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唱歌忘记歌》.docx
《《久不唱歌忘记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久不唱歌忘记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久不唱歌忘记歌第 10课时 课 题 久不唱歌忘记歌 课型 唱歌 备课教师 1.有感情的演唱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2、认识并了解布依族人民分布地域及生活习俗,感受其民间音教学目标 乐风格,体验衬词对表现歌曲的作用。 3、认识作为民歌能够传唱流行下来的基本要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认识民族民间歌曲打下初步的审美基础。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难点 感受其民间音乐风格,体验衬词对表现歌曲的作用。 教师准备 电子琴 课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本 教时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而知新。”从对第二课小山羊的温故,引出在贵州,除了分布着侗族这一奇异的少数民族外,还
2、有一支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简介。简要介绍这支民族的分布地域,人口总量,生活习性等。引出要学唱的新歌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 学生行为预设 教学过程 二、新课学习 1、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作品的特点。 2、聆听范唱,体验节奏特点。 |3、学唱歌曲 打着拍子学唱,曲谱完整演唱歌曲曲谱。 分析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用跳跃、轻巧的声音来唱谱。 4. 学唱歌曲。 先熟悉歌词,用数板的方式把词熟悉起来,要求节奏准确,与拍节严丝合缝,且力求自然、轻松、熟练,然后带入旋律。 5. 巩固演唱效果。 衬词的唱法。 6、音乐知识。 认识十六分音符。 三、深度探究歌词。 1. “久不唱歌忘记歌”,只是一种反衬,表达
3、的是“没忘记”,“时常唱”。 2. 歌曲 “青苔”是一种久久思念的感情积淀,“凉水”是思念的“表面”,“鲜花”有可能是指久久思念的“恋人”。 3. 认识并理解民间歌曲的基本元素。 一是歌词短小自然、琅琅上口,好记不容易忘。 二是曲调简单,易于大众即兴传唱。 三是音域偏窄,无过宽音域,适合大众接受,并口传心授。 |节奏。 学生行为预设 教学过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通过学唱壮族和布依族的歌曲,欣赏侗族大歌以及根据新疆维吾尔族音乐改编的器乐曲,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有了大致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加深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 板 书 设 计 教学行为预设 十六分音符 读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久不唱歌忘记歌 唱歌 忘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