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docx
《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 F90F98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 * F90 多动性障碍 * F91 品行障碍 * 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 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 F94 特发于童年与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 * F95 抽动障碍 * F98 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期的其它行为与情绪障碍 F90 多动性障碍总论 诊断要点 F90.0 活动与注意失调 F90.1 多动性品行障碍 F90.8 其它主动性障碍 F90.9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F90 多动性障碍总论 诊断要点 本组障碍的特征是:发病早;多动与行为
2、调节不良伴随注意不集中和无法长时间埋头做事;这些行为特征长期存在,在各种场合都存在。 普遍认为体质异常在本障碍的发病中起关键性作用,但迄今仍缺乏对本障碍特殊病因的认识。近年来,人们提倡对这类综合征采用“注意缺陷障碍”这 一诊断术语。此处不用这一术语是因为它隐含着有关某些心理过程的知识,而实际上现在还缺乏这种知识。它还暗示着将焦虑而过份专注的或“梦样”情感淡漠的儿 童包容进来,而这些很可能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不过,从行为的角度看,注意不集中显然构成了这类多动性综合征的核心症状。 多动性障碍总是在发育早期起病。其主要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倾向于经常变换活动内容,但任何一项活 动
3、都不能进行到底,同时伴有、组织不好的、调节不良的和过度、的活动。这些问题通常持续到学龄期,甚至延续到成年期,但许多患儿的活动和注意力会逐渐好 转。 本类障碍可伴发几种其他异常。多动儿童常常粗心大意并具有冲动性,易出事故,并因不动脑筋而违犯纪律。他们与成年人的关系常常 是不受管教与约束,缺乏正常的谨慎和克制;常常得不到其他孩子的欢迎进而变得孤单。常有认知损害,特殊的运动和语言发育延迟也不成比例地多见。 继发的并发症包括社交紊乱性行为和自我评价低下。这样,多动症和其他破坏性行为模式如“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就有了相当程度的重叠。不过现有的证据支持将以多动作为主要问题的一组障碍单独列出。 多动性障碍的
4、男孩数倍于女孩。常伴发阅读障碍。 诊断要点 主要特征是注意损害和多动:两个表现对于诊断都属必需,而且必须在一个以上场合中表现突出。 注意损害表现为一件事没做完注意就提前离开。患儿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向另一种活动,好象是因为注意到另一件事而对正在干的事失去了兴趣。只有当这种注意保持的缺陷超出了患儿的年龄和智商的应有水平,才能做出诊断。 多动意味着过度的不安稳,尤其是在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可以表现为来回跑跳,从该坐着的地方站起来,过于多嘴和喧闹或 坐立不安、辗转反侧。评价的标准是,根据所处的场合,并与其他年龄和智商相当的儿童相比,活动比预期的显然过多。这种行为在秩序井然的场合表
5、现最为突出, 因为此时需要高度的行为自我约束。 伴发的其他表现不足以作为诊断依据,甚至并非必需,但对诊断有所助益。患有本障碍的儿童有以下特点:在社会交往中缺乏控制力,在危险场合行事鲁莽,冲动性地违犯社会规范。 学习障碍和动作笨拙非常多见。如果存在,应另外列出;而不应作为多动之正式诊断的组成成份。 品行障碍的症状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将本障碍作为首要诊断,但它们的存在与否可作为本障碍划分亚型的主要依据。 特征性行为问题应该早发,并且长期存在。但在学龄前,多动的辨认很困难,因为正常变异很宽:在学龄前儿童中只有对极端的病例才能下诊断。 在成年期仍可诊断多动障碍。其依据相同,但对注意和活动的评价应参照发
