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docx
《《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答案中国古典文献学作业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 文献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里的“文”指典籍,“献”指贤人,这是已知文献的最早含义。后来,文献的概念有了变化,单指历史上的各种文字资料。今天,“文献”一词的涵义已非常广泛,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阐述,“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凡使用文字,图画,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的知识,即包括图书,录相带,幻灯片,影片,唱片,磁带等 都可称之为“文献”。综上所述,文献是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材料,具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 2.
2、类书: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是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供人们查索的一种特殊工具书。 3. 帛书:帛是丝织吕的总称,也叫“缣帛”。帛书就是写在丝织品上的书。在简牍盛行的时代,同时出现了帛书,帛书是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一种主要形式,盛行于春秋战国。 4. 古典文献:包括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字资料,涉及面相当广泛,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法学,民族,史学,语言,文学,艺术,外事,科技,农学,医药,方志,民俗,图谱以及宗教经典等等。 5四部分类法:是我国古典文献的基本分类方法,今人对古籍的分类仍然沿用这种方法。分典籍为甲乙丙丁四部。甲部,六艺,小学等;乙部
3、,古诸子百家,近世子家,兵书,数术等;丙部,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丁部,诗赋,图赞,汲冢书。开始,甲乙丙丁四部顺序是经史子集,后来将乙丙两部顺序进行了调换,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唐代初年修隋书经籍志,直接以经史子集代替了甲乙丙丁的称号,从此确立了以经史子集为部称的四部在图书分类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6经折装:也叫梵夹装,摺子装。这种形式主要用于装订佛经,是把卷子长幅改作折迭,前后粘以书面,此法比卷轴开卷方便。 7蝴蝶装 :简称蝶装,是把书叶从中缝将有文字一面对折,再粘在另一包背纸上,翻阅好似蝴蝶展翼飞舞,故名。从此出现了成册的装订形式。 8句子索引 :按索引的内容分,其中一种为句子索引。是摘出一
4、部或几部书中的句子编为索引。如十三经索引,汉诗大观索引。 9索引:索引是根据一定的意图,为了查检方便,把特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料中的有关主题摘录出来,注明出处,并按一定的排检法加以编排,供人们检索使用的工具书。 10鱼尾 :在书页中缝,像鱼尾的标记,用以间隔文字,俗称鱼尾。 11政书 :记载历代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史籍。把这类史书称作政书,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才开始的。政书中,有把古今制度联系起来讲的,有把某一朝制度分类编纂的,有把当时制定的原文件汇集成册的,还有专讲某一部分的档案书籍。 12金镶玉:旧书重新装订,加入衬纸后,倘遇原书的天地头,后脑过小,不可再加切裁的情况下,须用镶衬的方法来保护
5、它。其法:普通用连史纸作衬纸,另在上下两端及后脑镶出半寸左右的白边,镶出的部分,仍需再衬,以防装成之后,高低不平,然后用刀切齐,则整旧如新了。这种镶衬法在我国南方称之为“袍套装”,也叫“惜古衬”,;在北方则称之为金镶玉。因为原书纸旧,色黄似金,衬纸崭新,洁白如玉的缘故。 二. 填空 1. 归纳起来,文献的载体形态一共有四种,即:印刷型型、缩微型型、声像型、和机读型。 2. 我国对古籍图书的分类,一般采取四部分类法,即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 3. 我国古代常说的“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种古籍图书的合称,而“五经”则是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种古籍图书的合称。 4. 活字印刷
6、是我国宋代毕升发明的,他当时用的是 胶泥 活字印书。 5. 四库全书修成后,一共抄写了七部,分别收藏在文渊阁、文源阁、文澜阁、文津阁、文溯阁、文宗阁、文汇阁等七个藏书楼中。 6. 古籍的著作方式主要有撰,注、编、辑、修、纂等六种方式。 7. 十三经是 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与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图书的总称。 8. 我国古代古籍的装帧方式主要有卷轴装、龙麟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六种。 9.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通考、续皇朝文献通考等10种书的合称。 10. 宋初四大书指的是太平广记、太平御览、
7、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四部书。 11. 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搜索古文献资料,目前可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google、雅虎、搜狐、3721 。 三.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四库全书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图书?该书是哪个朝代、哪个帝王时修成的?总纂官是谁? 答: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大型古籍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一开始纂修,组织了三百余人积十年之功才完成。纪昀,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 2. “开成石经”是哪个朝代刻成的?包括哪些经书?该石经现藏何处? 答:唐开成二年在石碑上刻了十二部儒家典籍,立于长安太学内,即今日存放西安碑林的石经,称“开成石经”。这十二经包括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
8、梁传论语孝经尔雅。 3. 目前,衡量一部古籍是否为善本书,主要应从哪三个方面进行考查? 答:善本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版本,或两者兼备或仅有其一。从使用文献,整理古籍等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善本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版本,即校勘精良,少有讹误的版本。一九七八所通过的全国古籍善本书总目收录范围认为:应从古籍的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等方面进行考查。在现存古籍中,凡具备上述三方面特点,或虽不全具备而具备其中之一,二者,均可视为善本。 4. 请写出目前最有影响的两部提要式古籍目录的书名来。 答: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由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等根据皇帝旨意将纂修过程中所撰提要
9、汇编而成的。中国古籍总目提要,这是对中国古籍的一次全面整理,总结与研究,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5. 宋浙本与明初刻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有何不同? 答:宋浙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刻书多用欧体字,即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体。字体瘦劲,书写字画认真不苟; 浙本版心多白口,绝大多数是单黑鱼尾,双鱼尾者较少。书名、卷次在上鱼尾下方,常用简称,鱼尾上方有时记本页字数,版心下方则记页次; 绝大多数为左右双边,四周双边者极少,无书耳,无牌记; 版心下多记刻工姓名,有的姓、名皆录,有的只刻姓或名字的简称,有的还在姓名下刻一个“刊”字。 印书多用
10、白麻纸或黄麻纸,纸的帘纹比较宽,约占两指大小,宋刻后印本就不具备这种特点; 大多数为蝴蝶装,南宋末年也有用包背装的。 明初期刻本在字体、版式、印刷用纸、装幀方式方面主要有以下特征: 赵体字。 黑口,也有花鱼尾。 印书绝大多数用白绵纸,也有用黄绵纸的,后印本也有用竹纸的。 包背装或线装。 6. 类书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答:今天看来,类书的功用在于它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是我们查录古代典籍中名物制度,词语典故的极为有用的工具书。第二,是整理古籍的必备参考书。 7. 清代内府刻书机构的名称是什么?曾用木活字排印过哪部古籍丛书? 答:清代内府刻书机构的名称是武英殿。曾用木活字排印过永乐大典中所收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 古典 文献 作业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