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在线作业.docx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在线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在线作业.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在线作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在线作业 1 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您的答案:分析: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
2、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 此诗的艺术特点: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 题目分数:15.0 此题得分:13 2 苏轼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
3、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您的答案:分析: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作了这首水龙吟回寄章质夫。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把杨花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东西来写,在词中杨花和思妇是融合到一起的。上片主要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凡
4、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从平实的语言中概括出了杨花的特点。而全词正是从这一特点来发挥的。第二句“也无人惜从教坠”也写出了人们对杨花的普遍态度和感受,正因为它又像花又不像花,所以在繁花似锦的春1 天,人们并不十分看重它,珍惜它,因而随它到处飞扬,飘落。“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抛家傍路”是对满天飞舞的杨花的客观描绘,却很传神,而且暗中关合着“离情”。接着就点出杨花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杨花拟人的感情,就把花和人联系起来了。因此,下面的几句
5、:“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就既是写的人,又是写的杨花。 下片一开始,又好像完全是鞋花:“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还是照应到上片的意思,“抛家傍路”的杨花是不被人怜惜的,人们伤春,也只是由“落红难缀”引发;春归了,杨花飞尽了,人们也不会产生什么怨恨。可是下面一转,作者特别关注那“飞尽”了的杨花到底到什么地方去了。“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这里作者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按苏轼的自注并不可信。他所据的是三国时魏张揖的广雅“杨花落水化萍”之说。作者用典的目的意在表现杨花的多情,也表现杨花的生命力。“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
6、流水。”这里把春色具象化,数量化,说它三分之二化成了尘土,三分之一化成了流水。这种写法好像很笨,好像跟诗不相干,实际上却是写得非常巧妙,非常聪明,也是很富于诗意的。它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杨花的执著和一片深情。下片到此为止,都是写花,可是末二句一收却又归结到人上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真是精妙至极的神来之笔。在作者的笔下,不论是浮萍、尘土、流水,都是杨花化来的;而最后竟看出来,这由杨花化来的浮萍、尘土、流水又都变成了离人的眼泪。咏物词而能写出如此深婉缠绵的感情内涵,实在是很少见的。 总之,苏轼的写情词,风格近于婉约,却又不完全同于婉约,有传统婉约派词的深婉细腻,而没有常见
7、的那种柔弱和纤艳。可以说是温婉清新,柔而不媚,洗尽了“绮罗香泽之态”。 题目分数:15.0 此题得分:13 3 李白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
8、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您的答案:译: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上面有即使是拉车的六龙也要绕弯的最高峰,下面有冲激高溅的波浪逆折的漩涡。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青泥山迂回
9、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屏住呼吸伸手可以摸到星星,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问你西游什么时侯回来?可怕的路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鸟儿叫声凄厉,在古树上悲鸣,雌的和雄的在林间环绕飞翔。又听见杜鹃在月夜里啼叫,哀愁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让人听了这话红颜衰谢。连绵的山峰离天不到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瀑布争着喧嚣而下,撞击山崖使石头翻滚发出雷鸣般声响。就是这么危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守关的如果不可靠,就会变成当道的豺狼。早晨要躲避猛虎,晚上要提防长蛇,磨着牙齿吸人血,杀的人数不清。锦城虽然是个
10、安乐的地方,还是不如回家好。蜀道难走啊,比上天还难,侧过身向西望着,长长地叹息。 题目分数:19.0 此题得分:17 4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 ,以为日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钟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