6、育上适当的常模。当童年存在多动症,但现已消失并代之以另一种病态诸如社交紊乱性人格障碍或物质滥用,应对现有的而不是原有的病态编码。 鉴别诊断混合性障碍很常见。如存在某种弥漫性发育障碍,在诊断上需优先考虑。诊断的主要难题是与品行障碍鉴别:只要符合多动性障碍的标准,在 诊断上就应优先于品行障碍考虑。但品行障碍中也常出现较轻微的多动和注意不集中。如同时存在多动和品行障碍的特征,且多动广泛而严重,则应诊为“多动性品 行障碍”。 另一个难题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多动和注意不集中可作为焦虑或抑郁障碍的症状出现,但与多动性障碍时的特异性表现性质不同。作为激越性抑郁障 碍典型症状的坐立不安不应成为多动性障碍的诊断
7、依据。同样,常常作为严重焦虑症症状的坐立不安亦不构成多动性障碍的诊断依据。如果符合焦虑障碍的标准。在诊断上应先于多动性障碍考虑,除非既有焦虑伴发的坐立不安,还有并存多动性障碍的证据。同样,如果符合心境障碍 的标准,那就不能单单因为注意不集中和精神运动性激越而添加多动性障碍的诊断。只有当患儿具有与心境紊乱无关的症状,这些症状又能明确显示出独立的多动性 障碍的存在时,方可使用双重诊断。 学龄期急性发生的多动行为更可能源于某种反应性障碍、躁狂状态、精神分裂症或神经系统疾病。 不含:焦虑障碍 心境情感障碍 弥漫性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症 F90.0 活动与注意失调 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满意地确立多动性障碍的亚
8、型。但随访研究显示,本障碍到少年和成年期的结局与患儿是否伴有攻击、违法或社交紊乱性行为关系密 切。因此主要的亚型根据这些伴随特点的存在与否划分。当符合多动性障碍的全部标准但不符合时,应编码 F90.0。 包含:伴有多动的注意缺陷障碍或综合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不含:多动性障碍伴发品行障碍 F90.1 多动性品行障碍 当患儿符合多动性障碍的全部诊断标准和品行障碍的全部诊断标准时,用此编码。 F90.8 其它主动性障碍 F90.9 多动性障碍,未特定 不提倡使用这一残余类别,只在符合F90.-的全部诊断标准,但又无法确定究竟是F90.0还是F90.1时才用这一编码。 包含:童年或少年期多动性反应或
9、综合征NOS F91 品行障碍总论 诊断要点 F91.0 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 F91.1 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 F91.2 社会化的品行障碍 F91.3 对立违抗性障碍 F91.8其它品行障碍 F91.9 品行障碍,未特定 F91 品行障碍总论 诊断要点 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模式。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年龄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 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也更为严重。孤立的社交紊乱性或犯罪行为本身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因为本诊断意味着某种持久的行为模式。 品行障碍的表现亦可以是其他精神科障碍的症状,此时应编码那种基本诊断。 具有品行障碍的某些
10、病例可以发展为社交紊乱性人格障碍。品行障碍常与不良的心理社会环境有关,包括家庭关系不当和学业不佳,尤其常见于男孩。它与情绪障碍的区分已被充分证实;与多动症的界线则不那么清晰,常有重叠。 诊断要点 确定品行障碍的存在应考虑到儿童的发育水平。例如,暴怒在三岁儿童最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之一,单单存在这一项不能下诊断。同样,大多数七岁 儿童不具备侵犯他人民权的能力,在此年龄组中,这一表现也就不能作为诊断的必需标准。作为诊断依据的症状举例如下:过份好斗或霸道;残忍地 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放火;偷窃;反复出现的谎话;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反抗性挑衅行为;长期严重的不服从。明确存在上
