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所以,伊豆的自然传统形式或其内在韵味,也就成为他的情之所依,美之所系。 伊豆半岛位于静冈县东侧,面临大海。有着鲜明的
6、民族特色和怡人的自然风光。山川秀美,温泉遍布,具有典型的“日本性”的印记和风味。 伊豆的汤岛是川端康成爱的源泉,情的寄托。他曾不辞辛劳地一次又一次来到这个美丽的、令人心动流连的山村,将它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并且自然而然地把伊豆那种古朴迷人的乡野风景和质朴可爱的乡土人情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如伊豆的舞女开篇便这样写道“山路变得细细弯弯,应该快到天城岭了,正这么想着,只见雨丝染白茂密的杉树林,从山脚势不可挡地朝我追来”。“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晚,在汤岛温泉住了两晚,然后穿朴木高齿木屐爬上了天城山。重重叠叠的山峦,原生林,深谷的溪流我出神地看着这山间秋色、却又急急7赶路一种期待感使得胸口砰砰直跳”这
7、些生动的景象使读者有一种特别6鲜明的身临其境的感受。读后,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这绿韵悠悠,古朴奇幻的王国。这里有翠色欲滴的山村,古色古香的名刹,繁茂迷人的高山植物,热气弥漫的露天温泉 作者以明朗清丽的笔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空明、清润、恬静、淡远的日本风俗,风景画。可以从中体味作者对于伊豆这个第二故乡的热爱与眷恋。因而,有人评论说:“对伊豆风光的描写,宛如一幅用明丽、流畅的文采为原料,勾勒出的景物素描。伊豆被赋予永存的生命。伊豆不再是静止的地名,而成为主人公一路行旅中极见情味的活景。它浸润着作家具有诗人气质的主观色彩,赋予山峦、丛林和河流以人的灵魂和性格。”8 对于沈从文和川端康成在环境描摹方面
8、的相似性,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中找到缘由。沈从文出生在偏远的湘西凤凰县,那个依山傍水、景美人美的小镇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了他无穷的乐趣和无尽享受。他二十岁左右离开了滋养他的故乡,带着满身的乡土味道只身去到充满着现代文明的都市北京。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终于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作家,也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大多数时间里,他还是苦闷的,他觉得自己始终都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与都市文明有一种无法消除的障碍。他的思想方式、生活态度、价值取向等都与城市难以调和。他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边缘人。 他的心里依然深深眷恋着那个给了他生命、智慧,涵养了他思想品性的湘西世界。他认为,城市就是民族文化的歧路。而
9、他作为一个文人,便有责任为现代都市人展现另一种生活,有义务为保留传承民族文化奔走。那何为“另一种生活”、何为“民族文化”,他坚定地认为,乡下原始淳厚的自然人文环境,就是所谓的有别于都市文明的“另一种生活”和“民族文化”。 所以,他所经历的这一切,他所感怀的这一切,便自觉不自觉地洋洋洒洒流于他的笔端,写下了一部部独具田园牧歌情调的作品,想透过这些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内心。 相比沈从文,川端康成的命运要凄惨得多。他两岁丧父,三岁丧母,幼年怙恃,由祖父母抚养。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的,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稍长大一些后,不幸再次接踵而来,祖母和姐姐也相继去世了。他失去了所有的至亲骨肉,像一
10、丛飘蓬一样,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由于接连为亲人奔丧,他甚至被戏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正是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及遭遇,使得他的作品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哀婉凄然情愫,探索着一种直抵心灵的心绪表达。而这些表达常常需要依附于一些意象。所以,那些重重叠叠的山川、热气弥漫的温泉、古色古香的名刹,便成为他的情之所系。乌鲁木齐论坛 而人们常说,缺少什么,就会向往什么。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生存经历和环境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这两种有差别的不幸却导致了他们相似的内心缺失,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缺失,才使得沈从文总是专意于构建自己的“希腊小庙”,使得川端康成总是执拗地描绘自己小小的“纯美世界” 二、女性形象
11、在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众多作品中,都注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他们笔下的女性一个个都光彩照人,魅力四射。因此,将女性理想化的审美倾向也就构成了这两位作家最迷人的艺术特点,基于各自民族文化和审美传统,他们也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性和日本女性所特有的人性风采,并且在女性身上寄托了真、善、美的人格理想。 而边城中的翠翠、伊豆的舞女中的熏子,两位少女便可看作是众多女性形象中的典型。她们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都具有优美的形象,是作者对民族审美理想和历史文化内容的提炼,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理想。 翠翠是沈从文塑造的最为成功,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 翠翠是老船夫的外孙女,一个可怜的遗孤,在一种奇迹中长大成人。为了住处两山多
12、簧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晒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明9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小兽物”这样的一种比喻,写出了翠翠标致清秀的脸蛋,健美的躯体,温柔活泼的个性。 她成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脱俗,纤尘不染。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的小小的世界里只有一个“爱”字。 她爱爷爷,与爷爷相依为命,当有人渡船时“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地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10当船总顺顺家大佬邀请她去顺顺吊脚楼看热闹时,翠翠却非要和祖父
13、俩人同去。“为了祖父的牵绊,应当玩儿的也无法去玩儿”祖父有点愀然不乐意时,翠翠便说:“我去了,谁陪你。”11这些描写,足可以见得,翠翠是个乖巧、懂事、又孝顺的女孩。 她爱傩送。翠翠和傩送初遇是在小镇看龙船。傩送见她一人,便好心邀她到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以为要她到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心里觉得受到侮辱,就轻声地说:“悖时砍脑壳的!”12黄狗汪汪吠起来的时候,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13但二佬却没有生气,反而觉得她很可爱,放肆地笑着不见了。随后叫家里伙计举火把她送回家。后来翠翠知道那是二佬,又想起先前骂人的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到家里见到祖父,“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
14、沉默了一个夜晚。”14也就是这样的一次“奇遇”,爱情的种子在少女的心里悄无声息地萌芽生发。在随后的两年,傩送的形象也一直在她心里隐现。从祖父与长年的谈话里,翠翠虽装作眺望远方,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听说二佬在六百里外的青浪滩,便突然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青浪滩呢。”15从中便可以看出翠翠的心已经随傩送而去,对傩送怀揣了深深的爱恋。在摆渡送傩送时,见傩送正盯着自己看,她“把脸背过去,不声不响抿着嘴儿笑笑。”表现出少女特有的那种腼腆、羞涩、矜持。像极了一朵纯洁无暇的雪莲。但戏剧性的是,二佬的哥哥大佬也爱上了她、但她对天保老大和爷爷的各种暗示不予理会,或是默不作声,或是嗔怪爷爷。由此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伊豆的舞女 边城 舞女 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