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杨琳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云台和安德烈母子的书信集。母子之间谈及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大到严肃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政局,小到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让我深深感动的是一个母亲和儿子之间互通有无的真诚沟通。于是,龙应台得以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别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几乎渗透到孩子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爱的是无微不至。同时父母也惯以长者的姿态看待自己的孩子,即使提出沟通也经常是高高在上。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总是需要他们操心。 于是乎,菲利浦,龙应台的小儿子,在第34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
2、看年龄的,只要满十四岁了,连老师也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择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中国人之所以不肯尊称一个14岁以上的少年为“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顺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你的儿子真厉害!”,“你的女儿真棒!”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可以剥夺他的努力和成就
3、!“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 龙应台同每一个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儿子,渴望走进儿子的世界,但是她邀请儿子一起写专栏的形式,努力地学习问他,瞭他,而不判他。没有哪一个父母和老师不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长大后不是被迫谋生而没有想要的自由。 但为什么世上还是有这么多的父母把自己的期望压在孩子的身上呢?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顶尖中的精英,不断的期许孩子的成就能超越自己,这或许就是变相的施压吧。但就放任着他一事无成、游手好闲?不!所有的母亲都会担心,会紧张。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
4、,正是母亲的为难之处。龙应台真真地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主动寻求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 其实只有父母主动去寻求与孩子的沟通,孩子才能将自己的内心完全对父母打开,才能进入父母与孩子的良性循环沟通中。 但是父母在与孩子交流问题时,要从孩子的立场去分析问题,从具体的环境中体悟对方是如何想的,对方所持观点的论据是什么,只有了解了孩子想法的来龙去脉,我们才能从整体上对孩子的观点予以是非的评判。而非以长者的权威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变相地落在孩子身上。如果这样,沟通之渠便会逐渐堵塞,亲子之间成为世界上最陌生的熟悉人。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也不由地想到我与学生的沟通。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交流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
5、,一味强求命令式的教育必然失败,对于成长中的学生如何因循诱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生总是很敏感的,教师渗透在交流中的真心与关爱,会很容易被感受得到,并对其内心产生震撼:既然教师在课外都那么关心、爱护与帮助自己,没有理由把教师拒之于心灵的门外。学生认同了教师,就会乐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亲其师,信其道。现在一些学生厌学、偏学,不服管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论是何种原因,良好的师生关系、适当的师生交流,都可以有效改变学生的不良情绪,把他们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南怀瑾先生的一个教育观点便是: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和情感情绪反馈影响多么深远。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待人处世的良好习
6、惯,会自然而然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只有用自己的行为来感化孩子,没有特权让孩子听自己的,让孩子按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和思考, 成长只是在独立与放手之间 。 于丹论语心得里面有这样一段论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终身课程,尤其对于我们中国人。 每一个孩子就是一本经,是为母者终身奉读的经。这本经好不好读,就看做母亲的耐心、爱心、运气。每个学生就是一本书,是为师一日就得
7、不断翻阅的书,而且是永远不会重复的书。好的老师应该是一名好的读者,龙应台告诉我们,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那么对我们来说,认识一群性格各异的十八岁的人,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我看来,我们首先得蹲下来,而且得将自己杯子中的水倒掉,只有倒空我们自己,才能有空间去倾听他们的想法。现代传媒迅猛发展,而世界发展日趋多元,很多事物并非只有一个答案。所以不要带着标准答案与学生讨论,因为人人都不喜欢被说服。而且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进行有效沟通。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把80%的时间用于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时注意不要以权威自居对他们发号施令。 因此,我多么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静下来读读这本书,看看安德烈们快乐的生活,学学龙应台那样贴心的母亲,把我们严肃的爱变得温情一些,把我们古板的关怀变得更加亲切一点,给孩子一点柔美的微笑,给孩子应有的尊重,让相伴的时光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让爱成为孩子长久的陪伴,而不是以爱之名束缚他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2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