11、述任何 一项表现,均可作出诊断,但孤立的社交紊乱性行为还不够。 不含:品行障碍伴发情绪障碍或多动性障碍 心境情绪障碍 弥漫性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症 F91.0 局限于家庭的品行障碍 本类品行障碍具有社交紊乱性或攻击行为,这种异常行为完全或几乎完全局限于家庭和或与核心家庭成员或最亲 近的家人的关系以内。需符合F91的全部标准;只存在亲子关系紊乱,即使很严重也不足以下诊断。可表现为从家里偷东西,常常是单偷家里一、两个人的钱财。 可伴有故意破坏行为,如打破玩具或饰物,撕毁衣物,往家具上刻画,或毁坏珍贵的东西,这些同样集中在特定的家人身上。针对家庭成员的暴力 以及故意在家里纵火都可作为诊断依据。 诊断要
12、点 本诊断要求患儿在家庭环境以外没有显著的品行紊乱,家庭以外新社会交往也在正常范围以内。 大多数病例的这种特别指向家庭的品行障碍由患儿与某一位或几位核心家庭成员的关系恶化引发。例如,一些病例的障碍可能由于同新来的继父母发生冲突引发。本类别的分类学效度仍不明确,这种具有很强的场合特定性的品行障碍可能不会导致广泛品行障碍所致的那种不良预后。 F91.1 未社会化的品行障碍 本类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同时具有长久的社交紊乱性或攻击性行为,与其他儿童的个别交往也有显著的全面性异常。 诊断要点 与同伴玩不到一块是本障碍与“社会化的”品行障碍的关键区别,这个区别比所有其它区别都更重要。与同伴关系不良主要表现为被
13、其它儿童孤立和排 斥,或不受欢迎;在同龄人中缺乏亲密朋友,也不能与同龄人保持持久、交心和相互的关系。与成人的关系倾向于不和谐、敌意和怨恨。与成人或可有良好的关系 ,即使有,也不足以排除该诊断。常常伴有情绪紊乱。 违法的特点是单独行动。典型行为有;霸道、过多打架斗殴以及敲诈和暴力攻击;过分不服从,粗野,不合作以 及对抗权威;大发雷霆和无法克制的暴怒;破坏财物,纵火,虐待动物和别的儿童。某些单独惹事的患儿可涉足于团伙违法活动。所以对诊断来说违法的性质不如人 际关系的质量来得重要。 这种障碍通常见之于各种场合,但在学校里可能更突出;指向家庭以外的其它特殊场合者亦属此类。 包含:品行障碍,孤独攻击型
14、本社会化攻击性障碍 F91.2 社会化的品行障碍 本类别的品行障碍是指一般说来能够与同伴玩到一块的儿童。具有持久的社交紊乱性或攻击性行为。 诊断要点 鉴别本障碍的关键特征是患儿与其它同龄人有着持久良好的友谊。同伴中常有其他人有过违法或社交紊乱性活动。但这对于诊断并非必需,患儿也可参与不违法的同伴之中,其社交紊乱性行为在此范围以外发生。如果社交 紊乱性行为以霸道最为突出,他与被欺侮的孩子或某些其它孩子的关系可能不好。同样,只要患儿参与某种同伴组织并忠于这一组织,与同伴友谊持久,上述 情况就不足以推翻该诊断。 与有权威的成人关系常常不好,但与其它人却可有良好的关系。情绪紊乱通常很轻。品行障碍可以也
15、可不涉及家庭环境,但如局限于家庭,本诊断应该除外。本障碍常常在家庭以外,尤其在学校里更为突出,这与本诊断相符。 包含:品行障碍,集体型 集体违法犯罪 结帮违法 与他人结伙偷窃 逃学 不含:没有明显精神科障碍的结帮活动 F91.3 对立违抗性障碍 本型品行障碍特别见于九或十岁以下的儿童。定义为具有显著的违抗、不服从和挑衅行为而且没有更严重的、冒犯法律或他人权利的社交紊乱性或攻击 性活动。需符合F91的全部标准,只有严重的调皮捣蛋或淘气不足以下诊断。许多权威人士认为,对立违抗型行为是一种较轻型的品行障碍,而不是性质不同的另 一类型。尚缺乏研究证据说明这种区别是性质上的还是数量上的。但研究发现提示,
16、如果说本障碍是可以区分的,也主要是在童年早期才有可能。采用这 一类别应当谨慎,尤其对于年长儿童。尽管具有临床意义的品行障碍的年长儿童早年常有过对立违抗性障碍,但通常还伴有社交紊乱性或攻击性行为,这早已超出了 违抗、不服从或破坏行为的界限。加上这个类别是为了反映日常诊断工作的实际,并促进对发病于年幼儿童的障碍的分类研究。 诊断要点 本障碍的基本特征是一类持久性的违抗、敌意、对立、挑衅和破坏行为,这些行为明显超出了同龄儿童在相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行为的正常范围,但不 包括更严重的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诸如F91.0和F91.2类别中所特定的攻击性和社交紊乱性行为。有此障碍的儿童倾向于频繁主动地蔑视成人