11、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2 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您的答案:译: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有眼睛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敲铜盘就听到了它的声音。有一天听到了敲钟的声音,把发出声音的铜盘当作太阳。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
12、蜡烛。”用手摸蜡烛就晓得了它的形状。有一天,揣摩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把它当作太阳。太阳和敲的钟、吹奏的龠差别也太远了,但是天生双眼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不是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因为没有向他人求得太阳的知识啊。抽象的“道”难认识的情况比太阳难认识的情况严重,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比生来就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通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启发诱导,也无法使这些比喻或教法比用铜盘和用蜡烛来说明太阳的比喻或教法好。从用铜盘比喻太阳而到把铜钟当作太阳,从把铜钟当作太阳而到把乐器龠yu当作太阳,像这样辗转连续地推导它,难道还有个完吗?所以人世上的大谈“道”的人,有的就
13、他自己的理解来阐明它,有的没有理解它却主观猜度它,这都是研求道的弊病。既然如此,那么这个“道”最终不可能求得吗?苏先生说:“道能够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循序渐进使其自然来到,但不能不学而强求它。”什么叫做“致”?孙武说:“会作战的将军能招致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招致。”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艺人坐在店铺作坊里,来完成他们制造和出售产品的业务;有才德的人刻苦学习,来使那道自然到来。”不是强求它而是使它自己到来,这就是“致”啊!南方有很多能潜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岁就能潜入水里了。潜水的人能长时间的潜入水里,哪能是马虎草率而能这样的呢?一定是对水的活动规
14、律所领悟的。天天与水生活在一起,那么十五岁就能掌握它的规律。生来不识水性,那么即使到了壮年见了到了船就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南方的潜水的人询问来求得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它,没有不淹死的。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潜水的一类的人。从前以讲究声律的诗赋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合儒家墨家还兼及名家法家而不是立志在求儒家之道;现在以经学择取人才,所以读书人只知道强求义理,而不是专力踏踏实实地学。渤海人吴彦律,是有志对经学作实实在在地学习的人,正要到京城接受由礼部主管的进士考试,我写日喻来勉励他。 题目分数:19.0 此题得分:16 5 杜诗集
15、大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您的答案:答:杜诗集大成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广泛学习前人经验,不薄今人爱古人。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其爱国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在五言古诗上又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影响,又向齐梁优秀诗人学习。他主张力崇古调,兼取新声,能兼取众人之长。不仅学曹植、陶渊明之古体,而且学阴铿、何逊、庚信等人的讲究对仗声律,不仅学习古人,而且推当代的初唐四杰。2、兼备众体,风格多样。五古、五排、七古、七律等均有突出成就,风格以浓郁顿挫为主导,另有平淡简易、含蓄委婉等多种变化。3、锤炼语言,炼字炼句。广泛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自铸伟辞。
16、杜诗的句法变化和练字的精当,相当惊人。 题目分数:8.0 此题得分:7 6 爱国精神在陆游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您的答案:答:爱国精神在陆游诗中体现如下: 、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一生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他在诗篇中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古诗关山月表达了诗人内心坚决抵抗金兵的强烈愿望。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是一首
17、七言乐府古诗,开头四句诗人说明金宋双方签定议和诏书已经十五年了,将军长期不战,徒然驻守边境,忘记抗击敌人的责任。贵族的深宅大院中按节歌舞,沉迷酒色之中,忘记了当时的局面。战马在马棚里养的肥死,弓长期不用都断了弦。这四句诗表现出战争停止后,将军、贵族、马匹、兵刃等保养的状况。将军的应战观念消失得无影无踪;贵族们整天不理政事,沉迷酒色;马匹兵刃损失严重。以上这几方面都对战备起了消极作用。全诗每句中都显示着南宋朝廷的这种安3 定和平景象是用沉重的代价换来的,而这种所谓的“安定和平景象”是不能长久的,在这之中暗存着杀机。在我们现代人眼里看待这个问题,陆游对当时各种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愤怒、痛心的心境。接下
