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docx
《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d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 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各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为促使教学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设置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现根据我市实际,对中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一、计 划 1严格按课程方案开齐各类课程,上足课时,制定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要求的课程实施计划,特别要按规定开设科学、艺术和实践活动课程,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推进初中综合课程和高中选
2、修课程建设,并保证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自主选择空间。在学校和班级的醒目位置公示学校和班级课表。学校和学科教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2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组织领导教导(务)处、教科室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订。计划必须对全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五天印发给学校各部门、教研组、备课组和学科教师,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导(务)处、教科室组织实施。 3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在教导(务)处、教科室指导下,根据学科教学研究要求及本校实际制订,其内容包括:(1)上学期教研工作情况分析;(2)本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任务与要求;(
3、3)教研活动的安排。建有备课组的学校要将备课组活动计划纳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之内。教研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三天订好送教导(务)处、教科室审定,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4学科教学进度计划,由备课组或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制订。制订学科教学进度计划前,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研究教材。计划要明确一学期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其内容包括:(1)学生情况简析;(2)本学期教学总目标与要求;(3)完成计 1 划的具体措施;(4)教学进度安排;(5)教学辅助活动安排教学进度计划应在开学前三天订好,报教导(务)处审定后执行。执行过程中,学科教
4、师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 二、备 课 5建立以独立钻研为基础的集体备课制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组织实施,要落实备课的时间、地点,明确具体备课内容。同年级同学科应加强集体研究,鼓励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协作,整合教学资源。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要强调个人的二次备课,在课前及时调整备课内容,做到分层要求、注重实效,倡导设计有个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应做到超前备课,一般提前一周。新学期第一周的课要在开学前备好。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教案须经教导处或指导教师审阅认可后方可实施。 6教师备课前必须做四方面工作:把握“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学法。教师要认真钻研
5、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教材体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教学。把握每一单元的总体要求、知识前后的内在关系,把握各章节的具体目标、重点、难点,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备课时要考虑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7各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提出备课、书写教案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服务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教案是认真备课后的书面形式,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主要内容为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合。教案的内
6、容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目标达成的具体措施、教学的重点难点、课时、课型、教具学具及实验器材的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等,也可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课型作相应调整。教案书写要清楚,形式要规范,详略要得当,基本环节要齐全。无论是手写稿还是电子稿,教案都应为教师本人所撰,坚决杜绝照搬、照抄现成教案的现象。 三、上 课 2 8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全面、明确、具体,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习水平与发展状态的要求,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9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难易适度
7、,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10课堂教学要有明晰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流程,做到层次分明,密度合理,环节完整。既要重视知识结论的获得,更要重视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的过程,同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内容,从学生发展及教学实效出发,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根据校情和班情,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校及教师的教学特色。 11注重学思结合,改进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着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8、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将思维训练贯穿始终。要重视课堂训练,切实提高效益。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和分类指导,师生关系平等、积极互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整体优化。 12要重视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凡课程标准规定的探究活动和实验,都要按计划、按要求组织实施,并努力提高实施水平,能够在探究活动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充分利用好图书馆、阅览室,正常开展课
9、外阅读活动;有计划组织开展报告会、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活动,发挥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教学平台的功能。要充分发挥教育城域网的作用,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共享网络课程、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教学资源。 13教师课堂语言要清晰准确,简洁流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运用普通话授课。板书要工整美观,字体规范,设计合理,条理清楚。教态要亲切、自然、大方,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教育作用。教学手段先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教具,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操作,特别要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科学、熟练、有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14严格上课纪律。学校
10、不得任意停课,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停课的,须经教育局 3 批准。学校要建立及完善巡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上课情况,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教师要做到不旷课、不私自调课,实行候课制度(一般为两分钟),按时上下课。上课期间必须关闭通讯工具,不得擅自离开教室和处理与本课无关的事务,无特殊情况不得坐着上课。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5学生作业分为课内、课外两种,包括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际操作、问题探究、课外阅读等。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学需要,除选用课本、教学参考资料的练习题外,教师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精心设计预习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所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合理
11、选择,杜绝错误。 16布置作业要做到:(1)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题目要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科学性,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作业量恰当,负担合理。学生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每天不超过l小时,初中每天不超过1.5小时,高中每天不超过2小时。(3)难易适度,层次明显。一般以中等水平学生为基础,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有区别。(4)加强对学生作业过程的管理。要求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做到格式规范,书写工整,页面整洁,按时完成。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要有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当
12、堂完成作业,非考试科目不布置课外作业。(6)设计一定数量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7)严格按规定配置教辅资料,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7要认真落实“有讲必练,有练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的要求,提倡采用多种作业检查批改方式,但均需重视批改和评讲。凡统一布置的作业(含课外练习)教师必须认真、及时批改。批改符号要规范,书写要工整,批语要要简明、具体、确切且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提倡“面批”。批改要有记录,对优秀作业给予表扬鼓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作业中的错误及原因,严格督促学生订正其错误,明确改进方向。禁止由学生代教师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bd 中小学 教学 常规 管理 基本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153281.html