17、的要求或规 定,故意招惹别人。患儿易怒,常怨恨别人,别人也易把患儿生气,患儿会因自身的错误或困难而责备这些人。患儿对挫折的耐受力一般都很差,好发脾气。典型病 例中,患儿的违抗带有挑衅性质,由此引发对立,并常显示出过分粗野、不合作和抵抗权威。 这种行为常常在与熟知的成人或同伴的交往中表现得最突出,而本障碍的征象在临床检查中可能并不明显。 与其它类型品行障碍鉴别的关键是缺乏冒犯法律和他人基本权利的行为,如偷窃、施虐、霸道、攻击和破坏性。肯定存在上述任何一项即可排除本诊 断。但正如上节中提到的,对立违抗性障碍常可见于其它类型的品行障碍之中。如果存在其它类型,应优先于对立违抗性障碍编码。 不含:具有明
18、显社交紊乱性或攻击性行为的品行障碍 F91.8其它品行障碍 F91.9 品行障碍,未特定 不提倡使用这一残余类别,应当只用于符合F91的一般标准但又不能定为特定的亚型或不满足任何特定亚型的标准的那些障碍。 包含:童年行为障碍NOS 童年品行障碍NOS 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总论 F92.0 抑郁性品行障碍 F92.8 其它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F92.9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 F92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总论 本组障碍的特征是持久的攻击性、社交紊乱性或违抗行为与明确鲜明的抑郁、焦虑或其他情绪不良共存。 诊断要点 应足够严重,同时符合童年品行障碍以及下述障碍之一的标准:儿童情绪障碍
19、,成年型神经症性障碍或心境障碍。 没有足够的研究资料确证本类别是否独立于童年品行障碍。此处包含这个类别,是因为它具有病因学和治疗上潜在的重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分类的信度。 F92.0 抑郁性品行障碍 本类别需同时具有童年品行障碍和持久而显著的抑郁心境,表现为以下症状如过分忧伤,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和乐趣,自责和无望。亦可存在睡眠或食欲不良。 包含:品行障碍伴发抑郁障碍 F92.8 其它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 本类别需同时具有童年品行障碍和持久而显著的情绪症状如焦虑、害怕、强迫症、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恐怖症或疑病症。愤怒与怨恨是品行障碍的而不是情绪障碍的特征;它们既不支持也不排斥本诊断。 包含:品
20、行障碍伴发情绪障碍或神经症性障碍 F92.9 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 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总论 F93.0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F93.1 童年恐怖性焦虑障碍 F93.2 童年社交性焦虑障碍 F93. 3 同胞竞争障碍 F93.8 其它童年情绪障碍 F93.9 童年情绪障碍,未特定 F93 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总论 儿童精神病学中传统地将特发于童年和少年的情绪障碍与成年型神经症性障碍区分开来。此种区分有四大理由。第一,研究发现一致显示,有情绪障碍 的大多数儿童成年期表现正常,只有少数到成年期出现神经症性障碍。反之,许多成年神经症性障碍患者起病于成年,没有明显的童年精神病理作为先导。
21、因此,发 生于这两个年龄阶段的情绪障碍具有不连续性。第二,许多童年情绪障碍似乎是正常发育趋向的突出化而不是本身性质异常的现象。第三,与上项说明有关,常有这 样一种理论假设,即童年情绪障碍的心理机制与成年神经症可能不一样。第四,童年情绪障碍不能明确地划归诸如恐怖性障碍或强迫性障碍等设想为特定的分类实体 之中。 上述第三点缺乏经验验证,流行学资料提示,假如第四点是正确的,那也只是在程度上不同。据 此,上述第二点实为区分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与神经症性障碍的关键性诊断特征。此种区分的效度不确 定,但有些经验性证据提示,童年发育恰当的情感障碍预后较好。 F93.0 童年离别焦虑障碍 学步期和学龄前期儿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F90F98 通常 童年 少年 行为 情绪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5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