18、来诗人又写道戍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在戍楼上听着敲起刁斗的声音,一遍又一边地催着月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也有壮年逐渐地衰老,已是白发苍苍。谁能知道笛曲关山月所传达的心志呢?明月徒然照着留在沙场上的征人尸骨。难道把这些都忘记了吗?这四句诗写的情调比较苍凉、悲观,为死去的卫国战士哀悼,也为空守边塞的将士无奈,为国捐躯的尸骨白白的留在战场,活者的士兵空守边疆是仅是退还举棋不定,这些难道朝廷都忘了吗?此情此景令人悲观,让人叹息。陆游在最后写道:“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中原的动乱从古至今也曾有过,但是这些政权岂能长久?中原的人民忍受痛苦,盼望恢复中原,祖国统一,今夜
19、不知多少地方的人民在落泪。这几句诗是诗人对金人入侵中原的蔑视。一句“岂有逆胡传子孙?”形象生动且深刻地揭露了外族的伎俩,同时表达了对沦陷区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与关注。 、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还表现在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慨 陆游以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很快地步入仕途,先后做过萌补登仕郎,宁德县主簿,检法官,各地通判,在做秋操检阅时,想到自己并不是不能打仗的文弱书生,只是苦于没有抗金立功的机会。书愤一诗抒发了陆游主张用军事力量收复失地的看法。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在首联写年轻时的雄心壮志
20、,早年哪里懂得世界上的事情是多么艰难,险恶。没有考虑有多少障碍,北望中原,气涌如山,豪气磅礴,信心十足。在这里诗人表面上看来好像自悔当年不知世事,实际是为世上有这么多邪恶的东西感到愤慨。接下来颔联是回顾自己在抗战中值得回忆的事迹。陆游任镇江通判时,曾经为加固防线,添置战舰尽力,后来陆游还因“力说张浚”被免职。陆游也曾戍守大散关,还曾提出“进取之策”。这些都是诗人心中永远不能忘记的。然而,又都是未能实现志愿的恨事,回忆起来愈加愤慨。诗人自己的志向未能实现,空有对国家长远的雄心,镜中照见自己的两鬓已经斑白。诗中的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中间”,诸葛亮的确足以名扬于世,虽然世事充满艰辛,他却
21、毫不动摇,千年以来谁能与他相比呢?这既是呼唤像诸葛亮这样的英雄人物出师北伐,达到九州统一,又是鞭挞不思恢复,一味屈辱投降的南宋投降派。这首诗正如严修教授所说:“空怀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的陆游,至死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愿望。至死恨不见中原,成了他永远的遗恨。”这种理想破灭的凄凉,也是一种崇高的悲剧美,是陆游诗歌最感人的精神力量。” 、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体现在关注百姓关心人民生活疾苦 陆游曾前后在农村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与人民朝夕相处,对人民的愁苦酸辛有深切了解,其诗作关注劳动人民生活疾苦,自然超越一般诗人的浮泛,表现了陆游悲天悯人的伟大爱国情怀。在与人民的对照中,他进一步深察自我,对百姓倾
22、注了深切的同情。“有山皆种麦,有水皆种粳;牛领疮见骨,叱叱犹夜耕;竭力事本业,所愿乐太平。门前谁剥啄?县吏征租声。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人孰不惮死?自计无由生。还家欲具说,恐伤父母情。老人倘得食,妻子鸿毛轻。”,全诗写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善良性格,以及剥削阶级对他们的残酷掠夺,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同时他还融入人民生活中去,“我是识字耕田夫”,诗人虔诚地以能把自己摆进农夫的行列而感到光荣,以能够疏离原本所属的士大夫阶层为自豪。他在晚秋农家中云:“我年近七十,与世长相忘。筋力幸可勉,扶衰业耕桑。身杂老农间,何能避风霜。夜半起饭牛,北斗垂大荒。诗人不仅身杂老农间”,以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
23、体验着农民的生活,而且“与世长相忘”,以远离尘世的淡泊情趣贴近人民的心理。贫甚作短歌排闷云:“年丰米贱身独饥,今朝得米无薪炊。地上去天八万里,空自呼天天岂知。”只有切身体味农民的困苦,才能对农民抱以深切的同情,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诗句。对农民苦难的同情与关照,是陆游诗歌之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 、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以幻象梦境来表达报国理想,探寻自我的存在方式上 清代赵翼谈到陆游的纪梦诗时说:“即如记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多,此必有诗无题,寄托于梦耳。”那么我们就领略一下陆游的纪梦诗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
24、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天宝胡兵陷两京,北庭安西无汉营。 五百年间置不问,圣主下诏初亲征。 熊罴百万从銮驾,故地不劳传檄下。 筑城绝塞进新图,排仗行宫宣大赦。 冈峦极目汉山川,文书初用淳熙年。 驾前六军错锦锈,秋风鼓角声满天。 苜蓿峰前尽亭障,平安火在交河上。 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诗中说,自从唐代天宝之乱后,直到南宋孝宗淳熙年间,五百年来北庭安西地区一直没有收复。而自己在梦中却看到了偷安的皇帝实现了收复失地的圣事,平定了辽远的北方,通用南宋王朝“淳熙”的年号。各地群众都为太平盛世而欢呼,边境的妇女梳头打扮也学京都的式样。俗话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诗人终日在思索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导读 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 导读 在线 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7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